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59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91]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粤教版必修5单元卷2
2004~2005学年度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高二单元卷•语文卷(一)
新课标粤教版
命题:   蔡绵博
第二单元测试卷
(100分钟100分)
课标导航1.了解通讯、访谈、消息的特点,学写通讯、消息。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能够理解着急语句的含义。
4.了解人物的事迹,学习人物的精神。
基础演练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俯瞰(gàn)  千里迢迢(tiáo)   苍穹(qióng)  摩肩接踵(zhǒng)
B.气氛(fēn)  忧心忡忡(chōng)  花蕊(ruǐ)    号(háo)啕大哭
C.亲昵(nì)   鳞次栉(jié)比    目眩(xuàn)   穗(suì)大粒多
D.中枢(shū)  屏(píng)气凝神   负荷(hè)     来回踱(duó)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笼  全神灌注  沸腾  色彩斑斓      B.分孽  拔地而起  矫健  纵横交措
C.噩耗  坚如磐石  证券  悲恸欲绝      D.详和  直插云宵  遨游  人才荟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平同志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
B.在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宇航员每次训练要做8个G的负载(8倍于地球引力),持续时间40秒。
C.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将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袁隆平。
D.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     了。
②一位老人眯起双眼,     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
③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      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A.会合  出神  乃至       B.汇合  出神  以至
C.会合  入神  以至       D.汇合  入神  乃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这人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是只要一说到自己的专业,他就侃侃而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旁人一时还真插不上嘴。
B.9时20分,“神舟”五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顿时,大厅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
C.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测控数据开始滔滔不绝地汇集到指挥控制中心。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悬殊很大。
B.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


浏览完整试题C.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大约15个左右国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
D.人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二、课内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2分)
(1)1992年1月19日上午8时许,在深圳火车站月台上,几位省、市负责人和其他迎候的人们,在来回踱步,互相交谈,他们正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等待着……
(2)来了!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接着一列长长的火车徐徐进站。时钟正指9时整,列车停在月台旁边。
(3)不一会,邓小平同志出现了!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
(4)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他的足迹,在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上。
(5)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市负责人劝他老人家好好休息。但是,小平同志却毫无倦意。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随行人员说,小平同志身体好,昨晚在车上休息得不错,既然他兴致高,就安排活动吧。
(6)在桂园休息约十分钟,小平同志和谢非等同志在迎宾馆内散步。散步时,邓楠向小平同志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为深圳特区题词一事。邓小平同志接着将题词一字一句念出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一个字没有漏,一个字没有错。在场的人都很佩服他那惊人的记忆力。
(7)散步后,小平同志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乘车观光深圳市容。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8)当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9)当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小平同志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停了一会儿,他补充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10)车子不知不觉到了皇岗口岸。皇岗边防检查站、海关、动植物检疫所的负责同志,热情地欢迎小平同志的到来。
(11)小平同志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然后察看皇岗口岸的情况。
7.在第(4)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8.在第(5)段中,小平同志的话透露了他的什么样的心情?随行人员的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9.选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答:
10.本文记录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发表的善于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的重要论述。对于这些重要论述,作者不是将它集中起来发表,而是把它们还原到小平同志谈这些话的地方发表。请你谈谈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8分)
答:
拓展迁移
三、课外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4分)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做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桔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授先讲一套,放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作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读很多书,但沈先生的讲课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阿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展开余下试题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11.“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2.“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
13. “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6分)
答:
14.请你说说“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5.结合自己写作的实际,谈谈你对学习写作的看法。(6分)
答:
(二)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主持人陈晓楠与来华访问的INTEL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之间的访谈片断(稍有改动)。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20分)
陈晓楠:能告诉我您第一次上网是什么感觉?
