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2006届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6)
"淮北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2006届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6)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 淮北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李令越 (05613341131)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30分,1-11题每题2分,第12题8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匪夷所思(fěi) 繁文缛节(rù) 濒临危境(pīn) 茕茕孑立(qiǒnɡ)
B.溘然长逝(kè) 斐然成章(fěi) 风声鹤唳(lì) 宵衣旰食(ɡàn)
C.不落窠臼(cháo) 扪心自问(mén) 大肆杀戮(lù) 走投无路(tóu)
D.豁然开朗(huò) 胜券在握(juàn) 拈轻怕重(niān) 近在咫尺(zhǐ)
2. 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请允许大胆地篡改一下鲁迅先生那幅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B.在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许多艺术珍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无意于惑人,而欢愉隐恻之情,遗于言表。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齿。D.一脸的傲视,绝对的冷俊、孤远,横空一鹤的样子。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 逐步 化装 B. 迟疑 逐渐 化妆
C.迟疑 逐渐 化装 D. 犹豫 逐步 化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天,解放军某部六连官兵与往年一样,提着礼物,带上乐器,来到驻地村庄,为老人过一百零六岁生日。
B.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C.虽然身为“乔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但那洁白的冰雪仍是叶乔波最神圣的地方。
D.他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汉建国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盛时期。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浏览完整试题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7. 选出能与“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衔接恰当的一句(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惜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答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8. 选出解说正确的项( )
A.楚辞是战国后期由爱国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歌新体裁,其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九章》和《天问》。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来反映历史。
C.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除了创作《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以外,还发表了许多的杂文和散文诗。
D.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项链》,通过一挂假项链使主人公付出十年辛劳的惨痛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假的珠宝所欺骗,要增强辨别真假的识别能力。
9.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多年来,好客的不来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拟人)
B.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借代)
C.这是慢功,虽然解不了近渴,但也必须下大力气去做。 (比喻)
D.“陆机入洛,噪起才名”——30年前,我曾抄录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引用)
10. 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琵琶行》题目中的“歌”、“行”都是诗体名,这两首诗同属歌行体。
B、“浔阳江头夜送歌,枫叶获花秋瑟瑟。”这是《琵琶行》的首句,同《雨霖铃》的首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环境尽管不同,但借环境的描写来烘托离人愁绪的手法则是一致的。
C、戏剧语言包括任务语言和舞台说明。
D、新闻又称消息,必须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它所报道的内容,通常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个要素;它的表达手法一般为记叙、议论与抒情。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的作者用“铜墙铁壁”、“哨兵”、来比喻荷叶、荷花,而朱自清,《荷塘月色》 则用“舞女的裙”、“碧天里的星星”来比喻荷叶、荷花。其原因是( )
A、荷叶荷花生长的地点不同 B、文章的表现主题不同
C、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 D、白天、夜晚见到的荷花不同
12. 在横线上填写诗句或名句
①唐代著名作家、诗人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教师作用的看法是 。
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 。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 。
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⑦毛泽东同场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设想长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词句是: 。
⑧《廉颇蔺相如列》中,蔺相如对其舍人解释他不与廉颇为敌的原因吾所以为些者, 。
二、阅读题(17小题,每小题2分,计56分)
(一)⑴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⑵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⑶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⑷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⑸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⑹黛玉连忙起身接见。⑺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⑻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⑼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⑽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⑾说着,便用帕拭泪。⑿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⒀这熙凤听了, 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⒁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⒂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3.这段文字选自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4.第⑺句贾母说王熙凤“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其用意是( )
