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92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2]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试卷(43)
"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 杰 模拟编写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吞咽(yān) 碑帖(tiè) 煞费苦心(shà) 感喟(kuì) 韦(wěi)编三绝
B、连累(lèi) 打擂(lèi) 方兴未艾(ài) 角(jué)斗 摒(bìn)除
C、慰藉(jiè) 刹车(shā) 冠冕堂皇(guān) 孱(càn)头 瞠(chēng)目结舌
D、蹊跷(qī) 粘贴(zhān) 臧否人物(zàng pī)) 恫吓(hè) 毗(bǐ)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碍 一如继往 怨天忧人 同病相怜 B.申辩 无与伦比 乌烟瘴气 炉火纯青 C.舶来品 姗姗来迟 箭拔弩张 合盘托出 D.厮杀 含贻弄孙 不尽情理 急不可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一腔怒火无从______,他不知该恨那些真正的毒品犯,还是美国的法律,或者是他自己。 ②别看敌人设下了封锁线,但沂蒙山区这么大,五万多敌人分成十路拉网,网上的洞眼也就多了。我们从敌人的________ 冲出去,突围反扫荡一定能成功。 ③尽管已近半百,但长期坚持锻炼,她的________保持得很好,从后面看,还真像是二十几岁的姑娘。 A.爆发 结合部 体型 B.爆发 接合部 体形
C.暴发 结合部 体形 D.暴发 接合部 体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洗过脸,对着镜子重新在脸上敷粉,镜子里的女人依然唇红齿白,但眼角眉梢已经给人以明日黄花之感。 B.沉寂的文坛开始活跃,僵冻的大地万物复苏。文坛上百花齐放的盛景已经屈指可数。 C.对照原片,你会发现新拍片有很大的局限性,演员的表演也差强人意。 D.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酒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贴近受众去进行播讲,要像在家里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交谈一样,切忌不可以有凛然不可侵犯的装出来的声威,我们不是坐在衙门里升堂的老爷…… B.一个人如果在6岁之前还没有享受到幸福,那他这一辈子恐怕就无法享受到幸福了。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仔细品味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 C.不久前我到南京采访,垂询接待我的人,得到的答复是先生健康并且在学术上仍很活跃。 D.可是,郑其带来的消息无疑像在处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而且整个政治部都像传染了股票病,人心方寸大乱。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 _________, 惟有杜鹃确是两者同名,最为难得。 ①住宅的寒伧,________ ,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A. ①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 B. 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 C. ①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 D. 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
浏览完整试题
7、下列句子中句意最明确的是( )
A 应我国科学院的邀请,他于4月10日前来我国访问。
B 乌拉圭人有在家里不存现钱的习惯,所以银行一停业,居民手头立刻就会紧起来。
C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去。
D 到了高三下学期班里又转来一名复读生,这个人连班主任都不认识。
8、我国某公司派代表团出国洽谈经贸业务,该国女记者不怀好意地问:“贵国的经济实力如何?有足够资金吗?”下列回答得体的是( )
A 我公司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你不必为此操心。
B 你能告诉我对方公司有多少资金吗?
C 小姐,有句话这样说,叫做“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对吗?
D 小姐,想必你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吧!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不能用后面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
A.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简直)
B.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何妨)
C.我好容易从人堆里挤了出来,竹筐子也挤碎了。(好不容易)
D.尽管风在刮,雨在下,电在闪,雷在鸣,人们仿佛都不知道了。(不管)
10、下列名句说明有误的项( )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D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分析有误的项是( )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坏②。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①金河:即黑河。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因水中泥色似金,故名。玉关:今甘肃玉门关。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佩环、“马策”和“刀环”分别指代战马和武器。③青冢:指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④黑山:一名黑虎山,在今呼和浩持市附近。《木兰诗》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
A 《征人怨》开头两句写唐代征人年年忽东忽西,马不停蹄,天天策马提刀,操练征战。其中的“复”字、“与”字最能体现当时征人这种生活单调重复、无尽无穷的困苦情形,怨情自然透出,体现出征人孤独凄清的感受。
B《征人怨》一诗中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两句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了征人生活和心惯是:)诗人将“白”、“青”、“黄”、“黑”四种冷色调的颜色融入诗中,让“三春”和“白雪”“青冢”之间构成极不协调的关系,又用万古奔流的黄河反衬人生的短暂,不仅说明了唐代征人的生活异常悲苦凄凉,而且表现了当时征人心灵深处的愁苦,蕴含了一种抑郁难舒的“怨”气。
C 一个“绕”字,蕴含了当时征人如九曲黄河般的“怨”情的曲折、汹涌和无法断绝。
D 这首诗精悍的是一个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一句一景,表面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怨”的形象,都围绕“征人”铺开。
12、完成以下题:
(1)为使下面的句子简洁、顺畅,应该删掉的词是哪三个?
