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99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西林中学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06年上学期高中二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咳嗽(sòu)  惬意(qiè)  豢养(quàn)  果实累累(léi)
B.徘徊(huí)  撮着(chuō) 肩胛(jiǎ)   跄跄踉踉(liàng)
C.赝品(yàn)  搭讪(shàn) 琢磨(zhuó)  面面相觑(qù)
D.寒伧(chen)  褴褛(lǚ)   戏谑(nüè)  自惭形秽(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誊写  簇新  尴尬  鞠躬尽瘁        B、懊恼  服贴  踌躇  惊慌失措
    C、锁碎  攫取  惬意  冠冕堂皇        D、黯淡  原委  账簿  莫明其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她费了很大力气才-----住悲痛,擦干她那润湿的两腮。  
   (2)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
   (3)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话也停顿了。             
      A、抑制   侦查   停滞                B、控制   侦察    停滞
      C、控制   侦查   板滞                D、抑制   侦察    板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的烈性传染病。
   B、通过在中国这几个月的生活,我已经把这一点感觉到了。
      C、由于京沪高速铁路投资巨大,不仅对我国民族铁路工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德、法、日等国企业甚至政府都极具吸引力。
   D、我们虽然身处雪域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我们。
5、下面两段描写性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了。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来……
    (2)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边按了两下,便点了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A、(1)渲染了悲凉气氛,交代了故事的时间。      (2)表现了人物生活艰难。
  B、(1)暗示了人物性格,交代了故事的地点。      (2)表现了人物愚昧麻木。


浏览完整试题  C、(1)暗示了人物性格,交代了故事的时间。      (2)表现了人物生活艰难。
  D、(1)渲染了悲凉气氛,交代了故事的地点。      (2)表现了人物愚昧麻木。
6、从修辞的角度看,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天下着雨,气压低得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一张纱幕,远处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B、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下了窗帘 
       C、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D、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二、阅读小说《彩裙飘忽》,完成7—10题(12分)
彩裙飘忽
住进高楼,看窗外远远电线上挂着蝉翼彩裙,这肯定是楼上晒衣不慎吹下来的,奇怪的是裙的主人连着几天没发觉自己少了什么,一任它在高高电线上飘忽。
我看不过去,就仰起头来喊:“谁家裙子掉下来了?”那微弱的音量也似彩裙飘去。老伴说:“算了吧,她什么时候要穿了,自然会想起。大楼房子,各管各,叫也白费劲!”但也还是想了办法,在电梯口贴了一张提醒告示。
门口来了中巴,一群人带着悲泣的面容走了下来。一个孩子捧着一张照片,是个姑娘,姣好面容,说是为了护一个孩子(就是捧照片的人),自己被一个外地人飞快的摩托车撞上了,碰巧撞在水泥柱子上,晕了过去,查后是颅内出血,治不了!
“摩托车撞死人,天下奇闻,不是鬼找替身?”
“几楼的?” “要表扬了,雷锋没死呀!”
隔天,我看见老伴把根长长的晾竿用绳子扎了起来,伸出窗外去。
“来,帮帮忙!”妻叫着。
“是她的吗?”我嫌妻多事了。
“不是她的就不管了?”  “不是……”
四只老皮皱囊的手,颤悠悠的竹竿拨动着裙子飘处,轻轻地,轻轻地——主人还要穿呢! 
7.对这篇小说情节发展阶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彩裙—关心彩裙—挑拨彩裙     B、见彩裙—说彩裙——拨彩裙——忆彩裙
C、彩裙飘忽—彩裙飘因—彩裙丢落   D、彩裙飘—彩裙落—彩裙归—彩裙失
8.下面是对该小说线索和中心事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线写姑娘,暗线写老夫妇,中心事件是人们悼念姑娘牺牲。
B.明线写老夫妇,暗线写姑娘,中心事件是姑娘为救人而献身。
C.明线写老夫妇,暗线写姑娘,中心事件是老夫妇俩为裙分歧。
D.明线写老夫妇,暗线写姑娘,中心事件是彩裙飘落到电线上。
9.对围观群众的对话理解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他们对英雄因妒嫉而嘲讽、鄙视。
B.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献身的行为不了解也不理解。
C.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看法不正确有歪曲。
D.反映了他们思想畸形,精神麻木,观点错误。
10.小说结尾说:“主人还要穿呢!”这样写的用意是(    )
A.姑娘虽死犹生,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B.留下裙子,表达对姑娘的哀思之情。
C.心理感觉,好像裙子的主人并没有死去。
D.前面弄错,裙子的主人的确未死,奇峰突起。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20分)。
(一)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尼?……”


展开余下试题他们走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11、“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这句话表现了夏瑜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一段的描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先写微风和枯草,从侧面烘托。②先写微风和枯草,从正同描写。
③再用心理上的感觉“一丝发抖的声音”作反衬。④再用确实存在的“一丝发抖的声音”作反衬。⑤最后乌鸦“铁铸一般站着”,以静止、单调的画面作烘托。⑥最后写乌鸦这一有生命的东西,侧面反衬无生命的微风、枯草。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3、文末(加点处)文字中对乌鸦进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4分)
                                                                              
(二)
那时葛朗台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两年以来,他更加吝啬了,正如一个人一切年深月久的痴情与癖好一样。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他专制的程度也随着吝啬而俱增;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怎么!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庄园里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14、“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怎样理解“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这段话?(3分)
答:                                                                   
                                                                           
16、“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写得非常精彩,请你就这句话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答:                                                                       
                                                                           
四、阅读《丢失的香柚》,完成第17—21题(共20分)。
丢失的香柚(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乐山正武斗,乱极了!”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 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展开余下试题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十年动乱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7、“我”的父亲为什么不来接“我”?(4分)
答:


(不超过25个字)
18、“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作者设置这样的情节,暗示了什么?(不超过35个字)(6分)
答①:


答:②暗示了(不超过18个字)

19、“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什么深刻意蕴?(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 


20、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均不超过8个字)(4分)

1、
2、

21、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不超过12个字)(3分)

五、实际运用。(10分)
22、下面一段话中,编号的地方的有些是必须保留的,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必须保留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横线上。(3分)
           信息、教育、知识①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资源,关于②信息、教育、知识③这④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⑤水平⑥,将从根本上决定经济的⑦发展的⑧水平⑨。   
                                                                              
2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3分)
        这出戏有张有弛,迭宕生姿,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24、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药》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19年4 月写的深刻反映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篇短篇小说。
六.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街已拆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8分)
1、C    2、A   3、D  4、A   5、A   6、C 
二、(12分)7.A   8.B   9.D   10.A
三、(20分)
11、当她看到夏瑜坟头的花环时,以为是儿子显灵,叫乌鸦飞上坟顶,是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
12、D  
13、 渲染了故事的悲凉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也暗示了夏四奶奶迷信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西林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