A、表示对王熙凤“放诞无礼”的不满。 B、介绍王熙凤娘家家境不好。
C、形容王熙凤的泼辣,是一种戏谑。 D、告诫林黛玉不要招惹王熙凤。
15.对⑽—⒂句王熙凤的言行表现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才华特别欣赏。 B、王熙凤有着知错就改的个性。
C、王熙凤对林黛玉的不幸命运特别同情。 D、王熙凤有着精明、世故、张扬的个性。
16.本文刻画王熙凤没有用到的方法有( )
A、肖像描写 B、侧面烘托 C、语言描写 D、环境描写
17.⒀、⒁、⒂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忙 一面 又忙 B、又忙 忙 一面
C、又忙 一面 忙 D、忙 又忙 一面
18.第⑼句从叙述的方法及作用来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叙,交代王熙凤的学名及教养。 B、插叙,交代王熙凤的身份、地位。
C、倒叙,交代王熙凤的亲属关系。 D、顺叙,交代王熙凤的身份、地位。
19.下列各项与文意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
A、贾母很宠爱王熙凤。 B、贾母很讨厌王熙凤。
C、林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很吃惊。
D、林黛玉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印象深刻。
(二) 地衣是植物界中结构奇特、与众不同的一个大家族,它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起着开拓作用,堪称不毛之地的“拓荒先锋”。
长期以来,地衣的结构都是不解之迷。直到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西蒙·释义德奈尔才揭示了它的奇特结构——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藻类和真菌)高度结合而成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内,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只能靠真菌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有些地衣中的真菌还可以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释放出地衣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物。若二者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就会饿死。可见,它们是在弱寄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益不均等的特殊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000万年,是目前生物界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A)
(B)众所周知,乌龟长寿的秘诀在于新陈代谢缓慢。同样的,地衣长寿的诀窍也是生长极其缓慢。据观察,地衣在一年中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为古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千米的一些山峰上,人们也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也就是说,地衣是地球上生长的最靠南的植物。(C)
地衣在全世界有500余属2万多种。地衣具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在我们周围的树干和土壤上,或者是裸岩悬壁中,甚至是高山、极地和沙漠里都有地衣的踪迹。实验证明,地衣能忍受70℃左右的高温而不死亡,在-268℃的低温下放几个小时仍能恢复正常生长。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为耐寒的植物。甚至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放了15年的地衣,沾上水之后,居然还能“死”而复生。(D)
地衣靠孢子来繁殖。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而藻类不参与生殖。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另一种繁殖方式是地衣上出现“芽体”,这种芽体实际上是几个藻细胞被菌丝裹住,随风飘散,到达适宜的环境里,又可长出新的地衣体。地衣的生长慢得惊人,但寿命很长。人们发现北极岩石上的一小块地衣已有数百岁,而且还将长期存活。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最熟悉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石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提取的。此外,地衣还应用于许多方面:①药用,②食用,动物饲料,③配制化妆品、香水、香皂等,也可用于卷烟;有的可作染料、指示剂等。
不过地衣也有害处。它能寄生在经济树木,特别是柑橘、茶树上,是寄生虫的藏身地;森林中的云杉、冷杉也挂满地衣,因为它的覆盖影响了光照和呼吸。某些壳状地衣还会生长在古老的玻璃窗上,影响室内光线。因此,我们在利用地衣的同时,还要防止它的危害。(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8期,有改动)
20.下列关于“地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称地衣为“拓荒先锋”,是因为它对土壤的形成具有开拓作用。
B. 地衣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单一植物,它是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
C. 地衣内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利益不均等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已存在了许多年。
D. 地衣生长极其缓慢,这是它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2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地衣中藻类和真菌互相依存,真菌获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藻类靠真菌供给水分、C02和无机盐。如果将它们分离,藻类依然存活,而真菌就会死亡。
B. 地衣中的真菌能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使岩石释放出无机物,以满足地衣生长所需。
C. 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靠南方生长的植物。
D. 地衣的繁殖靠孢子,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适当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2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已发现在离南极极点只有483千米的山峰上有地衣,地衣是极地植物,因此,北极也可能有地衣存在。
B. 地衣是地球上最耐寒冷、最耐高温的植物。
C. 一些地衣里含有淀粉、酒精、芳香油等物质。
展开余下试题
D. 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也能腐蚀玻璃。
23.下面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放回到( )
但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共生原因。
24.要给本文一个恰当的标题,应该是( )
A拓荒先锋——地衣 B 地衣的优点 C 地衣的优点和缺点 D 拓荒先锋
(三)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218.22.233.147)"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训练题
下一篇:
2006年江西中考语文模拟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届对口”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