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53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高一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一、(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房檩(lĭn)    癖(pĭ)好    嫉(jì)恨     桂冠(guàn)
B、包扎(zā)    戏谑(xuè)   殷(yān)红    从(cóng)容
C、坍圮(qĭ)    虫豸(zhì)   国子监(jiān)  山岚(lán)
D、装帧(zhēn)  慰藉(jì)    寥廓(guō)    莅(lì)临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耸峙    混沌    休憩    穷行尽相
B、深遂    国粹    窥伺    游刃有余
C、荫蔽    玄虚    弥望    礼尚往来
D、忌恨    芜杂    夯筑    敝帚自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爱啜饮苦茗,在          了人生中的各种饮料之后,我独爱它那种淡淡的小苦。
  (2)老子其实已将道说的明明白白:道即非唯心,也非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是不能人为地被           开的。
  (3)我是一个愚庸的俗子,虽然有过羡道慕佛的念头,内心里却没有真正       过什么。
A、尝遍    分裂    信服 B、尝试    割裂     信服
C、尝试    分裂    信仰 D、尝遍    割裂     信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老师这几年对同学耳提面命,悉心教诲,大家都很感动。
B、张民一家三代三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这座博物馆收藏的古董和名画数不胜数,大概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分庭抗礼。
D、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因而也是不足为训的,重要的是要能承认错误并进而改正错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鸟类的迁徙习惯,往往是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
C、他们认为尽管卫星照片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但弗兰克就该现象作出的解释值得商榷。
D、为了确保边远和异地网上录取工作顺利进行,我省加大了投入,积极做好各项硬件配备、软件开发和技术保障。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泰山上既有佛寺又有道观,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泰山神和泰山老母,(1)            ,(2)                 令它身兼帝王的高贵与骚客的诗情。仅是孔子的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令它光耀千古。那些历经风雨而至今闪光的摩崖石刻和古建筑代表的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那些在盘山古道上留下足迹的历史名人以自己精神所滋养的是浓厚的文化传统。


浏览完整试题A、(1)于是被它自己笼罩在由宗教组成的神圣光环里
(2)历代君主帝王虔诚的祭祀旅程,一代宗师和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吝溢美。
B、(1)于是它将自己笼罩在由宗教组成的神圣光环里
(2)历代君主帝王虔诚的祭祀旅程,一代宗师和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吝溢美
C、(1)于是它将自己笼罩在由宗教组成的神圣光环里
(2)一代宗师和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吝溢美,历代君主帝王虔诚的祭祀旅程
D、(1)于是将它自己笼罩在由宗教组织成的神圣光环里
(2)一代宗师和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吝溢美,历代君主帝王虔诚的祭祀旅程
二、(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中,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的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使一击。
从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7、对第1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是中小城市。
B、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有废墟。
C、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迷。
D、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迅速就崩溃了。
8、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
A、战争或农民起义导致玛雅文明衰落。
B、人口严重膨胀,导致严重生态问题,使玛雅文明衰落。
C、脆弱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
D、自然灾害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使玛雅文明衰落。
9、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入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玛雅人停止建造纪念碑,遗弃城市。
B、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
C、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这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D、科学家发现,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10、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 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这个假说的人,但始终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B、玛雅文明兴盛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许多的神庙和纪念碑。
C、不管是哪种假说,气候的变化(干旱)应该是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D、玛雅文明从开创到最后衰亡,有7000多年的历史。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矣。”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以五十步笑百步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1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树之以桑”中的“树”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矣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走
C、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何厌之有?       D、忌不自信
15、下列各句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对治理国家已经十分尽心,在荒年能采用迁移灾民、调运粮食的办法帮百姓度荒,可是天下百姓却不投靠他,对此,他很不理解。 
B、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的问题,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为喻,暗指梁惠王与跑五十步者一样胆怯、虚伪、自以为是。
C、孟子认为应当以王道治国。只要不违农时,让百姓安心耕作,只要保护自然资源,不破坏性的捕捞、砍伐,使百姓富足,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D、孟子认为对于富人生活奢侈,而穷人却饿死路边的现状,梁惠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告诫他不要归罪于年成,而应着眼于实行仁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分)
(2)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如何表现出来的?
18、选择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三处空缺部分填写。(3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2)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                     ,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5)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劝学》)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2题。(10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9.“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      ______                           _    ___   (不超过10个字)(1分)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1分)
20.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3分)
相同:                                                  (1.5分)
不同:                                                  (1.5分)
21.(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1分)


展开余下试题(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      _         ___        ____________。(1分)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1分)
2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六(10分)
23、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3分)
雨  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了自己。
24、下面语段中的划线部分不甚恰当,请调整个别地方,使其更顺畅恰当。(3分)
经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绿肥,在当地随处可见,很不引人注意,小小的花,叶子匍匐在地面上。要插秧了,泥土把它压在下面,化成肥料,滋养着庄稼。
                                                            。
25、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文意完整。(4分)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珍藏着哈佛遗赠的250本珍贵的图书,并规定读者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得带出室外。1764年的一天,一名学生违规带出了其中一本,自己珍藏起来。几天后图书馆失火,全部藏书付之一炬。这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那本书是惟一的遗存了,经过思考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但是仍然下令把他开除出校——他违反了校规。
哈佛的理念是                                        。
七(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40分)
树木说,四季是刻在树心里的年轮;鱼儿说,四季是身上增长的鱼鳞;农民说,四季是播种与收获的循环往复;老师说,四季是这届学生走出校门,那届学生走进校门;少女说,四季是变幻莫测的心情;少男说,四季是经受考验的成长历程……那么,你是怎样审视和感受四季的。
请以“感悟四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A、嫉(jí)恨  桂冠(guān) C、坍圮(pĭ) 国子监(jiàn) D、慰藉(jiè)寥廓(kuò)
2、C (A、穷行尽相——穷形尽相  B、深遂——深邃  D、忌恨——嫉恨)
3、D(尝遍:品尝遍了/尝试:试验;  分裂:使整体的事物分开/割裂: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多指抽象的东西)分割开;  信仰:对某人或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信服:相信并佩服。)
4、A(B、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C、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D、不足为训意思是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5、C(A、“受到”改为“由于”。B、“并不是这样”指代不明确,因为前面是说“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D、应为“积极做好各项硬件配备、软件开发和技术保障等工作”。)
6、B(从陈述的先后顺序考虑)
7、C     8、C     9、A    10、D
11、D   12、B    13、C    14、B   15、 B
16、(1)俗语有这样的话,“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
   (2)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
17、这篇诗抒发作者彷徨、怅惘之情。这种情感是作者望山野秋景而生的感慨,诗句中的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明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18、(1)思而不学则殆(2)穷则独善其身(3)人生代代无穷已(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而神明自得
19、(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讲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20.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级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