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9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9]
初三语文调研试卷
"2005-2006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本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06.3.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短文中所给的拼音,在下面的括号中写出汉字(2分)
   苏北大地平坦如dǐ (  ),资源丰富;春天来了,各种花儿姹紫yān(    )红,幽香四yì (  ),qìn(  )人心脾。连云港人正在利用本地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一幅气势磅礴、前景迷人的港城远景规划图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③气蒸云梦泽,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命运,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却以          ,           为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两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何等的不同。
3.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美国民主党对布什在没有弄清楚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下就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一事大加指责。在新闻发布会上,布什竭力为自己      。
②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   ,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③ 这件事情    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
④ 在广州举行的第19届尤伯杯羽毛球决赛中,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   ,最终以3:1战胜韩国队,卫冕成功。
A 辩解 效率 尽管 从容不迫   B 辩护 效率 尽管 随机应变
C 辩护 效力 因为 从容不迫   C 辩解 效力 因为 随机应变
4.请找出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的三处表达错误,并加以改正。(3分)
①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也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则手机短信,请仿照其形式,写一则短信给你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你的思念或感激之情。(4分)
短信: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朋友希望能永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里永久保留。


浏览完整试题答:                                         
                                         
6.用心去体会,有时一个小故事里能隐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道理(4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买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答:                                          
7.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与“土地”有关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归纳人们赋予了“土地”哪些含义?(4分)
   材料一:《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横(‘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与植物二者依存的关系。萧启宏经文:土音通吐,万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
   材料四:中新社西安4月30日电(记者张珂) 今天下午,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后,连战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吴永琪馆长代表秦俑馆赠送的一块秦土。 这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此间人士表示,由于西安是连战先生的出生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乡泥土,将这块秦土赠送给连战先生,十分有纪念意义。
   “土地”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感悟(60分)
(一).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0-13题。(13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寻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得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每有会意(     )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     )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
1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因以为号焉    且焉置土石       B 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吾恂恂而起
C 便欣然忘食    谨食之,时而献焉 D 造饮辄尽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答: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6题。(9分)
在所有的场合,他谈的只有一个主题:科学与艺术。
“一次,我对已故李可染大师解释说,‘想象用一根三维的线来绣一幅二维的图,我们可以绣出人、马、马车和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再想象这根线可以按任何方式运动中,三维空间中线的运动就产生了人、马等等二维图象的运动。’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李可染大师作了一幅著名的关于超弦的画。
“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者中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沙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科学家以艺术欣赏,又触发了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感情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又是和情感分不开的。没有感情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它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4.“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句话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比喻意义?(4分)
答:                                         
                                         
15.依据选文第4段的内容简要概括智慧和感情之间的关系。(2分)
答:                                         
                                          
16.综观全文,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3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6分)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9月,有改动)
17、阅读①②段,试概括出氦-3的内涵:
  答:                                                                      
                                                                           。
18.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6分)
  答:                                          
                                            
                                            
19.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20.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 “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1-26题。(22分)
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时值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21.本文写了三件事。用—句话分别简要概括其内容。(6分)
答:                                                                   
                                       
                                        
2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答:                                      。(3分)
2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                        (3分)
答:                                        
2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3分)
   答:                                                              
                                                                            
2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3分)
   答: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初三语文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