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23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5]
2006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
"2006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宿(shù) 徘(pái)徊(huái)  浩瀚(hàn)     气馁(něi)
B、嵌镶(xiāng) 出类拔萃(zú)  亢(kàng)奋    抽搐(chù)
C、讳(huì)莫如深 扉(fēi)页     中(zhòng)伤   风靡(mǐ)一时
D、惬(xiè)意 扪(mén)心自问  熏(xūn)风       晕(yùn)圈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拾级而上 坚苦卓绝 我行我素 蹉跎
B、禄禄无为 如切如磋 无懈可击 和熙
C、遥相呼应 风驰电掣 络绎不绝 粗犷
D、熠熠生辉 琳琅满目 梦昧以求 渊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能        一个人,它可以使人变得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气质儒雅。
②作曲家多年积淀的质朴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         充满了纯朴的人性之美。
③这种产自雪山的植物,是有       肠胃功能的作用,很有经济价值。
A、造就    吻合   调理 B、造就   契合   调节
C、成就   契合   调节   D、成就    吻合   调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粮食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不言而喻的。
B、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魂牵梦萦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
遭洗劫和真坏。
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
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D、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
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7分)
A、读书不能“破万卷”,下笔哪能“如有神”?
B、《桃花源记》、《陋室铭》、《捕蛇者说》中的《记》、《铭》、《说》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C、三年的初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D、外国人讲话,有一种词序同我们一样,我打你;另一种则要倒过来,你被我打。
6、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3分)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                 ,                。


浏览完整试题7、按要求用课文语句填空。(3分)
①《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任的耿耿忠心的那句话是:      ,      
②《行行重行行》中,被后人用以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两句诗是:        ,           
③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        。
④《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8、在下列语段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我们赠给沙子一个特定的词语;“一盘散沙”,如果特指团结,那是散不来的。但有时候在其他方面,亦不妨散一点,倒有意思,有味道。□□换了凝固的水泥地,那趣味也就淡了。海滩正是以它独特的组织形式,展现它美的境界,□使人流连忘返的。面对散沙,还有一个如何去运用的问题,□□把它与水泥、石子一同组合在一起,团结在一块,其力量才是顶天立地,倔强峥嵘的。
9、将下面语段中之处有语病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中国人民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诚意,也坚决彻底地准备挫败“台独”分裂图谋。②一切不利于两岸共同发展的障碍,都应当消除。③我们历来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影响两岸经济合作,欢迎台湾同胞解决来祖国大陆投资创业。④我们继续将为两岸同胞之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方便,努力帮助台湾同胞解决在祖国大陆投资经商,就业、就学等,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10、根据文意,依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另举正面事例写一个句子。(3分)
没有自知之明,其害无穷;有自知之明,则能走向胜利。蒋干自作聪明,刘禅妄自菲薄,不都害已误国,贻人笑柄吗?
             ,            ,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月光如泪
赵丽宏
    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者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摩擦出声,再经琴声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其实,这话有所偏颇。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到15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定型。二胡,最初并不是汉民族的乐器,而是来自西北民族,所以称“胡琴”,意思和胡笳、胡桃、胡椒类似。然而在西方的小提琴成形之前,中国人早就在拉胡琴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样的诗句,那时是公元11世纪。而到元代对胡琴就有更具体的描写,《元史·礼乐志》这样记载:“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这正是现代人看到的二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小提琴,是“西方的二胡”。这当然是说笑而已。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二胡拉出的曲子也许最能撩拨听者的心弦。我以为,用二胡拉悲曲远胜于奏欢歌。很久以前,我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单纯的声音,缓慢悠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中曲折地流淌。说它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然而乐曲决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声音饱含着悲凉和辛酸,是历尽了人间悲苦沧桑后发出的深长叹息。这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我想,阿炳当年创作这首曲子,未必是描绘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感叹。一把简简单单的二胡,竟能将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和曲折的情绪表达得如此优美动人,实在是奇迹。在感叹音乐的奇妙时,我也为中国有二胡这样的美妙的乐器而自豪。后来,我听到小泽征尔指挥庞大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二泉映月》。阿炳的二胡独奏,变成了许多小提琴的合奏。在交响乐团秦出的丰富的旋律中,我眼前,出现的仍是映照着月光的二泉,仍是阿炳孤独的身影,他黑暗的视野中看不到泉水,也看不到月光,然而谁能阻止他向世界敞开一个音乐家的多情的胸怀?谁能改变他倾诉苍凉心境的美妙语言?我看到,站在指挥席上的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旋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十多年前,在旧金山街头,我曾很意外地听到一次二胡独奏。那是在一条人迹稀少的街上,一阵二胡琴声从远处飘来,拉的正是《二泉映月》。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乐曲,当然很亲切。可是走近了我才发现,拉二胡的竟是一个沿街行乞的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低着头,阖着双眼,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他拉得非常好,丝毫没有走调,而且,把那种凄楚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远远地看着他,不忍心走到他身边,然而琴声还是一声声扣动了我的心弦。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在旧金山街头,是我听得最伤感的一次。
11、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文章题目“月光如泪”的理解。(4分)
    12.为什么作者认为二胡不是“东方的小提琴”,而小提琴则是“西方的二胡”?(用概括语言回答)(4分)
13.作者说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他的理由是什么? (4分)
14.作者一生中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但认为在旧金山街头听到的是令他“最伤感的一次”,为什么? (4分)
(二)  饮食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节选)
①人是自然的产物,如同草木一般,从树,居穴住时期以来,就和自己所属的地域丝丝缕缕地缠结在一起。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当中,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环境来设计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草原居民多吃肉和奶,热带居民多吃果和菜。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


