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8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3]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摸底考试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摸底考试
高三语文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 伶俜 聘请 娉婷 B.通牒 喋血 谍报 城堞
C.掾吏 椽条 鸟喙 姻缘 D.辍学 啜泣 点缀 掇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晦涩 批沙拣金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流水帐 欲盖弥彰 胜不骄,败不馁
C.班驳 哈蜜瓜 集腋成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详 相形见绌 杀一儆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这口井蹲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中间,况且早已枯竭,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居委会决定把它填平,得到居民们的一致赞同。大家一起动手,纷纷投井下石,一会儿就把它填平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2005年7月21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震惊世界的自杀式连环爆炸案,世界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新一届市政府领导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
C.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录》作品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回顾历程,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现实的认识过程,同样经历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1972),当时主要是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项,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类和谐生存的精神问题,幸福的概念被物化。
浏览完整试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关注人类自己生存的根系,关注不同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亚洲四项,中国的昆曲入选。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转九曲、燎火塔、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 难戏,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刺绣——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话史书,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纳西族的《东巴红》,彝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它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民间活态文化像自然生态一样,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与自然就是一个整体,这正是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精神。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从物质遗产到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用巨额的时间白银换来的,用我们漫长古老的农耕文化生活换来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只不过我们还没去从容地认读,便面临着消失。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联系。
——选自《承传活态文化》
5.下列对“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风采。
B.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被强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体现该民族独特思维传统,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该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视,是该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态血脉相连。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变化。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展开余下试题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何以识黄昌邪/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C.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昌乃出足示之/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译文:
(2)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译文:
(3)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展开余下试题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有改动)
16.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
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
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
根性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六、(13分)
20.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句序可以调整,个别词语也可以增删、调整,标点可以改动。(4分)
①他离开故乡已有整整四十年了。②四十年间,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这变化使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答:
21.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画线处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有五处毛病,请加以改正。(5分)
征稿启事
《东山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知名人士①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②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二)撰写格式必须③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规范详见《东山哲学学报》文稿。
(三)如本刊认为稿件需要改动,将主动垂询作者,④商量改动事宜。
(四)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⑤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欢迎使用电子信箱投稿。(Dszx@163.com)⑥
承蒙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⑦
《东山哲学学报》编辑部
2005年8月5日
改正:(1)_________(2)________ (3)___ __ __(4)__ _____(5)
22.模仿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句,在后面写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起来。(4分)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大人与孩子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此吧。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了; ,  
上一篇:
张家港市2006届高三期中考试
下一篇:
江苏省镇江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江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