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7]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得分 评卷人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慰藉(jiè)    安谧(bì)     追溯(sù)      溘然长逝(kè)
  B.篡位(cuàn)   汲取(jí)     缱绻(juǎn)    妍媸必露(chī)
  C.祓除(fú)     赧然(niǎn)   伉俪(kànɡ)    风声鹤唳(lì)
  D.累赘(léi)    僭称(jiàn)   口讷(nè)      稗官野史(b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撕杀      礼尚往来      义愤填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晦涩      漉漉饥肠      得鱼忘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诅咒      斩钉截铁      明察秋毫      挟太山以超北海
D.暮霭      缘木求鱼      座右铭        一言以敝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走进西点军校,        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角落、每一副面容反射回来的,自始至终都是守时、效率、纪律、威严与踏实。
②《狂人日记》之后,鲁迅             ,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③意识流小说家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       无端、纷繁复杂的流动体。
A.耳濡目染      一发而不可收拾       变幻
B.耳闻目睹      一发而不可收         变幻
C.耳濡目染      一发而不可收         变换
D.耳闻目睹      一发而不可收拾       变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
  B.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浏览完整试题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对于追求高额利润为最终目的的煤矿来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是万万不行的。
  B.抗战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激发于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和压迫。
  C.为了不耽误时间,小王倒了一杯水,然后就匆匆出门了。
  D.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颇高评价。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B.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它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树上。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学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開)”的精神。“開”字,从门,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人为的壁障,封闭了我们自由的心灵,遮蔽了人类的生命真谛。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都是将心灵闭死的门。《庄子》一书,无处不是讲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以及人们的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享受,去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所以《庄子》一书,充满各种“小”与“大”的对比,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 
有名的《秋水》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海之大,可在天地中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而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宇宙空间如此开阔广大,有什么理由值得把心灵封闭起来呢?
这里,庄子所谓“中国→四海→天地”跟孔子所谓“鲁→东山→泰山”一样,精神的视界是开放的,空间的体验是伸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精神并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互证的一个实例。但是,这两种精神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儒家思想传统以“刚健”为中心,借空间的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道家思想传统则以“自由”为中心,借空间的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种共生又是一种深刻的儒道互补。 
由于以“自由”为中心,道家尤其庄子的心理空间体验,充满着否定性力量,充满着挣脱的意欲,充满着开合、翕闭、张弛、动静的对立统一因素。 
《逍遥游》中,鲲鹏的空间就比斥鷃、学鸠的世界,广大得多,自由得多;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又比鲲鹏更自由自在;然而至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又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尧拥有天下之广大与美,但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天下为不足道。清人宣颖《南华经〈逍遥游〉》说:“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层是何气象。”便指出了《逍遥游》的主旨与结构。 
十分有趣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何要在“桃花源”的入口处,虚构一个非常逼仄的山口?这正是诗人从道家庄子那儿化来的形式。他要使进桃源的人首先感受到某种挤压感、某种逼仄与紧张,象征着现实人生的种种拘束,然后挣扎而出,伸张到一个开阔自由的“豁然开朗”的空间。此种心理空间体验为后代许多诗人所接受,遂形成中国山水诗中一个不易被觉察却深深联通着庄学精神的思想传统。 
7.根据文意,下列对“空间的拓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神空间由低而高地伸展。 
B.精神空间由逼仄向开阔拓展。 
C.以“刚健”为中心,努力进取。 
D.以“自由”为中心,开放恬淡。 
8.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庄学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 
B.庄学精神,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
C.庄学精神,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
D.庄学精神,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主张借空间的拓阔,来抒发人的个体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9.下列不能证明庄学精神中充满“对立统一因素”的一项是            (    )
A.四海在天地之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 
B.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比鲲鹏更自由自在,但至人的空间,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 
C.尧拥有天下之广大,然而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为天下为不足道。 
D.借空间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与借空间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间的微妙差异。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以下诗句与“庄学精神”吻合的一项是 (    )
A.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C.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展开余下试题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①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②后擅权,多所变更 
C.①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         ②书数十上,孝文不听 
D.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第Ⅱ卷(共108分)
得分 评卷人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2分)
                                                                      
(2)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3分)
                                                                     
(3)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3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 句(其一)               春  望 
杜甫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李白《将进酒》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得分 评卷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当此时,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你将发现历史的美感,在城市布满古迹的大街小巷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历史的厚重,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像。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充满睿智与灵性。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像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它们的故国何以兴盛或衰亡?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巴黎流淌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把握当下何其重要。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节选自《寻访历史名城•序言》)
18.“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                &n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海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