展开余下试题②在依赖自然的古人眼里,哪怕同样一种食物,种在不同的土地上,为不同地域的人所食,起到的效果也可以大相径庭。宋代《养老奉亲书》中提到:“北人食肉面则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元代《饮食须知》中则说:“北粳凉,南粳温”,同样是大米,南北所产者秉性不同。这样的细致体验,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玄妙。
③如今的我们,却已经远离了与自然朝夕亲近的生活。在异化到已经不辨四李的现代文明当中,有空调造就人工气候,有建筑提供人工环境,食物大概是人与大地相联系的最后纽带了。无论是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是无华的五谷杂粮,在它们或美艳、或纯朴的外观之内,都深深地镌刻着自然的痕迹。
④水土、饮食与人的关系,这看似古老的话题,居然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营养学研究中得到了根本的验证。这些研究者对不同来源的人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人摄入食物之后,其中所含能量的分解消耗方式取决于人的祖先起源地域。那些祖先来自北方寒冷地区的人,由于漫长的适应过程,形成了一种大量散热的生理机制;反之起源于炎热地区的人则会节省能量,放出的体热较少。 
⑤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流动如此剧烈,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已经远离自己种族起源之地。即便吃同样的食物,那些起源于寒带的人可能会在赤道的骄阳下为身体发热而困扰,同时那些源自热带的人可能身在北欧,因为散热较少而更加容易肥胖。    
⑥食物无声地提醒人类:我们终究是自然之子,不可能挣脱自然的力量。只有与自然协调地生活,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和代谢的顺畅。冬食冷饮、夏食火锅,北方人大吃海鲜,南方人贪啖羊肉——这样无视自然规律的饮食,终归是致病之源。
⑦科学家们猜测,人类百万年来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制,很可能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疾病的起源密切相关。今天的人类大多背离了自己遗传上所适应的生存环境,背离了自己从小生长的乡土环境。几十年当中所形成的富裕饮食方式,和人类数十万年来形成的代谢方式,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冲突。移民到异国他乡之人,或者由贫骤富之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就是两个最为有力的证据。 
⑧如何按照基因模式调整自己的饮食,在膳食当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许正是文明人面前最要紧的课题。也许有一天,就在举箸之际,此刻身边的水土,童年家乡的水土,甚而是千万年前祖先的地理环境,都会了无痕迹地融在一桌健康饮食当中。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15.如何理解原文第一段中“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请提〉谌蔚闹饕畔ⅲú怀?5个宇)(4分)
17.热带地区的人到寒冷地区生活为什么容易肥胖?(3分)
18、为什么移民到异国他乡的人或者由贫骤富的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行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乃渡之千寻之津(渡口)
B、为子取饷,子何嫌(嫌弃)
C、价直百金(同值)
D、赐粟五万石,爵执圭(爵位)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子胥乃出芦中而应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B、以与渔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子为芦中人     甚矣哉为欺也
D、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1、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之树下, 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②何用姓字为?
23、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3分)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倡“和而不同”,“和为贵”,如今《家和万事兴》的歌词也到处传唱。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况,“同行是冤家”的怪圈,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置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于不顾的短视行为,一直是“绵绵无绝期”。
我们提倡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为了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主张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商业和技术文化交流要互惠互利,力争“双赢”,是为了追求竞争的和谐;我们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务必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动物,是为了追求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
请以“追求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05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模拟卷)
语文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3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6、                 ,                 ,                。
7、①                       ,                        。
②                        ,                       。
③                         ,                         。
④                         ,                       。


展开余下试题8、
9、①                                                            
②                                                            
③                                                            
10、              ,              ,             ,              。
二、(30分)                     (一)
11、                                                             
                                                                 
                                                                 
                                                                 
12、                                                            
                                                                
                                                                 
13、                                 &nbs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