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7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常州新桥中学高二年级期中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考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发酵(jiào) 病菌(jǔn) 迷惘(wǎng) 脉(mò)脉
B.纤(qiān)绳 罗绮(qǐ) 商贾(gǔ) 胚(pēi)芽
C.羽檄(xí) 勇剽(piāo) 山峦(luán) 桂棹(zhào)
D.嘈(cāo)杂 溘(kè)死 羁(jī)鸟 机杼(zh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喷薄 终成眷属 倾圮 磐石
B.舳舻 信誓旦旦 狼籍 斑澜
C.笑涡 否极泰来 回朔 伶俜
D.提练 夙兴夜寐 樊笼 侥幸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时时为安慰
C.昼夜勤作息 既欲结大义 D.怅然心中烦 便作旦夕间
4.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吟”是诗的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同属于近体诗。
B.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春秋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晚年时写作《离骚》,《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D.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十九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代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浏览完整试题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老而追悔不及。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6~7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牵牛星”“河汉女”,指的就是民间故事中传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诗歌借此引起开始讲述牛郎织女那凄婉动人的故事。
B.“纤纤”写织女双手的柔美,“札札”写织女辛勤的劳作,织女的形象便跃然而出。
C.“章”是经纬线交织而成的幅面,“不成章”是写织女因内心痛苦而织不成布。后句的“泣涕零如雨”正是她内心痛苦的外化。
D.“脉脉”写河水流动的情况,河水在无言地流动,似乎在为牛郎织女的悲惨遭遇哀伤。“河汉清且浅”,人却隔两岸,令人感慨。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重在写牛郎织女对封建思想的反抗,并以织女为诗的主人公。
B.这首诗用了许多叠字,琅琅上口,使诗歌朗读起来特别和谐,有韵律感。
C.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抒写了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的事,讲的却是人间的事,其主题跟《孔雀东南飞》有类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句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诗句:“澄江静如练。”练:白色的绢。
B.“画图难足”一句总收上片,意思是画也画不完。
C.“繁华竞逐”即争着过豪华淫靡的生活。竞逐:竞争、追逐。
D.“至今商女”三句,借用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9.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抓住征帆、去棹、淡云、星河等一系列典型事物,点染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B.下片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C.作者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
D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台 城① 台 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六朝首都建业城旧址,在今南京城内鸡鸣山北麓、玄武湖南侧,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结绮临春: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 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
10、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诗中的“六代”与韦诗中的“六朝”同指历史上建都金陵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B 刘诗着一“竞”字,幻化出无数幅争奇斗艳、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下句“最”字与之相接,引人联想,似见重重帘幕之内、香雾缥缈之中,翠袖红毡、轻歌曼舞的情景。
C 韦诗“无情”二字是说台城柳并不管人间兴亡,它照样生长,照样“烟笼十里堤”。说柳无情,正写出诗人有情。
D 刘诗“成野草”一句同韦诗“鸟空鸣”一句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草和鸟都不解世事兴衰,草绿鸟啼,描绘出了一派繁盛欢乐的景象。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凭吊古迹之作,吊古中都寄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抒写了诗人的盛衰兴亡之感,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
B 刘诗中指出造就“万户千门成野草”的凄凉结局,乃是因为陈后主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暗含了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
C 韦诗全诗写景,以霏霏细雨、江草、啼鸟和柳色着意营造了一种四望迷蒙、烟笼雾绕、如梦如幻的氛围,而一座荒凉破败的台城就隐藏在其中。
D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刘诗把野草丛生的荒凉破败与昔日“万户千门”的热闹繁盛比照,韦诗则用江雨、江草、啼鸟、柳色等景象同如梦如幻般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相比照。
古代货币——贝币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带为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展开余下试题
贝币的生产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和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它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 “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众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它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对“实物货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看作是实物货币
B实物货币是物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
C时代不同,充当实物货币的物品也有变化
D实物货币与交换的物品的价值等同
1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B与价值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C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
D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
14.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取代殷商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B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
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
D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仍属实物货币。
1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
B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是《说文》。
C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贝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D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阅读《陈情表》中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6.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看见。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谦词,犹“鄙”。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17.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8.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两项是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9.下面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0.下面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B.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祖母早被疾病缠绕,经常卧床不起。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和媳妇。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21.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第Ⅱ卷 非选择题(5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8分)。
展开余下试题
夜深还照读书窗
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饮酒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22.第一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其原因是什么?(1分)
23.第二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
⑴“大”是指 。(不超过10字1分)⑵“小”是指 。(不超过10字1分)⑶“读书真意”指 。(不超过10字)
24.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
&
上一篇: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下一篇:
常熟市大义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常州新桥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