无论干部或群众,毫无例外,他们都应切实遵守执行各项法规。
答:
(2)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
2006年以来,呼仑贝尔市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农牧民组建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额尔古纳市的育肥牛、根河市的卜留克、扎兰屯市的甜菜、阿荣旗的香瓜等优质特色农牧新产品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品牌效应越来越强。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第一季度,全市各类行业协会就帮助农牧民在产业经营中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
答:
(3)按下面两个例句的结构,以“友谊”和“璀璨的火星”开头,分别仿写一个句子。
(A)美德是块宝石,只有礼貌才能使它生辉。 ——(美国)约翰 · 洛克
友谊
(B)美丽的浪花,是在海浪与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
璀璨的火星,
(4) 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完成以下题。
年份 门票价格(元) 游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2001 25 47 10.1
2002 30 70 1.8
2003 35 100 2.5
2004 40 125 3.5
2005 70 前三月 30 前三月 1.9
A 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旅游景点这些年的发展情况.
B 如进行乐观的预测,这个景点2006年的情况可能是:
二、阅读分析(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12分,每小题3分)
让建筑拥有生命①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它们不再仅仅是一幢幢由无数钢筋和水泥堆砌起来的框架结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赋予它们生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建筑。②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粱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粱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③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④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已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扳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修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⑤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粱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选自《光明日报》)
展开余下试题
1.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这个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作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
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
C.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D.具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文中第③自然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
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
3.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
B.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由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纤维,最终目的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判断、反应的功能。
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以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实验结果,说明了当今世界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进展情况。
B.“让建筑拥有生命”,这一课题于1994年底提出,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至今还不足10年,但科学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C.赋予建筑以生命,是为了预防建筑突发事故,保护建筑物,使之有效地延长生命。
D.不久的将来,让建筑拥有生命就可能变为现实,生命建筑首先可能在公路、桥梁上实现。
(二)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
山 水 遐 想 简·女贞 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嘶蝉、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惟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 它们水的涵意。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 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惟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水比山深谙随势应变的道理,暴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 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雨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洪钟般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肥鱼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栗?”山问。 “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的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他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惟有幻灭能洗尽他们脸上的油脂,教他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命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升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阴,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 海;有多少生的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 1.文中的“山”和“水”各是什么特征,请分别用三个词或短语概括。(6分) 山: 水:
展开余下试题
2.结合“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这句话,联系全文说说“真正认识我们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不超过25个字) (3分) 答: 3.文章用山水对话的方式行文有什么作用和好处?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答:[ ] (3分) A.水比山更懂得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因而更愿意以海洋启示人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 B.山固守一处,使世间万物在自己的怀抱中休养生息,是万千生灵的避难所。 C.山与水的辩论是文章的主体,在山水的辩论中,水最终胜出,山只能以静默相对。 D.文中的山和水是相互对立的事物的两个方面,山与水永远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E.作者对山的态度是肯定、赞美的,对水的态度是贬斥、批判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18分)
山间小路 龙应台
①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一条山间小路,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拭、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②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③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拭会面。他要和张拭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④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前的中国。
⑤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延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而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像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⑥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荼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线壁,鬼影幢幢。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⑦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⑧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阅天空的社会吧。
⑨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稚”,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⑩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综观全文,作者在回顾岳麓书院的兴衰历史时,表达出了哪些看法?(6分)答:
2.作者在第⑧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答:
3.作者写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段文字中“最深邃的起点”指的又是什么?(4分)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赞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答:【 】【 】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B.作者写岳麓书院,着重写了朱熹与张拭公开讲学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委婉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E.作者介绍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5分,每小题3分)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
上一篇:
沁阳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06年度八年纪下学期第六单元检测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高职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