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1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命题  宫纪仁2006/04/16
第一卷  (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攫取(jué) 赍发(zī) 宫绦(tiáo) 赝(yàn)品  丛冢(zhǒng)  掎角之势(jǐ)
B.酒馔(zuàn)敕造(chì)甬路(yǒnɡ) 赏赉(lài)  纨(wán)绔    跄跄踉踉(làng)
C.忖度(cǔn) 瘐毙(yú) 纸锭(diàn) 俨(yǎn)然 打烊(yàng)    人烟阜盛(fù)
D.嫡亲(dí)  髭须(zī) 偏裨(pí)   伫(zhù)立  怂(sǒng)恿   厢庑游廊(wǔ)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瘐毙   合计    既往不咎    不翼而飞   坚决遏制艾滋漫延
B.殒命    租赁   怙恶不悛     鞠躬尽瘁   规范招生收费制度
C.弥留   蘖根    循私舞弊    恬退隐忍   不搞形象政迹工程
D.拗开   咳漱   面面相觑    自惭形秽    各地不要盲目攀比
3.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_____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书记和他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脂球》、《项链》之类的高_____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________相看。
A.琢磨   品位   刮目     B.捉摸   品味   刮目
C.捉摸   品位   侧目     D.琢磨   品味   侧目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奂生进城,并不象走进贾府的林黛玉那样,首鼠两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B.当葛朗台把一把路易摔在床上的时候,葛朗台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可名状。
C.他自从完成一部中篇小说,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写出还几部长篇小说,还有散文等。
D.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守财奴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孝”是一种被社会规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人所应当遵守服从的道德操守,带有强制性和公共舆论性的监督性质。进入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早已破除了“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的“投入—回报”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平等、尊重、关怀和理解。“二十四孝”的历史故事中,把肉割下来给父母煲汤,发生在物质极度匮乏和贫困的情况下;“父母在,不远游”产生于交通、信息极不便利,疾病频发的时代。而现代,除了献血捐肾等等特殊情况,父母亲需要的更多是我们平平常常的爱心。比如陪父母说说家常话、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买一些安全实用的老年保健用品;远游在外的儿女,能常常与父母通电话;条件许可的话,把父母接过来同住、与父母一起去旅游。在饮食起居之外,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帮他们排遣孤独与寂寞。尊重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干涉老人的感情选择等等,这种关爱,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有的人在父母生前其实对父母非常冷落嫌弃,在父母过世后,却举办铺张的葬礼建立豪华的墓地。以此赢得一个孝的名声,或是炫耀自己的权势。这样的孝文化,不是当代社会所应提倡的。