贝瑞特:大约是十多年前,我给另外一位英特尔的员工发了电子邮件,当时感觉很振奋。但现在感觉更令人振奋,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买书,买CD。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互联网会发展的这么迅猛。现在全球有2亿互联网用户,再过2 年可能达到10亿,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陈晓楠:
贝瑞特: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有很好的远见,改变他们的经营方式,放弃过去那种依靠贸易保护或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经营方式。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变化是最大的挑战,这也要求高级管理人员能认识到这一点。而这又有点冲突,因为老年人对这种变化并不喜欢,也不一定适应,而高级官员中老年人又占一定的比例。所以要协调好这个矛盾。
16. 提问是采访中运用频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陈晓楠的第一个问题相当亲切自然,为下面的采访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如果陈晓楠的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你,你的回答会是怎样的呢?(6分)
答:
17. 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循采访主题进行发问,让对方在回答中尽量减少题外话。请根据语境,设计陈晓楠的第二次提问。(4分)
答:
18. 如果你在节目现场,你会向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提出什么问题?(4分)
答:
19.采访时提问的语气规范非常重要。同样的问题,如果问话使对方产生反感,甚至形成敌对情绪,就会影响采访。下面是一个实习记者去采访一个痊愈后的精神病患者,在她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中有两个问题:您什么时候得了精神病?得病前您感觉怎样?在前去采访的路上,她总觉得这两“问”不妥,却又不知如何“问”才好,请你帮她改一改。(6分)
答:
四、语言运用。(16分)
20.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意思。(4分)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帮助中小学教师把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2003年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共同推进中国信息化发展合作备忘录》精神,广东省教育厅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在广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以一线中小学学科教师为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为方式,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培养教师、学生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趣,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4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计划在广东省完成10名骨干教师、214名主讲教师和280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且完成项目的评估总结。2004年度项目实施地区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等11个市。
答:
21.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6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22. 请为下面这则消息写一个80字以内的评论,发表你的看法。(6分)
“听书”代替“读书”
《解放日报》消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地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作品或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受众可将作品下载,制成光盘或灌入MP3等播放设备,随时轻松“阅读”。
答:(评论)
课题探究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洪水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展开想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②注意人物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③不少于800字。
24.采访是为了报道新闻,而对新闻事实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的总称,是写好新闻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有层次性的,采访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总是要不断对已经掌握的素材进行提炼,不断修订自己的采访方案,并最终获得丰富的素材和明确的报道角度,主题以及结构。请你制定好一个采访方案,采访身边的一个人,写好一篇人物通讯,在班上进行交流。
新课标(粤教版)语文参考答案
一、1.B(A.瞰-kàn;C.栉-zhì;D.屏-bǐng)
2.C(A.葱茏、全神贯注;B.分蘖、纵横交错;D.祥和、直插云霄)
3.C(A.分号改为逗号;B.括号移到8个G后;D.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A(会合:聚集到一起;汇合:(水流)聚集、会合。出神:因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乃至:甚至;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5.D(A.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不能带宾语。B.此处应用“震耳欲聋”。C.此处应用“源源不断”)
6.D(A.语意重复,删去“很大”;B.缺宾语,提高水稻“的产量”;C.约数连胜,删去“大约”或“左右”)
二、7. 使用了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展现了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时健旺的精神状态。
8.求真务实,急于了解特区实际情况的迫切心情。随行人员的话从侧面表现了小平同志兴致高及其对深圳的关注。
9.(1)第(6)段中邓小平同志将8年前的题词“一字一句念出来”,“一个字没有漏,一个字没有错”。表现了小平同志惊人的记忆力,也从侧面表现了小平同志对深圳特区的极大关注与支持。


展开余下试题(2)“小平同志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表现了小平同志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对祖国的热爱。
10.参考:①符合通讯报道的文体要求,既突出了新闻主体的真实性,又有对事物的铺垫,对场面的描写,而不是纯粹的政治文件。②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地方谈的,从而能更好地领会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③既能让我们感受到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此过我国经济的繁荣稳定与国家的富强昌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位伟人的可敬可爱、富于人情味的一面,读来真切、自然。
三、(一)11. 创造的基础是生活经验
12.学写作应先作一些片段的习作,这可以锻炼基本功;只有先练好基本功,才可能学好写作;不要一上来就写大作品。
13.①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②沈先生的讲课从不引经据典,但意味无穷;③沈先生的话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④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让学生明白创作的道理。
14.从侧面反映沈从文教创作课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5.略
(二)16.略
17. 你觉得传统企业如何面对互联网时代?
18.略
19.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你在医院住了多久?或你是什么时候感觉自己不好的?(2)住院前你感觉怎么不好?或刚开始你感觉怎样?
四、20. 广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师资培训
21. 佳音传华夏,世界震惊/梦想越寰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欣
22.参考答案:从“读书”到“听书”,人们接触书籍可谓越来越方便轻松。但是新的阅读方式能否“颠覆”传统阅读习惯,恐怕难有定论。纸质文字的阅读快感似乎更为人看重。也许对真正的书迷来说,“围炉夜读”是更享受的阅读方式。(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全国100所名”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