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75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紫琅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紫琅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基础选择题(每条2分)
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炫(xǜan)耀 慰藉(jiè ) 气氛(fèn) 载(zǎi)歌载舞
B.摭(zhí)拾 思忖(cǔn ) 翘(qiào)首 安土重(zhòng)迁
C.桑梓(zǐ) 粗犷(guǎng ) 蛰(zhé)居 自艾自怜(lián)
D.湍(tuān)急 给(jǐ)予 场(cháng)院 绿(lǜ)林豪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
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以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 。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 ,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⑶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 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 领会 陪衬 干预 B. 领悟 映衬 干涉
C. 领会 映衬 干预 D. 领悟 陪衬 干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
C. 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并没有做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这正可引来描述我突然想起你已是十八岁的心情。
B、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C、 你读过“金缕衣”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D、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浏览完整试题
B、 我年轻时第一次初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是第五次重读它了。
C、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苦读,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
D、 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会议。
7、下列文学常识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至战国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篇,故又称作“诗三百”。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师说》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
8、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立觉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的长老。
B.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小,我好似疯人一样地大笑。
C.等待我们的是生离死别,永无相见,心就极快地冰冷成坨。
D.这时教室里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冢。
9、下列语句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解说,选出正确的一项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他们年轻气盛,意气风发,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把历代的封建权贵视为粪土一般。
B、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文段选取了“蜘蛛网”“失望的灰烬”等一系列意象,对现实进行了象征性的描绘,全段把现实的残酷和诗人的执著糅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绝望中的信念,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C、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成功和失败、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所以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
D、《采薇》四五两节写战事。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直接叙写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雕琢)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从师求学)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颂)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地) 人非生而知之。(就)
B、郯子之徒 (结构助词,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的)
C、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众人”)
D、故木受绳则直(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12、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4、下列文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能符合圆规
B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没有地位高贵没有地位低贱,没有年纪大没有年纪小(的分别),道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那么就能知道得明白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学生不需要不如老师,老师不需要比学生贤能
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7题。(每条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5、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游于是乎始。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不拘于时。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正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展开余下试题
17、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起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用世的念头。
C、 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8.“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一句中,“生命的天边”指的是
A.晚年,垂暮之年。
B.流浪到天涯海角的时候。
C.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候。
D.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快乐的时候。
19.对“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全文的中心。
B.从抒情到析理的过渡。
C.是对本文开头“霞,是我的老朋友了!”一句的具体说明。
D.强调"快乐和痛苦相辅相成",体现了作者"文必已出,哀而不伤"(达夫语)的风格。
20.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下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紧扣标题,以“霞”开笔,体现作者凝练的风格。
B.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C.抒发了作者从小爱霞的感情,强调无论是朝霞还是晚霞,都是她的"小伙伴"。
D.开篇强调霞是作者的"老朋友",为后文以霞喻理作铺垫。
四 翻译 诗歌鉴赏 默写
2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所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①特与婴儿戏耳。(2分)
②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3分)
③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3分)
22、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然后回答问题。(9分)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两者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不同?(3分)
答:
⑵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分)
答:
⑶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
23、默写(10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4)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阅读下面文章,做24--26题。(14分)
真 爱 是 佛 闵凡利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下着雪。雪不是很大,但从容不迫,很缠绵。因为一点儿家庭琐事,我和老婆斗起了嘴。老婆的嘴很厉害,机关枪似的,吵得我头都大了,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气球,要爆炸了。一气之下,我甩手走出了家门。
外面白茫茫一片。出了门我才想起,去哪儿呢?看看家的方向,那里还弥漫着“硝烟”,是不能回的。咳,很久没去好伯那儿了,到他家坐坐吧。
好伯七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村子边上,以前我常去他那儿,在他那儿我学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好伯是一个很智慧的人。
好伯见我进门,很惊讶,笑着说,你可是有好长时间没来了。
我说是的。
好伯递给我一个马扎,让我坐下。我苦笑着说,好伯,很久没听你讲古了,讲一个吧!
好伯笑着看了我一会儿说,好吧。
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当儿子长到二十来岁的时候,迷上了修仙成佛。由于年轻人的心思都在烧香念经上,所以家里地里的活儿都落在他母亲身上。有一天,年轻人听说在千里之外的龙山上有一个开悟的和尚,是天下最有智慧的得道高僧,世上没有难住他的事儿。年轻人就想:我天天这么虔诚地烧香念经,为什么就是见不到真正的佛呢?不行,我得去龙山。
展开余下试题
也是个冬天,年轻人瞒着母亲,偷偷地打点行囊,悄悄地去龙山了。
年轻人翻了很多山,趟了许多河,终于来到龙山,见到了那位高僧。年轻人虔诚得像见了佛祖一样纳头便拜,请高僧给他指点迷津。
年轻人问高僧:我天天磕头烧香,天天念经祷告,可我一次佛也没见到,世上到底有没有佛呢?
高僧说:有,怎么会没有呢!
年轻人问:怎样才能见到佛呢?
高僧问明年轻人情况,知道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修炼者,就说:佛其实很好见,关键是你的眼睛能不能看到啊!
年轻人说我的眼力非常好,就是在漆黑的晚上也能看到百米以外。
高僧笑笑说:佛其实很好找,就是为你赤脚开门的那个人!
年轻人从此踏上了寻佛的路。他专门在夜晚去敲旅店和客店的门。可每次出来给他开门的人都不是赤着脚的。转眼一年过去了,年轻人没有遇到一个赤脚为他开门的人。年轻人有些失望,他想,也许这世上没有佛吧。于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那天也像今天一样,下着雪。那天的雪要比今天大。来到村子时,已是深夜了。他就敲响了自家的门:娘,开门!我回来了!
话音没落,门打开了。娘满脸泪花地站在年轻人的面前,有些不相信地说:我儿,真的是你回来了?真的是你回来了!
年轻人说:娘,是我回来了!他这时才发现,娘是光着脚的……
望着光着脚的娘,年轻人猛地明白谁是佛了。
好伯给我讲完后好大一会儿不说话,过了许久才说:天很晚了,回家吧,过日子哪能都是上坡呢!回家吧,晚了,小孩的妈牵挂。
我只好踏上了回家的路。雪已很厚了。我敲响了家门。
门很快开了,老婆站在门口,一看见我,眼里的泪哗地流了下来。
我这时才发现:老婆是光着脚给我开的门!我的心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4年第7期)
24.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的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1)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说中的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家时,母亲为他打开了门。作品写道“我儿,真的是你回来了?真的是你回来了!”母亲两句看似重复的话,分析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试用一句话道明好伯“过日子哪能都是上坡呢!”一句话的真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从好伯讲述的“年轻人的故事”中学得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加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9分)
28.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3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年过去了,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2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
上一篇:
广源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
广源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紫琅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