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7]
松岗中学2006届高三模拟试题
"松岗中学2006届高三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辨析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孝悌 挑剃 啼笑皆非 风流倜傥
B.舷窗 旋风 玄妙绝伦 烜赫一时
C.谥号 对恃 舐犊情深 拭目以待
D.录用 俸禄 绿林好汉 碌碌无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南非的著名模特,塞隆的漂亮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了演好“女魔头”艾琳,她不仅增肥30磅,还在脸上贴上假的很干涩的皮肤。
B.治学要善于理性思考,善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就会变得丰厚、睿智而深刻。
C.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令人目不暇接。
D.在反腐败斗争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腐败分子终究会是白娘子喝雄黄酒,逃脱不了人民的惩处。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有143件埃及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C.质量技术监督局昨天公布了对京城市场上皮鞋、旅游鞋的最新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分别为63.9%和46.6%。
D.为了选择中国熊猫的饲养员,洛杉矶动物园很是为难,因为报名争当中国熊猫的饲养员实在是太多了。
4.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的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
5.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
A.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
B.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C.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
D.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
B.“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
C.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
D.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著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
B.“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
C.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悟。
D.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
三、(12分,每小题字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群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 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 佐:佐助 D.臣死不恨矣 恨:仇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何为丞相 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①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②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
C.①高祖乃大喜 ②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功不可忘也 ② 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0.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何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B. 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功劳最大。
C. 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展开余下试题
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他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荐大将韩信及与自己有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0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3分)
译文:
(2)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3分)
译文:
(3)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2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根据题材分类,这首诗是 诗,根据体裁分,这首诗是 诗。
(2)“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空”字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中妙处。
(3)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14.默写 (任选四空) (4分)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②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苏洵《六国论》)
③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
④花径不曾缘客扫, 。(杜甫《客至》)
五、阅读下列散文,完成15~18题。(22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朝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队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从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亲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漠。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会上的一卷旧书上。
15.“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2分)
展开余下试题
梧桐内在精神特征是:(3分)
16.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
①相同:(3分)
②不同:(3分)
17.文章尾段中,①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2分)
②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2分)
③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2分)
18.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n
上一篇:
永州八中2006届高三语文试卷
下一篇: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松岗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