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5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3]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26分)命题人:梁炳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lí     难          (2)修qì      
(3)zì     情         (4)shì      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舆论监督    猝然长逝    有条不文    舒适安祥    略声一筹
心有灵犀    无济于事    貌和神离    破釜成舟    沐猴而冠
错别字
改正
3、黄庭坚与苏东坡在河边钓鱼,黄庭坚见河边柳条与钓丝一起垂到河里,便脱口吟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苏东坡即以“松下弈棋,□□每随□□落”应对,天然工整,情景交融,令人拍案。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填写出方框中空缺的字。(2分)
答:□□每随□□落
4、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要把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建设成为经济发达,         ,          ,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A、繁荣文化,美化环境           B、繁荣市场,提倡文明
C、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D、文化繁荣,环境优美
5、某班要举行班会,请校长讲话。下面是去邀请的同学说的话,
比较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
B.明天上午九点,我们在会场欢迎您。
C.班会定在明天上午九点,限您在九点前到会场。
D.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敬请您光临指导。
6、下列诗句中,全都是描写秋季的一项是          (2分)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⑧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
A、①④⑦        B、②③⑤     C、②④⑧     D、①⑥⑧
7、请为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扬子晚报12月30日讯  在省政府日前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洪泽县境内的洪泽湖大堤榜上有名。素有“水上长城”之誉的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答: 

8、请用一句话概括从下则材料中得到的启迪。(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浏览完整试题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9、、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是比喻句,并使所填的两句话与前面的一句构成前后连贯的排比句。(2分)
没有想象,思维之树就不会开花;没有想象,                    ;没有想象,                                。
10、课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晴空一鹤排云上,                        。
(6)路漫漫其修远兮,                    。
(7)、白头搔更短,                  。
(8)                    ,不汲汲于富贵。
二、阅读理解(共34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0—13题(7分)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本文选自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写于20年代的散文《     》。(2分)
12、请将文段中加点的“益”字用另外一个词语替代。(1分)
“益”替换为__________。
13、上面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看,“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16题(5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5、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主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上面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段来表达这种感情的?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16、与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比较,该诗也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你说说它们体现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7—20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记叙文一般具备六个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⑤原因⑥结果),请你将上文中体现这六要素的相关词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中四个即可)。(4分)
答:                                                           
1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 ②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盖竹柏影也: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                                                                      
20、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2分)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音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求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语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的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21、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有(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22、下列成语中的六个,它们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成语序号。(3分)
    ①温故知新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明察秋毫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⑨怡然自得
出自□□的成语:  ⑤   ⑦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3、这篇文章结构清楚,从成语的       到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                  
                                                  。(4分)
24、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你认为这种现象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作为一个初二学生,你已经有了不少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启发你思考过去,认识现在,唤起你心中许多美好的愿望,你想让自己更成熟,你想让家庭更和睦,你想让人与人之间更真诚,你想让河流更洁净……
请你以“我想让        更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描述你的某一段经历。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
④文从字顺,字迹工整。
⑤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上) 语 文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26分)
1、(1)(罹)难  (2)修(葺)  (3)(恣)情  (4)(嗜)好(2分,每个0.5分)
2、文—紊  祥—详  和—合  成—沉(2分,每个0.5分,仅找出错别字而没改对不得分)
3、松 子每随棋 子落(2分,每处1分)
4、D(2分)
5、B(2分)
6、C(2分)
7、洪泽湖大堤(1分)成为(或:被列入等)省级文物(1分)(2分)
8、不能仅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或:不能以貌取人;人不可貌相等)(2分,意思对即可)
9、如:理想之火就不会闪光;智慧之门就不会打开;生命之花就不会结果等等。(2分,每句1分)
10、(8分,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处不得分)
(1) 江山代有才人出
(2) 休将白发唱黄鸡
(3) 只缘身在最高层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5) 便引诗情到碧霄
(6) 吾将上下而求索
(7) 浑欲不胜簪
(8) 不戚戚于贫贱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7分)
11、郑振铎  《猫》(2分,每处1分)
12、更(或更加、越、越发)。(1分)
13、表达了作者的难过与悔恨。(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丢失,第三只猫遭到惩戒而逃走,可以说,“我家”养猫没有一次成功。尤其是第三只猫,遭到家人和“我”,特别是“我”的冤屈而逃走,在我们一家人的心上留下的悔恨是十分深刻的,为了这悔恨,“我家”“永不养猫”。
(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二)(5分)
15、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也摸不着。作者通过长江水、酒、海棠、沸血、雪花、家信、腊梅、母亲等一系列比喻,将乡愁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并且赋予这些形象以鲜明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令读者在诵读该诗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3分。该题难度比较大,上面的答案也只是一种参考,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展开余下试题16、结构美:从一节诗看,长句短句配合,整齐中具有变化;从整首诗看,每一节的诗句数和相应诗句的字数相等,变化中又十分整齐。
音乐美:每一小节一个韵,句句押韵,每一小节诗的首尾句重复,体现出一种音韵美和回环美。(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三)(10分)
17、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②地点:承天寺。③人物:张怀民和“我”(或苏轼)。④事件:月下散步(相与或步于中庭)。⑤原因:无与为乐者。⑥结果:(不明显)。(4分。写出其中3项即可得满分。)
18、①念:想到。②遂:于是,就。③于:在。④盖:原来是,表推究原因。(2分。每个解释0.5分。)
19、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20、文章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苏轼被贬黄州,在这近于流放的地方,知音稀少,心情是忧郁而苦闷的。但是这种苦闷中又有旷达。(学生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四)(12分)
21、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结构灵活多变,音律和谐,便于记忆。(2分)
22、寓言,    ②⑥,    ③⑧(3分,每处完全准确方可得分)
23、形式    内容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4分)
24、成语的乱用或成语的仿用(1分)利或弊(1分)语言表达(1分)(本题共3分)
三、作文(共40分)
25、略。评分时重点从立意、选材、语言表达及感情、真实性等方面考虑,注意拉开档次,鼓励写作尖子。建议切入分为32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