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9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0]
舟山中学2005年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试题
"舟山中学2005年高三年级12月份月考试题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禅宗(chán)   伫立(zhù) 福祉(zhǐ) 吞言咽理(yē)
B.咀嚼(jué)   精髓(suǐ)    讣告(pù)     数见不鲜(xiān)
C.谲诈(jué) 箴言(zhēn)   羸弱(yíng)   妍媸毕露(chī)
D.缱绻(quǎn) 哂笑(shěn)   梵语(fàn)     轻鸢剪影(yuān)
2.选出下列加点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
    A.戴孝    人才    锄奸    绿茵场  搜集意见
    B.相片    抵消    凝练    渡难关  鬼蜮技俩
    C.绝择    启封    战栗    座佑铭  旅游胜地
    D.更叠    呕气    座落    嗑瓜子  桀骛不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海交大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形成了自我积累的_________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②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他          成阔女人,打扮得珠光宝气。
③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_______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
A.机制    化装    拜谒  B.体制    化装    参观
C.机制    化妆    参观         D.体制    化妆    拜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一名外地客人在某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 黄金周第一天,峨眉山景区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峨眉山装点得格外美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明晨冷空气会从我市上空经过,届时,许多周边的城市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降温影响。
B.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双层玻璃,使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加美丽。
C.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不是人民群众自身的问题,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其可实现程度之间差距的扩大,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落后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浏览完整试题D.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它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与心理素质能力才能胜任。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        。木桥简陋不堪,        。黄土下参差不齐的芦苇把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       。
①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
②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挺立在渠坝两旁
③来往的大车,已经把桥面铺的黄土碾成了细细的粉末
④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大车碾成了细细的粉末
⑤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
⑥以致桥面的实际宽度要比看起来宽得多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2009年,天空飘起人造云
儒勒•凡尔纳在1889年写的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中对未来景象作了各种畅想,其中就有人造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莱昂•布雷尼希表示,这个梦想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墨西哥城,2005年。这个大都市是地球上众多“热岛”之一:城市中的黑色沥青路面吸收着太阳辐射,使市区气温比周围地区高了5至10度。热空气和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高处,在那里凝结成云。
    布雷尼希的“基善”计划模仿的正是这种“热岛”效应,基善(Geshem)是西伯来语中“雨水”的意思。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善”计划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试验区的气温升高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上升到约1000米高度就会形成云,并产生降雨。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但是“基善”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人工制造雨云的目的。该计划的首个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到2009年完成,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片云,但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在无意中制造出了人造云。这是因为在大海里航行的大轮船和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们的烟囱和引擎在大气层里洒下微粒,成为水滴的凝结核,也就是说,这些微粒使水汽在它周围凝结成云。这就是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像白带子一样的云。
    尽管普通人对此不加注意,这一现象对科学家来说却意义重大。这些人造云覆盖了地球o.1%以上的面积,并且已经被证明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科学家证实,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9月11日至14日期间美国下令停止一切商业飞行,科学家将这段日子的气温与前30年空中运输正常进行的同时期相比,发现这段时间美国全国平均气温上升了1.1摄氏度,气温上升情况在原来空中交通比较繁忙的州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天空中的人造云具有隔离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声称,微粒在云朵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个“锚”,它有利于水滴的形成,但同时也使水滴变得更小,即重量太轻,不容易成为雨落到地面。结果就是云层的厚度增加了,向空中反射的辐射更多,但是下的雨却少了。某些科学家将此作为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之一:如果云层向空中反射更多的太阳光,到达地面的阳光将会减少,这意味着可以抵制温室效应,让天气变得凉快一些。代价是,雨下得少了。
        (节选自2005年8月25日《参考消息》)
7.以下对“基善”计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善”计划是模仿墨西哥城的“热岛”效应而制定的,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B.“基善”计划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C.从现在到2009年,“基善”计划的全部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D.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而“基善”计划是人工制造雨云。
8.以下对画线句“这一现象对科学家来说却意义重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已经被证实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
   B.“基善”计划制造出的人造云可以产生降水,从而改变沙漠地区的干旱状况。
C.如果没有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全球气温很有可能会上升。
   D.像白带子一样的云具有隔离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9.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证实:云层可以抵制温室效应,让天气变得凉快一些。代价是,雨下得少了。
   B.“9.11”之后的三天,美国全国平均气温比同时期正常飞行的气温上升了1.1摄氏度,这是因为停止飞行后,空中没有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降雨量也大大减少。
   C.1889年,儒勒•凡尔纳畅想一千年后天空将飘起人造云,而这一畅想在一百多年后的2009年将提前变为现实。
   D.空中的微粒有利于水滴的形成,但同时也使水滴变得更小,即重量太轻,不容易成为雨落到地面。
10.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善”计划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和轮船、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都能向空中反射太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
   B.科学可以拯救干旱地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人造云。
   C.“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意制造一片雨云。
D.如果一个城市吸收太阳辐射的黑色沥青路面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热岛”效应将愈加明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展开余下试题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何以识黄昌邪/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C.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昌乃出足示之/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第Ⅱ卷(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译文:                                                               
(2)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译文:                                                               
(3)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行《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3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寄蜉蝣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人们对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别。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诗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这两句诗是:“                     ,                     。”
18、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 ”的《家》《春》《秋》和“_________________ ”的《雾》《雨》《电》等长篇小说。(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难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展开余下试题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截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本文有删节)
19.第1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                                   
    (2)不可解决的悖论:                                   
20.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 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 
22.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评述梵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梵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理解和同情。
C.第2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浓重的黑暗,竟把梵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3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梵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梵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    】【    】
六.(10分)
24.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2分)
英迪拉-----波因特岛是印度东南部印度洋里印属尼科巴尔群岛中最南部的一个小岛。这个岛的名称是由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为纪念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而命名的。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这个岛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
答: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舟山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