浏览完整试题面对无可回避的全球化浪潮,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复兴,在根本上取决于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教育水平。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提取例如“责任”“良心”“国事家事天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精华遗粹;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爱心、尊重、理解与人道主义原则。否则“道德重建”仍是空泛而无力的。在急速变化与转型的时代,“孝”不断遭遇“代沟”的拦截,于是,沟通与宽容,便成为两代人之间的精神通道。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清醒和勇气正视现实,我们会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高风险的时代,已经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样式来复制和粘贴。游子们和虽不远游但身心疲惫压力巨大的儿女们,如何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长久地侍奉在父母身边?一个强大的民族不允许它的主要生产力,陷入老弱病残的拖累之中—由此,症结最后落在一个非亲情的实际问题上:如果没有相应完整的、人性化的社会保障,没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亲情只是一种虚幻或难以实施的愿望。这将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实质性难题:游子们要有爱心,但爱心是以心的方式体现,还是以爱的方式显现?当“爱”(行动)与“心”(愿望)在时间的支配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应当更多地服从于事业(即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行为)还是服从于情感和道德(即文化传承)的要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冀着一种两全其美双向兼顾的结局,那么,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介入与完善,将是一个使亲情真正能够到达、迫在眉睫的基础建设工程。
(选自张抗抗《游子文化的现代性》,《读书》2005年第2期,有删节)
5.对本文中“孝”的含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是一种被社会规定的伦理道德规范。
 B.它是人人所应当遵守服从的道德操守。
 C.它仅指“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
 D.它带有强制性和公共舆论性的监督性质。
6.关于传统意义上的“孝”与当代的“孝”的比较,下列说法列举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把肉割下来给父母煲汤,发生在物质极度匮乏和贫困的情况下;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买一些安全实用的老年保健用品。
 B.“父母在,不远游”产生于交通、信息极不便利,疾病频发的时代;条件许可的话,把父母接过来同住、与父母一起去旅游。
 C.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的“投入—回报”关系;更多地体现出平等、尊重、关怀和理解。
 D.在父母生前其实对父母非常冷落嫌弃;在父母过世后,却举办铺张的葬礼建立豪华的墓地。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的“孝”应该包括在饮食起居之外,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帮他们排遣孤独与寂寞,尊重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干涉老人的感情选择等等。
 B.在传统文化中的“责任”“良心”“国事家事天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精华遗粹和在西方文化中的爱心、尊重、理解与人道主义原则与“孝”是冲突的。
 C.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高风险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可能得到实践,所以“道德重建”仍是空泛而无力的。
D.当事业与“孝道”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应当更多地服从于事业而不是服从于情感和道德的要求。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社会,孝顺从过去的“养老送终”逐渐转变了概念,生活逐渐走上富裕大道的父母辈更期望的是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
 B.要解决在“孝”中“爱”(行动)与“心”(愿望)在时间的支配上发生冲突的矛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不只是碰面才能表达心意,电话、短信、贺卡都能代表心意。
 C.道德、伦理没有重量,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求的付出。在现代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缺乏了这样的观念,就会让人以太忙了而推脱责任,而实际上恰恰是忽视了人生中有意义的部分。
 D. “孝”应当从家庭生活领域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使孝亲家庭美德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完善紧密结合,力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对当前丰富、发展和推进文明、和谐的社会将有积极作用。
三、课内文言语段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山川相缪(盘绕)
B.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况吾与子(你,指苏轼的朋友)      
C.下江陵(攻占)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D.哀吾生之须臾(时间短暂)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多有所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糜鹿           鱼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
11.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今安在哉 
A.羡长江之无穷            B.惟兄嫂是依 
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2.下列诗句,在对待历史和人生的看法上,与上文中“客”最接近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B.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堡),不敢战。如是岁数,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强复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①五万人,彀者②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牲畜,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杀剧辛③。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②彀(gòu)者:射手。彀:拉满弓。③庞媛(xuān)杀剧辛:庞媛,赵将;本赵人,后为燕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不得田畜              田畜:土地和牲畜。
C.以数千人委之。        委 :舍弃  抛给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伺探。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牧用兵得法、戍边有道的一组是(  ) 
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③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④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⑤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赵国边陲,采取以固定防御为主的战略,阻止了匈奴的入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B.李牧为国家利益忍辱负重抗拒干扰,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击溃强敌,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采。    
C.李牧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救昏君治国的局面,最后因谗言被杀;赵王自毁长城令人叹惋。    
D.李牧用兵有道,不违心媚上,惹赵王不悦,功高盖世,招来佞臣妒忌,于是终为秦反间之计所害。
第二卷(120分)
16、翻译(10分)
(1)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4分)
                                                                                    
(2)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4分)
                                                                             
(3)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两小题:(10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作于除夕之夜的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
⑵从诗中看,诗人“不眠”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3)作者是如何写“思家”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18.用名句名篇填空(6分)两小题任选一小题
(1) (琵琶行)《扬卅慢》《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有描写月亮的句子,补写出空缺的诗句。
  ①《琵琶行》                       ,                        。
  ②《扬州慢》              ,                ,                 。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                 ,                   。


展开余下试题(2) ①今臣亡国贱俘,            ,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②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2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做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的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9、联系全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4分)
答: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蒙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