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7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8]
高三现代文阅读套餐四:鉴赏评价的能力
"套餐四:鉴赏评价的能力
  【导言】文学作品阅读题,除了一般现代文阅读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当注意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指点迷津]
  如何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首先,要注意材料本身的特点。一是材料的模糊性的干扰性。如《报秋》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赞美玉簪花与文章的主旨间有什么关系;《门》题目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二是哲理性散文“析”的分量多些,写事、写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赏”的分量多些。阅读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特点,有所侧重地分析鉴赏。
  其次,要注意从“情”入手,由浅入深地理解分析作品,鉴赏评价作品。一是注意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露的情感。如《长城》表现了长城的过去与现在在情感上的变化,由认为是“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转而表现为为之感到自豪。二是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缘由。如《长城》,由封建时代长城的阻隔商旅往来,隔断文化交流,转变为如今的使外宾们以登上长城为自豪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三是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情物”。如《长城》,作者提到黄云间的归鸿、昭君出塞的老路、苏武牧羊的北海……无不是为了抒发起伏变化的情感。四是注意捕捉和品味那种饱蘸作者情感、体现文章主旨的语言,包括明示性的与委婉含蓄的。五是注意品味、鉴赏、评价作者表达情感的艺术性。如《报秋》中借花赞人的手法、紧凑短促的词语节奏、由此及彼的层层铺展,极有效地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帮助读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三,赏析评价文学作品要客观,要紧扣材料进行赏析评价。
  【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作研究作家心理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
  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
  就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吧,这是他最热哀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索,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紧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腮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
  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是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用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明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


浏览完整试题  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
  没有人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种有着大段大段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唯普希金一人!
  文人画在中国文坛很普通。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写字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全然两样,绘画的基础又是素描与速写,讲究解剖学与透视学,若要从事绘画必须先经过一整套专业训练。很难!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崇尚琴棋书画兼能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要“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西方强调的是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很难逾越。
  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1.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
  A.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应视为一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B.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受到歧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偏见。
  C.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的绘画出自他的自我意识。
  D.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既“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
  E.普希金妙笔作画,虽不够专业,却逾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壁垒。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A项指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和意图。E项从西方写字与绘画难以自然融合的角度看,普希金的作为,确实“逾越壁垒”了。B项文章只反映出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绝不等同于“受到歧视”。C项普希金作画不用画笔“表明他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而“自我意识”只是他自画像的缘起,不能解释为作画不用画笔的原因。D项整合不当:“用诗歌思想”是托尔斯泰对普希金的评价,“用画思想”是本文作者对普希金的评价,与托翁无关。
  【答案】AE
  2.第1自然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意。
  ①生命气息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灵欲望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含意的解释。①题,有关信息见第1自然段“作为作家的遗物……摆在一起”和第2自然段“作家的绘画……对待”。②题,关键是给“载体”一词定位(“载体”,即指“艺术作品”)。
  【答案】①“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②“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
  3.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唯普希金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题考查对叙述性文字的概括能力,即将第5自然段写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的内容加以概括。②题考查整合相关信息以解说作者观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找到“相关阅读区间”“中国之外唯普希金一人”的看法是在第7自然段提出的,第8、9两自然段对这一看法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引申。
  【答案】①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或“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或“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意思对即可。但不可超过10个字。
  ②总体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作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凋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4.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立意富有积极意义,但设问缺少必要的限制,作答容易出现随意性。
  【答案】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发挥自己的才能,更能打开视野,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国历史上的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既通书画,又晓诗文,将两者合二为一,创作出许多艺术佳作。(举例恰当,看法明确,表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的礼物    刘墉
  今天你伤了我的心!
