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61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06学年度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得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恣suī( ) ruì( )智 言简意gāi( )
2、请你在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⑴、《使至塞上》诗中,“ ”一句,写塞外风光,开阔雄浑,为千古名句。
⑵、《相见欢》一词中,李煜在“ ”一句中,用一个典型的意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
⑶、在晏殊《浣溪沙》一词中,“ ”一句,将景物和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春怀旧之情。
3、仿照下面划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内容连贯流畅。
路边的杨柳枝芽里孕着阳光,空中飞过的鸟儿衔着阳光,
,就连走向学校的小学生手里也攥着阳光……只要我们心中洒满阳光,快乐就会伴着我们成长。
4、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请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 书 卡 编号:001
书名:《 》 作者:
摘要: (略)
喜爱本书的理由:
5、有一次,一个女乞带着三个孩子乞讨到一个富人家的门口,富人家的女主人怜悯地看着她们说:“你已经这么穷了,为什么还要生这么多孩子呢?” 女乞叹了口气说到:“夫人,牡丹花要开,荠菜花也要开啊!”请问,女乞的意思是什么?她的这个回答好吗?为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39分,每小题3分)
埃普利大夫的儿子
[美]哈洛德·埃普利
⑴我是在佛蒙特州北部小镇伊诺斯堡长大的。当地人见面打招呼都喜欢直呼对方的名字。不过,他们称呼我的方式却有些不同。在阔别家乡多年之后,我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伊诺斯堡的人认出了我,都微笑着向我问候:“埃普利大夫的儿子回来了。”
⑵我尚在襁褓中的时候,父母迁居到了佛蒙特州。父亲性格温和,在当地开诊所。很快,伊诺斯堡的居民就接纳了父亲,人人都知道他是好人。整个镇上的人都称呼我父亲“埃普利大夫”。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只要我在伊诺斯堡,我就总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刚上学的头几天,同学们都围聚在我的身边,因为我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老师对我说:“要是你能做到像你爸爸一样,那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听了这话,我禁不住开心地笑起来。小时候,我总是乐于告诉别人,我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
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越来越觉得被父亲名声所“累”。父亲的好名声就像影子一样,随时随地跟着我,让我烦透了。我已经16岁了,而邻居们仍然叫我“埃普利大夫的儿子”。他们夸我是一个正直、勤奋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像我父亲一样受人尊敬。到后来,每当有陌生人问我是不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时,我总要向对方强调:“我的名字是哈洛德。我不是小孩子了。”
⑷ “最近你为什么变得这么倔?”有一天父亲问我。当时,我和父亲正为某件事争吵。
⑸ “人人都希望我像你一样。我不想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只愿做我自己。”
⑹熬过中学几年,我选择了一所远离伊诺斯堡的大学。那儿的人都不认识我父亲,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称我为“埃普利大夫的儿子”了。
⑺那年冬天,我回家过寒假。在大学待了4个月以后,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并成了校园里人气颇旺的人物。这是我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与父亲的名气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觉得特别自豪。
⑻那两个星期,我津津乐道的是父亲刚买的那辆新车。“让我开着它出去兜兜风吧。”我跟父亲说。父亲同意了,不过他像往常一样告诫我:“开车要小心。”
⑼我瞪了父亲一眼:“我讨厌你总把我当小孩子看待。我现在上大学了,你不会认为我连车都不会开吧?”
⑽我开车上路了,沿途欣赏着佛蒙特州乡村的美丽景色。车子走到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时,我的脚还踩着加速踏板,正沉浸在驾车兜风的满足感当中,没有听见前面的车子发现的刺耳的刹车声。等到发现砰的一声巨响时,我已经来不及反应了,车子的前部强结实实撞在了前面那辆车的尾部。
⑾从车里跳出来一个女人。“你这个傻瓜!”她厉声骂道,“你开车时不看前面吗?”我透过挡风玻璃仔细看了看,两辆车都被撞得凹进去一大块。我满脸羞愧地坐在车子里,那个女人则在不停地责骂我:“你车子买保险了吗?修理费你出得起吗?你叫什么名字?”我手足无措,当时想也没想就大声回答:“我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 话一出口,我顿时目瞪口呆,不相信自己居然会说出我一向非常讨厌的那句话。几乎是在同时,那个女人已变得和颜悦色了。“哦,对不起。”她说道,“我没想到你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请原谅我刚才的态度。”
⑿一个小时后,我开着父亲那辆撞坏的新车回到家。父亲没有责怪我,只是关心地问我受没受伤。那晚是新年前夜,夜晨12点整,家人朋友欢呼着互道祝福。回想起白天所经历的一切以及这些年来自己的骄傲和固执,我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父亲:“爸爸,谢谢你。新年快乐!”之前我与父亲很少相互拥抱,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做“埃普利大夫的儿子”的幸福。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小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7、伊诺斯堡的人见面打招呼都喜欢直呼对方的名字,但对我,他们却与自己的习惯不一样,为什么?
