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6]
200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200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12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写在答题纸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梦呓 友谊 谥号 抑扬顿挫 自怨自艾
B.股肱 女红 供给 鞠躬尽瘁 攻城略地
C.思量 测量 量力 不可估量 量时度力
D.反扑 讣告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擎肘 口头禅 张皇失措 水至清则无鱼
B.福分 吊书袋 鞭辟入理 迅雷不及掩耳
C.慰籍 阻击手 虚与委蛇 口惠而实不至
D.融资 执牛耳 钟灵毓秀 事实胜于雄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得天独厚的旅游 ,成为都灵冬奥会商业运作的一大卖点。
②有了窗子,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 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我们,窗子成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的所在。
③他那 的叙述使我入了神,仿佛跟着他进入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的战场。
A.景致 不必/甚至 惟妙惟肖
B.景观 未必/甚至 惟妙惟肖
C.景致 未必/乃至 绘声绘色
D.景观 不必/乃至 绘声绘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国内外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B.登黄花岗、谒中山陵、临避云寺,在这些堪称国民党人“圣地”的地方,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的成员激动不已:两岸同根同源,荣辱与共,相连着隔不断的骨肉深情。
C.目前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的怪现象。
D.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浏览完整试题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后完成5—7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5.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6.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盲目排斥。
C.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都市炎热的夏季,我们的双眼和咽部常感不适,这是因为我们吸入的气体实际上已不再是纯净的空气,而是包含氮气、氧气与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出的各种废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分子在阳光照射下正进行着复杂的反应。
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而在都市烟雾中,臭氧则主要起着负面作用,它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呼吸道,并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球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都要超过数10亿美元。但在3万-7.5万英尺(9144-22860米)高空的同温层,臭氧却对地球生灵起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臭氧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对臭氧笼统地用“好”和“坏”来形容。
臭氧在工业领域的用途极其广泛,是最常用的消毒剂,我们日常饮用水就是用它来清除其中对人体有害的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用它来清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臭氧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总之,臭氧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物质,它的重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
暴风雨过后的天空中往往存在着大量臭氧,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气味。“臭氧”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是“嗅”的意思。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高度浓缩时呈淡蓝色,气味较臭。由于构成臭氧分子的三个氧原子之间键合较弱,这就决定臭氧的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成氧原子。臭氧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极好的氧化剂。比较而言,氧分子的两个氧原子键合较强,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当夏日雷雨发生时,处于低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大量臭氧,但它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20分钟。陆地上大部分臭氧,主要形成于距地表15英里(24公里)的大气层顶部的同温层,在那里,由于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产生了大量臭氧。在强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常常被分离成游离氧原子,一旦和通常的氧分子结合就会形成臭氧。
臭氧也能和土壤里、海洋里以及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氮、氢、氯产生反应,并上升到同温层。当然,太阳活动周期和同温层气流的变化也会对该层中臭氧的产生和存在具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在同温层就产生了一个臭氧相对集中的臭氧层。因为臭氧层几乎吸收了所有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特别是对生命有害的UV-B波长的紫外线,因此它对地球生命来说极其重要。如果UV-B波长紫外线不受阻拦,顺利到达地球的话,那么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将会成倍增加,农作物、森林和海洋浮游生物也会遭受毁灭性破坏。
虽然臭氧对地球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自然界中的臭氧却非常稀少。即使在浓度最高的臭氧层,每1000万个空气分子中也只有3个臭氧分子。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在海平面压强条件下将大气中所有臭氧集中起来的话,那么它的厚度也仅有1/8英寸(即3毫米)。
8.对“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中“双重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在都市烟雾中,臭氧既严重损害人们的呼吸道;又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森林遭毁灭性破坏。
B.在都市烟雾中,臭氧损害人们的呼吸道,导致农作物减产;在同温层它却保护地球生命。
C.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健康和农作物、森林生长;它还是常用于工业领域的消毒剂。
D.臭氧能吸收对地球生命有害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但可以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森林遭毁灭性破坏。
9.下面不属于臭氧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A.夏季都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的废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经阳光照射进行复杂反应而形成。
B.夏季雷雨发生时,处于低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在氧原子分离后,再进行氧分子组合而形成。
C.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成氧原子而形成。
D.在大气层的同温层,强太阳紫外线使氧分子分离成氧原子,氧原子与其他氧分子结合而形成。
10.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于夏日雷雨时低大气层中和土壤里、海洋里等处的臭氧的上升,加之同温层本身产生的臭氧,使同温层臭氧浓度最高。
B.臭氧值得重视,它的重要性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可以相提并论,所以它对地球生命来说有利而无害。
C.臭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饮食领域和医药领域,主要用于消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臭氧层能够吸收所有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特别是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因此,它对地球生存环境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注)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注:直,译为“进入”。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 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敕:整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①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①何以武吏不涉经学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 ①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200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 文 试 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题目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四、(18分)
1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3分)
译文:
。
(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3分)
译文:
。
展开余下试题
(3)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2分)
译文: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解: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拒绝元朝征召。
(1)两首诗都写“桃花”,但“桃花”这一意象在两首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请作具体说明。(3分)
。
(2)谢诗中的“怕”和白诗中的“恨”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17.填写下列文学常识及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的政论文《过秦论》,将秦的灭亡归结为“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峨眉山月歌》从诗体上看是一首 诗,其尾联是 ,
。
(3)《水调歌头•仲秋》是 派词人苏轼的名作,他对人生的感悟是“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寂静的独语 佚名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幽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天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