  因为听说你居然要把我送给你的玉坠项链,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你一个并未深交的女同学。而那项链却是在你十五岁生日时,我从脖子上摘下,再当场为你挂上的。
  尤其令我痛心的是,当你母亲责怪你时,你居然说:“爸爸在送我的时候讲过,这值不了什么钱,所以我认为可以当个小礼物送人。”
  这世上许多东西,都是不能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的,譬如最珍贵的“爱”。难道上面附有标价。是可以用一张张钞票买到的吗?
  “爱”非常抽象,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牵肠挂肚地在我们心里翻腾。当你最困苦时。可以因为想到那份爱,而感觉振奋;当你在孤独的时候。也可因为触及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而感觉温馨。
  那一条项链,不正是我给你的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吗?
  你要知道,当你的祖父过世之后,每次我触及他用过的笔墨、看过的书籍,都觉得那当中有他的影子。我最早能深深体会的一个课文中的词,就是“手泽犹存”,当我在学校读到之后,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用过的东西翻过来、翻过去,对着灯光照,希望发现父亲的指纹和汗渍。


展开余下试题  于是你应当了解,有时候爱竟能长驻在指纹与汗渍中了。如此说来,那项链能说是只有菲薄的价值吗?
  是的!我是说过它不值什么钱,但你看那下面跟着的一句话是什么?你说你忘了,那么让我说个故事来提醒你:“从前有一位父亲写信给他在国外读书的孩子,信上说:亲爱的孩子。我好久好久没收到你的信了!而在这期间我已经寄出七封,你是换了地址吗?还是因为功课忙?又难道是身体不舒服?但我实在担心,整天跟你的母亲轮着出去看信箱,我们的生活似乎就是为了等你的信了。
  如果你实在太忙。只要写几行字,告诉我们安好,就成了!甚至你只要寄张明信片,上面不必写字。毕竟从地址,我们可以看出你的笔迹,也表示你一切都好。
  当然如果因为交通不方便,或要踩着雪去买邮票,你就不要急着回信,免得受寒或在冰上滑跤,你可以等春暖了再给我们消息。
  但是!孩子!我们实在是想你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发现那位深爱着孩子的父亲,尽管望眼欲穿地等着孩子的信,到最后,却为了怕孩子去买邮票而受寒,而“请孩子不要急着寄”了!
  现在你想起我当初说的话了吗?我说:“这项链不值什么钱,别因为是从我脖子上摘下来给你的。就以为珍贵无比。如果碰到了抢匪,要你的项链,千万不要犹豫、不要抗拒!把它摘下来递过去!它值不了什么钱的!”
  孩子!你的生命当然要比这项链珍贵不止亿万倍,我只是想告诉你,在遇到抢匪时,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为了保护这小小的纪念品而受到伤害。
  但,那不是说,它便宜到可以随便送给并未深交的女同学,当她小小的生日礼呀!
  1.“今天你伤了我的心!”究竟是什么伤了作者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把那条玉坠项链看得如此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花了不少篇幅讲了一则父亲的故事,请问作者这样写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民族习惯强加给父亲的“伟大”与“无私”之类的评语几乎剥夺了他们说“要”的权利,而作者却直言不讳地开始了一个父亲的“索取”,他要自己的孩子学会施予爱的回馈。
  B.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适时地插入简短的议论,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使行文变化多端,摇曳生辉。
  C.作者九岁时丧父,那些“带有爱的纪念品”就是父亲的遗物了,从自己寻找父亲手泽的急切到儿子竟要把一件意义非凡的项链送给不曾深交的女同学,表现了作者深情地追忆和颇为激愤地指责。
  D.这篇以第一人称写给自己孩子的文字,在细节中深深烙刻着一个父亲沉甸甸的爱,读罢不能不令人动容,扼腕叹息。
  E.父爱同母爱一样,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同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加深邃绵绵和不动声色。本文就以“爱的礼物”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深沉的爱,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目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将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我,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节选自《中学生学习报》2003年1月6日)
  5.文中说月亮“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问高悬的明镜”,其理由是什么?请从三个方面回答。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月亮,作者产生了哪些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第二段描写月亮的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描写了月亮明明白白、光光亮亮的形象,表现了对光明磊落品质的强烈追求。
  B.本文第四段描写人们对月亮的曲解,使月亮与“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月亮品质的高尚。
  C.本文以“对月”为线索,运用直接与月亮对话的方式,有利于展示作者的心迹,突出主旨。
  D.第五段由对月亮的描写转入作者的抒怀,抒怀中,既有对现象的观察,又有规律性的升华。
  E.第六段“活着就是一切……苦里也有乐”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思想,流露出淡淡的消极情绪。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展开余下试题生存的秘密
  最近翻看一本新出的书,专门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好性格一一罗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讲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作者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都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一方面的统帅面孔,使自己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有时威加四海到目空一切;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有时流氓到扬言可与项羽分食其父的人肉羹。我想,这大约就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了吧。
  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如何培养有益于安身立命的好性格呢?