8、第三段中说“我越来越觉得被父亲名声所‘累’”,“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展开余下试题
9、在文章的前面,“我”不愿意别人叫我“我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而发生撞车后,却脱口说出“我是埃普利大夫的儿子”,你能揣摸一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请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10、文中提到埃普利大夫的地方并不多见,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他的职业,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2、读完这篇小小说,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谁在自铸新词》(周泽雄)一文的节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语言天然具有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德性。一幅画或一首曲子可能百听不厌,但始终让人读着感到新颖的词汇,则根本不存在。举个例子,人们对明末张岱的“舟中人二三粒”啧啧叫好,但如果张宗子见好不收,以为觅到了某个独得之秘,遂在文章中大写什么“院中人一粒”、“楼上人两颗”、“山顶梅数枚”、“林间人几朵”,得陇复望蜀,攀龙再附凤,人们难免胃口大坏。事实上随着现如今不识好歹的体育播音员老是糟蹋性地使用它(如将“进一个球”说成“一粒进球”),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贵逾千金的奇字,正面临急剧贬值的悲惨境地。这是词汇的宿命,越是新鲜奇崛、越有可能让人眼睛一亮的词汇,越不能滥用,它们往往只是在那个特定的时空点上才是新鲜有力百金莫换的。语言不是时装,见别人穿上去漂亮得体,就误以为自己只要依样画葫芦也能收到“漂亮得体”之效,实在是外行之见。这道理体育播音员和那些老是喜欢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的小报记者不懂倒还罢了,一个作家则没理由不懂。本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们拈出的“陌生化原则”,虽然不足以解释文学杰作的产生机制,但至少可检验一个作家是否够格。沈从文先生1934年1月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提到一张有趣的贴子,我也一字不改地抄录如左:“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日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食言。谨白。”沈先生随即感慨道:“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洗先生凭什么下此断语呢?不必说,就因为这家伙用词大胆,出语奇崛。单单那个“枚”字,就够让绝大多当代成名作家汗颜无地了。我是说如果他还知所羞愧的话。
②其实,自铸伟词与祖国语言是否丰富并无必然关系,即使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现有词汇已足够对付(怎么会对付不过来呢),作家仍有义务求新求变,如果他不满足于仅仅表达一下的话。何况,想到古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或生动或可爱或有力的词汇,作为今人就更没有理由不思进取,更不该躺在先人的功劳薄上坐吃山空。只有在我们的时代同样创造出大量美妙新词,造福后代,我们才更能无愧于曾经铸词遗赠吾辈的先人。
③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为数廖廖的那几位称得上大师的文学家,大抵都有此抱负。钱钟书无疑是此中的大行家,少年鲁迅即有“酸风戛窗”的奇句,林语堂单单译出一个“幽默”来,已足可使吾辈至今齿颊生香。当代中国作家中最为我激赏的台湾余光中先生,在这方面的努力不仅所获极丰,且非常感人。余光中某天曾在日记里如此放言:“这世界,来时她送我两件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走时,这两件都要还她。一件,已被我用坏,连她自己也认不出来,另一件我愈用愈好,还她时比领来时更活更新。纵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许会被宽恕,欣然被认做她的孩子。”虽然,余光中这么夸口不仅是因为他曾写出这样不可思议的句子:“依次是惊红骇黄怅青惘绿和深不可测的诡蓝渐渐沉溺于苍黛”,更主要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信念:“对于文学特别敏感的作家,必须有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
⑷语言天生是活泼好动的,即使作家们普遍视创造新词为畏途,普遍患有“杜撰恐惧”,仍不妨碍语言的好动天性。作家的自愿放弃,自有别人把接力棒接过来。只是,接棒的人往往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它(毕竟,这工作需要对“文字特别敏感”才行,不是徒有激情就能完事的),所以,我们才会接触到大量肉麻至极的滥词:“关爱”、“呵护”、“靓丽”,或一些并不令人激动的新词,如“网虫”、“大虾”、“东东”、“大哥大”,甚至还有“咸湿”……
1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用不超过三十个字加以概括。
展开余下试题
14、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到:“余只见,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二三粒耳。”想像文章所描写的具体景色,分析这个“粒”字的妙处。
15、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文中加点词“词汇的宿命”指的是什么?
16、文章第三段结尾处划线句“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一句,你如何理解?
&n
上一篇:
200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下一篇:
汕头市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