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1]
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强(qiǎng)颜 桎梏(kù) 妃嫔(pín) 前倨(jù)后恭
B.盆缶(fǒu) 泥淖(nào) 啜(chuò)泣 相形见绌(zhuó)
C.睥倪(nì) 气馁(něi) 混(hùn)浊 所向披靡(mǐ)
D.屏(bǐng)退 蝉蜕(duì) 令尹(yǐn) 古刹道观(guà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槛阱   凌迟  稽查   轻歌漫舞   B.瑕疵 赦免 斋戒 珠连璧合
C.馋谄   惨怛  诋毁   未雨绸缪   D.威慑 诀别 请柬 博闻强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②伪制紫砂壶即冒仿名家产品,在新壶上直接冒仿刻上名人的           是作伪手段之一。
③他不愿意再跟他们谈下去,就         走了。
A.何况     款式     借口      B.况且    款式    借故
C.况且     款识     借口       D.何况    款识    借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陈华同学以超常的实力考入清华大学,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并摆下酒宴弹冠相庆。
B.暑假,小李将三年级的刘红带到农村体验生活,可把刘红的妈妈急坏了,一个星期后,小李完璧归赵地将刘红交给了刘母。
C.无论是遭遇嫉妒冷落还是被疏远放逐,屈原始终怀瑾握瑜,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邯郸学步,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国企改革的好办法,好路子,使企业获得了新生。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
B.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C.“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陈老先生假装一笑。“那——”老张忙陪上一个笑脸。
D.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可见,《离骚》是屈原由怨愤而写作的。
6.仔细揣摩下列各句的情味,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
A.令郎在学习上蒙您不吝指导,日有长进,我们全家对您不胜感激。
B.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他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
D.阁下能光临寒舍,真使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浏览完整试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路。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化了的人生更理想 B.艺术化了的人生更具美感
C.艺术化了的人生更有艺术感染力 D.艺术化了的人生更逼真
8.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9.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事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中国的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是上乘作品
B.西方戏剧讲究逼真,但表现上缺乏艺术技巧
C.西方戏剧表现真实的人生,没有进行艺术创造,因而难以有发展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贾   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遑:huáng,闲暇。②釐:xī,福,指神的赐福;一说祭祀的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意:心情
B.乃短贾生曰                        短:诋毁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谋害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B.乃征为廷尉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上因感鬼神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赵王岂以一璧之如欺秦邪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A.①⑤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展开余下试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作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以下文言语句摘自课本,请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2分)
译文: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分)
        译文: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分)
        译文:                                                   
(4)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这首诗采用了             表现手法和             修辞手法来表现瀑布。(2分)
(2)古人云:“诗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17.默写下列名篇中的名句。(4分,每小题1分)
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④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屈原列传》)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回    家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展开余下试题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8.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 (不超过1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B.回家的感觉是矛盾的,想家、回家,回家后又感到老家不如新家,因而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甚至巴望着尽快离去。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五.(12分)
22.下面画线的语句都存在语病,请修改。(2分)
2005年是7月7日,是一个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却的日子。68年前的今天,日本在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由此开始了一场历时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37年的12月到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发动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通“永不忘却、祈祷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网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新浪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重点新闻网站——龙虎网三家合作,共同建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用详尽、全面、直观的形式建立了南京大屠杀史实资料库。网站以巨量的内容空间,利用网络纪实性和互动性的优势,面向世界展现了一副悲壮的历史画卷,不仅使这段历史为更多热爱和平的人们所了解和认识,而且为进一步收集相关史料,警示后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平台。我们建立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在网络世界还原这段惨痛的历史,为的是面向未来,珍爱和平,以史为鉴,促进发展。
(1)                                                                           
(2)                                                                           
23.2005年7月7日下午,社科院副研究员郭良发布了《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相关调查结果。(4分)
经常访问的网站 首选 次选 三选 四选
1   新浪(30.9%)    新浪(20.8%)   搜狐(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临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