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4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郴州市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卷
语 文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的是
A、舷梯(xián) 凝眸(móu) 隐恶扬善(èr) 颔首微笑(hān)
B、斡旋(wò) 粗犷(guǎng) 命运多舛(chuǎn) 数见不鲜(shuò)
C、曝晒(bào) 着意(zhuó) 咬文嚼字(jiáo) 获益匪浅(fěi)
D、叱咤(zhà) 殷红(yīn) 矿藏丰富(cáng) 蛰伏不出(z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折叠 综合征 身价倍增 不能赞一辞 B、诤言 涮羊肉 不郎不秀 履巢无完卵
C、配置 套近乎 远见灼识 蚍蜉撼大树 D、疲敝 一遛烟 恍如隔世 贪多嚼不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和重视程度的降低等各种因素,而今又死灰复燃。
B、学生中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引发冲突,甚至吵闹打架。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先让学生坐下来,慢慢化解矛盾。因此有时候,泼冷水也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丝毫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牛汉先生一生饱经风霜,曲折的人生形成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强的品格,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溶进了他童年生活的人、景、物中,形成了或奇崛或朴实的意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11月11日,备受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一刻,5位可爱的“中国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将携手走过北京奥运会的吉祥之旅。
B、任何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都一样,四川大学从来把维护学术的纯洁和科学的尊严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大学的声誉也维系于此。
C、在郭敬明和“布老虎”一起火速蹿升的时候,两位曾与“布老虎”有长久合作关系的编辑兼批评家,分别在两个不同场合向本报记者证实:“布老虎”拖欠郭敬明稿费近200万元。
D、在胡戈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官司争议后,对于这部短片又出现了大量恶搞作品,不仅有帝国时代版《无极》、漫画版《无极》,还出现了各种以“馒头”为标签的文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艺术意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四、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浏览完整试题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题西太一宫壁》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是渗透进,一层无边的哀感、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透明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替世界开辟了新景。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璨这两句论画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5.对文中“意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等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艺术家在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意境 就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
6.根据文中有关“意境”的阐述,选出以下对名家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
A.龚定庵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在《题洁庵图》里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其追求的“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沈括在《梦溪笔谈•采草药》中引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目的是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7. 以下关于情与景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这就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的诗《题西太一宫壁》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只在最末一句渗透了无边的哀感、愁思和欣慰。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先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继而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8.从全文来看,以下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是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永州铁炉步志①
柳宗元
江之浒②,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
予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③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予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向使有闻兹步之号,而不足釜、锜、钱、鎛、刀、鈇④者,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则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位存焉而德无有,犹不足以大其门,然且乐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大者桀冒禹,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⑤,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釜、锜、钱、鎛、刀、鈇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
予以为古有太史,观民风,采民言。若是者,则有得矣。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注】①步:同“埠”,码头。②浒:水边。③锻者:铁匠。④釜、锜(qí)、钱(jiǎn)、鎛(bó)、鈇(fū):两耳铁锅、三耳铁锅、铁铲、铁锄、斧头。⑤僇(lù):侮辱。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冒:假冒,假充
B、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 负:背弃,违背
展开余下试题
C、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 本:根本原因
D、若是者,则有得矣 若:如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何独怪是? / 徐公何能及君也?
B、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 /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然且乐为之下。 / 子之惊于是,末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 B、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
C、其不可得亦犹是也。 D、予以为古有太史,观民风,采民言。
12、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于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文中学习了汉赋中主客问答辩难的形式,通过两个人物的对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集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即是“步之人”的一番高论。
B、开头一段简要交代了“步”的名称所指和铁炉步的所在。从下文虚构的“予”与“步之人”的问答可知,这个“交代”也是虚构的,但仍能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觉,正所谓虚虚实实之笔法。
C、第二段紧承上文,按照循名责实的思路来写,通过一问一答,引出“人去炉毁”“独号冒存”的现象,为下文的深入议论作铺垫。
D、柳宗元这篇带寓言性质的杂文,借题发挥,讽刺了只看门第、重名号、不求才德、不辨贤愚的陋习,对门阀制度与世袭制度有所批判。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
(2)吾门大,他不我敌也。
(3)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夜 雪
韩 愈 白居易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读韩愈《春雪》,试分析三、四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答:
(2)两首诗在类似的遣词上“炼字”颇见功力,又各有妙处。如:A.韩诗中的“惊”与白诗中的“讶”,B.两首诗的第二句都用“见”。请从A、B中任选一组就其艺术效果进行比较赏析。(3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 ___!(苏洵《六国论》) (3)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 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6)屈平_______ __,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
展开余下试题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⑴我也说不清楚,从啥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⑵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⑶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⑷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红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⑸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⑹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上一篇:
兴化市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篇:
成都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郴州市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