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2584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4]
湖南省重点中学2005届高三联考试卷
"湖南省重点中学2005届高三联考试卷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周 红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证券(juàn) 度(dù)假村 锲(qiè)而不舍 宁缺毋(wú)滥
   B.星宿(xiù) 狙(jū)击手 攻城
略(lüè)地 掎(jǐ)角之势
   C.轻佻(tiǎo) 舶(pó)来品 不落窠(kē)臼 奴颜婢(bì)膝
   D.剥削(xuē) 勘(kān)误表 揠(yà)苗助长 浑身解(jiè)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蔚蓝 食言而肥 改弦更张 鲁班门前抡大斧
   B.佝偻 失口否认 回天乏力 黄泉路上无老少
   C.干燥 忧心如焚 惹是生非 磨刀不误砍柴功
   D.诅咒 山青水秀 筚路蓝缕 虎落平阳被犬欺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
   B.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D.明清两代,我国戏曲得到迅速发展,反应的现实生活也更为广泛、深刻,著名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战地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B.刘翔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因为跨栏运动需要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就有可能影响发挥。因此请大家网开一面,不要再把他拉入舆论的漩涡中。
   C.今年的赛事,除了独占鳌头的法拉利车队外,F1更迎来了它新一代的生力军——雷诺车队,极具潜力传承法拉利的荣耀,目前成绩坐亚望冠,是赛场上的一匹黑马,刮起一阵蓝色旋风。
   D.前不久在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海啸,这给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造成了重创,致使生灵涂炭,不少难民流离失所。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煤矿安全问题看似一个社会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问题,是国内生产总值为重,还是人命为重;是人民的安全幸福为重,还是煤矿企业的利益为重?
   B.“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C.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浏览完整试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点对象。
   B.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连夺金牌的消息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迅速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C.最近,总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海水中的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杨建新
   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众多科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是来源于某个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逐渐变得越来越咸。另外一些人坚持,海盐主要是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2.25亿吨被完全溶解的泥土沙石和5.13亿吨未完全溶解的悬浮颗粒。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每年每平方公里120吨。通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了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
   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对海洋物质组成、化学性质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大数百倍。因而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的重要补充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它只是海盐来自湖泊的一个途径,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因而,这种解释也没有最终解开海盐来源之谜。(《百科知识》2004年6期)
   7.下列对末尾一段中“新证据”这一词语的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是有助于说明“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这一理论的新证据。
   B.是有助于说明“‘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的新证据。
   C.是有助于说明陆地河流与海洋有关盐类含量差异的新证据。
   D.是有助于将有关海盐形成理论中的矛盾之处统一起来的新证据。
   8.以下不能作为“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全世界每年经由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数量十分可观。
   B.全球各地有大量含盐土壤不断流失到入海的河流中。
   C.大量含盐矿物质在数亿年间经水流冲刷入海。
   D.在含盐的土壤或盐湖中,发现硫酸盐、碳酸盐的比例高于海洋。
   9.从原文看,以下不属于海盐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
   A.海盐来源是多元的,不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B.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于海水。
   C.地表径流冲刷泥土和岩石所溶解的盐分。
   D.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一些科学家认为海盐主要来源于海洋中的“原生物”,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海水中的盐决不会是来源于某一个单一的方面。
   B.海水变咸是一个仍在持续的过程,绝大多数海洋科学家对此都无异议。
   c.海盐起源问题作为科学难题,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这种岐见短期内仍无望统一。
   D.“新证据”的发现,是海洋科学家对“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重要补充的说法”形成了共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范缜传
   缜字子真,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从沛国刘瓛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下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间聊无耻愧。及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仕齐,位尚书殿中郎。永明中,与魏氏和亲,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
   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论其理,著《神灭论》。以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


展开余下试题   太原王琰乃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杜缜后对。缜又对曰:“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其险诣皆此类也。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 “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后为宜都太守。时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缜乃下教断不祠。后以母忧去职。居于南州。梁武至,缜墨缞来迎。武帝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选自《南史》卷五十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孤贫,事母孝谨 孝谨:孝顺恭敬
   B.性质直,好危言高论 危言:直言
   C.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 怪之:埋怨他
   D.后以母忧去职 母忧:母亲的担心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A.
   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
   B.
   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
   其险诣皆此类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D.
   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
   1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范缜“不信神佛”的一项是( )
   ①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②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
   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④其险诣皆此类也
   ⑤缜乃下教断不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缜幼年时因父亲去世,使得家境很是贫困。他天赋很高,曾师从沛国刘瓛学习,受到刘瓛赏识,刘瓛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
   B.范缜在与竟陵王辩论神佛有无时,认为人生好比树上一起开的花,随风飘落,自然有的拂着帘幕落在茵席上,有的穿越篱笆墙掉到粪坑里,因果报应纯属无稽之谈。这些比喻很形象,很有说服力。
   C.范缜的无神论主张受到笃信神佛的太原王琰的攻击,他写文章讽刺范缜居然不知道他先祖的神灵在哪里,封住范缜的嘴。范缜反唇相讥说王琰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儿,却不肯杀身去侍奉他们。
   D.范缜坚决反对祭祀鬼神的活动,并且身体力行,作宜都太守时,亲自带人拆毁了一些祭祀鬼神的庙宇。范缜还为政清廉简约,只享用自己的俸禄,不贪余财。
   
   第Ⅱ卷(共l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永明中,与魏氏和亲,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
   译文: 
   (2)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译文: 
   (3)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一种香料。
   (1)作者李清照是我国宋代 派的代表词人,但她晚期的词作兼有 派之长,使她能够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2)本词是李清照在北宋灭亡南渡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后的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怎样写景叙事抒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杜甫《旅夜书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3)且夫天地之间, , ,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展开余下试题   (《中华散文》2004年第5期,《读者》2004年15期)
   18.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4分)
   答: 
   
   19.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0.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6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
   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
   C.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
   D.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这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
   E.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
   答:【 】【 】
   六、(12分)
   22.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学生读书,拟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校园公益广告词。(4分)
   答: 。
   23.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4分)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答: 
   
   
   。
   24.下面都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英才不忘摇篮曲; 
   艺林高手苦功育; 
   第二题:
   一班学子,四海才俊,尽数风流人物;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趣闻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上述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222.183.191.146)"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重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