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139  
标签:通用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9]
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挺拔  序跋   祓除  拨弄是非
B.偏裨  俾使   奴婢  稗官野史
C.邂逅  亵渎   猾黠  不屑一顾
D.驿站  后裔   臆断  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你不安分守纪,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B.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C.“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为避免各自为阵双方由中方上将葛振峰担任总导演统一指挥。
D.有比赛就有输赢,而那些铁杆啦啦队永远是球员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高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他们到底挟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C.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D.来长沙参加省十届人大会的岳阳代表许军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末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唐人的精神文化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包并容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的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唐前期,主导面是积极向上的。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主调,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浏览完整试题唐诗中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疆;乃至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种游子恋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种告老回乡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考场获胜后的狂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那种新婚的羞涩;“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那种宫女失宠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苦恋;“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那种宗教情绪,无不一一呈露,情态毕肖。
5.对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党派采取的兼包并容的政策。
B.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文化昌盛。
C.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活动的天地广阔和精神生活的内容丰富。
D.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繁富和精神生活自由活跃。
6.对唐诗总体风貌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功精神、崇高理想、广阔胸怀、热情豪气。
B. 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
C. 积极勇气、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热情奔放。
E. 积极主导、健康主调、自由活跃、热情奔放。
7.第3节所举诗句的例子,总体来讲说明了(   )
A. 唐诗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具体细腻的。
B. 唐诗具体细腻的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
C. 唐诗对各个人的各种生活侧面都进行了具体细腻地反映。
D. 唐诗具体细致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8.根据自己对所学唐诗的感悟,结合本文的观点,你认为以下推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B.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诗句就较少伪饰和拘束。
C. 唐诗既继承了古体诗,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D.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取使得唐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波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豆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① 上:指隋炀帝。  ②揵:连接。③?豆:豆名,又命野绿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次谯州,会毫、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   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         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及:言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
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豆以食
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
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
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毫、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两句及课文中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3分)
(2)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3分)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读《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如何理解首联中“昔”和“今”两个字的对比效果?(3分)
(2) 颔联的两句描写突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有什么用意?(3分)
(3) 颈、尾两联由“家事”写到“国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今也制民之产,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2)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古典之殇
①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鹤唳”“猿声”“虎啸”“莺啼”“青山”“白水”……不仅仅代表一种草本或动物,更指向一处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蕤和物种的丰盛,包含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②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如果老师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那“忧郁”和“哀怨”率先闪现在孩子的眼睛里,那老师也应立即醒悟,并亲切地鼓励这“忧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③我相信,携带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是有的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的那一节课,那一支无声的“疫苗”!
④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字根、词条、年代、人名、事件、“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关键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传递那些信息。
⑤这些细节和感受,这样的联想与发言,为什么没有进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难道不比空洞的广告宣传更感人、更有力?
⑥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
⑦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感动”——生命美学的“震颤”和“流泪”!
16、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6分)
答:(1)说“她是丰碑”是因为                                    
                                                                 
(2)说“更是殇碑”是因为                                         
                                                                  
17、第②段中,作者说:“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请通览全文,写出“精神‘疫苗’”的具体含义。(4分)
答:                                                             
                                                                  
18、第③段中谈到“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从全文看,作者谈到的现代社会的“无知与粗鲁”有哪些?(6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第②段中,作者认为率先在孩子们眼神里闪现的“忧郁”是一种美,因为它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B.文中说教师们在沉醉于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同时,心中生起一丝隐隐的“伤感和悲情”,那是因为孩子们缺少对古典美的接受能力。
C.作者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深表遗憾,因为它只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不能让学生感动和审美。
D.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进入成人序列后,就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环保宣传和口号将不再起作用。
E.全文语言沉郁凝重,视角新颖独特,对古典文学和现实生存状态有着深沉的思考。
六、(13分)
20、从下面一则新闻中可获取哪两个最重要的信息?请写在横线上。(4分)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预计将保持在平均5.5亿平方米以上。
据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居民的对住宅的需求增加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他说,住宅建设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将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
答:(1)                                                    
(2)                                                    
21、阅读下面一段话,将画线部分的具体描写,改为概括叙述。词语可增删,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个字。(4分)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竟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都熟了。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准备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22、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5分)
小  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七、(60分)
23、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有一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一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按惯例,报告之后,丁教授回答提问。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所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三个问题时,他一连说了三个“不知道”!让在场的所有人一时大感意外,但迅即就得到全场热烈的掌声。
是的,学问愈深,未知愈多;越是学知渊博,越是虚怀若谷。丁教授对三个问题坦言“不知道”,恰恰说明他深知为学之“道”,甚至是为人之“道”。
请以“不知道和知‘道’”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选;
4.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答案(参考)
一、二、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C A B D D A C C D
四、(21分)
13、(9分)(每题3分)
(1)我奉君主命令,坚持道义不可屈服(或译为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死去没有好处(益处)。
(2)等到他到了京城,他的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都不忍心看
(3)敬养(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养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掌上玩东西一样容易了(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
14题、(8分)
(1) 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梦寐以求(早年向往)的岳阳楼,却不是为了游玩,而是漂泊流浪至此,拖着衰老的残躯,倍感人世沧桑,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心中无限悲伤。(或昔日抱负化成泡影,一事无成,如今漂泊天涯,怀才不遇)(3分)
(2) 突出了洞庭湖水势浩淼,无边无际宽广阔大的特点。诗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3分)
(3) 家事凄凉落寞,国事令人心酸,(个人孤独漂零,国事战乱不停)表达了作者满腔悲愤之情。(2分)
15题、(4分)( 任选两题)
(1)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2)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3)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20分)
16题、(6分)
(1) 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
标签:通用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