  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如何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一般研究者,主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行解释。我不反时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个原因。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  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基本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区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他放进入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再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注意到其间的微妙区别,少林的人大体比较忠厚老实,武当里面则常常出现想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密切,有佛家根底,自然不足为奇。
  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本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较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果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肯定有心理毛病,那症状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的好事独占了。
  写到此处,我相信,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诈争斗,拚得像乌眼鸡似的,谁对谁宽容啊?我承认此话千真万确。不过,不妨去看看成功者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并非过眼烟云的成功者,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毕竟多数具备宽容大度的气质。反之,即使一代英才如东吴周郎,亏就亏在气量狭小,害得自己早早吐血而死。
  宽容,首先不是对他人方便,给别人好处,而是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道理想通了,才宽容得起来。有人捐钱帮助穷人,旁人夸他乐善好施,他说自己快乐,换得心如明镜清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本来苦恼烦恼就多,若能求得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快快乐乐,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9.在作者看来,“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的原因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最后一段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这道理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所揭示的“生存的秘密”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非常欣赏的。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C.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今天,还竭力倡导宽容,作者认为有点不合时宜。
  D.奥塞罗的悲剧源于他的多疑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野心的结果。莎士比亚以精妙之笔告诉世人: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E.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溢着辨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参考答案:
  1.①儿子把我送给他的玉坠项链送给了一个并未深交的女同学;②认为项链不值钱,是个小礼物。
  2.①当你最困苦时,可以因为想到那带有爱的项链而感觉振奋;②当你在孤独的时候,可以因为触及一件带有爱的项链而感觉温馨。
  3.相对于孩子的生命来说,多么贵重的礼物也值不了什么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廉价地抛弃父爱。(意思对即可)
  4.DE     D应是第二人称;E作者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儿子要珍惜别人的爱”。
  5.(1)烟火灰尘不能污染,夜愈黑愈亮。(2)大干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月亮全能照出来。(3)启示人们,万事万物都像月亮一样,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
  【解析】本题需要注意第一段“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第二段“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和第百段“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等语句中蕴含的有效信息,从而作出答案。
  6.在成败、生死、苦乐面前端正了态度,要像月亮一样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圆,为完成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
  【解析】本题需要注意倒数第二段后半段中“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一句。
  7.展示月亮的可贵品质,为写作者的感悟张本(或“作铺垫”)。
  【解析】本题主要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答,也可以从形式方面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8.AE A“对光明磊落品质的强烈追求”理解不当,本文表达了要像月亮一样“踏踏实实走完我的半圆”的愿望。E“消极情绪”理解不当,这里表现了作者不为喜怒哀乐生死所惑的大彻大悟,情绪是积极的。
  9.一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二是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与世俗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相补充的;而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
  10.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
  11.生活在现实社会,你必须处理好社会关系,否则就有生存危机,而宽容就是处理好社会关系的法宝;追求和睦互利的生存状态,我们将会生活得更好。
  12.BC&nb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三现代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