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14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8]
甘肃省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语     文
甘肃兰州  金玉成辑录
考生注意:
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第1卷 第2卷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便笺/歼灭  箕踞/有案可稽  自惭形秽/不容置喙
B.咆哮/发酵  阖家/涸辙之鲋  醍醐灌顶/啼笑皆非
C.缥缈/剽悍  熨帖/钟灵毓秀  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D.肄业/造诣  渐然/草菅人命  曲高和寡/荷枪实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特别是在精神文明方面,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让、相濡以沫已蔚然成风。
B.李院长动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决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领导干部不能高高在上,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D.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值太高,要求非常苛刻,有时甚至到了鸡蛋里头挑骨头的地步,这对教师显然不公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不久,在瑞士召开的有三十多个国家四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生物学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B.神州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不能为它骄傲。
C.长江鱼类资源衰退连连告急,为此武汉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旨在恢复长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禁渔令。
D.二十世纪以来,毛笔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国,设置毛笔课的学校越来越少,远不及日本普及。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代表作是讽刺灭亡的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优秀长篇小说《唐•吉珂德》。
B.屈原,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赋”既是诗经中与“比”、“兴”并列的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一种讲求文才、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代表作如《阿房宫赋》《赤壁赋》等。
D.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散文集《随笔录》等。
得分 评卷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基因与肤色
通过研究一种有条纹的小鱼,科学家开始解开生物学中最大的一个谜团:那些基因决定了人类皮肤、眼睛和头发的颜色。
一个庞大的国际科学家小组今天发表报告称,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决定非洲蓑的颜色比正常蓑的颜色浅一些的基因。他们还说,同样的基因说明了很多欧洲人头发、皮肤和眼睛颜色较浅的原因。虽然这些科学家强调他们尚未发现决定种族的基因基础,但他们表示一种氨基酸的微弱变化会起重大作用,导致欧洲人的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较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基思•陈(音)及其同事说,这种基因叫做SL24CA5。他们撰文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L24CA5解释了欧洲人与非洲人在皮肤黑色素指数方面25﹪至38﹪的区别的原因。”


浏览完整试题这个研究小组最初是为了寻找致癌基因。他们使用了蓑。这种与因为个小、繁殖速度快且已研究甚多而备受基因研究人员的青睐。他们发现有一种基因似乎导致部分蓑呈金黄色,身体上的条纹颜色比较浅。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些鱼的表皮上有一些数量不多而且比较小的载黑素细胞。
欧洲人与西非人相比,一种叫做黑素体的色素粒少而小,颜色也比较浅。东亚人的黑色素粒水平介于二者之间。这说明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而这在脊椎动物(包括鱼、鼠和人)中也许是相似的。
科学家知道有100多个基因参与色素形成,因此这个过程相当复杂。但是,迄今已知的基因中大多是在不同寻常的情况下发现的,比如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特别浅的的白化病。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人类皮肤颜色显著变化的遗传起因仍然是生物学的一个谜团。”
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公布了若干人类基因组的图谱,基思的研究小组就使用了其中的部分信息。他们把目标对准了SL24CA5。宾夕法尼亚州的药理学家维克托•坎菲尔德发现,所有脊椎动物都有这个基因的变体。他们发现有一种变体似乎是“基本”变体,可以在多数非洲任何东亚人身上找到。欧洲人所具有的这种基因的突变体只有几个碱基与前者不同。几乎所有非洲人和东亚人的这种基因中都有一种叫做丙氨酸的氨基酸,而98﹪的欧洲人的这种基因中则有一种叫做苏氨酸的氨基酸。研究人员将人类的基因变体注入“金黄色的”蓑胚胎中,结果发现这些胚胎发育成了正常的黑色条纹的鱼。对非洲裔美国人和非洲裔加勒比人进行的测试发现:不同的人携带的SL24CA5的变体与皮肤的颜色有关。
(《参考消息》2005年12月17日)
5、下列不属于SL24CA5基因的作用的一项是(    )
A.使非洲蓑的颜色比正常蓑的颜色浅
B.导致欧洲人的头发、皮肤和眼睛颜色较浅
C.能够找到欧洲人和非洲人的不同的基因基础
D.造成了欧洲人和非洲人黑色素指数的不同
6、下列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欧洲人肤色浅可能是SL24CA5中某种氨基酸变化造成的。
B.在多白化病的研究中发现了100多个基因参与色素形成。
C. SL24CA5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人类肤色变化的遗传原因。
D.因为“金黄色的”蓑身上没有基因变体所以颜色较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思的研究小组最初只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发现SL24CA5基因的。
B.如果读够进行研究也许能够发现导致狗的毛色不同的SL24CA5基因。
C.欧洲人的基因变体可能是在非洲人和东亚人基因变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D.同学中肤色的深浅都是由于各自身上SL24CA5基因变体的不同造成的。
得分 评卷人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鄼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若悉弃船舰于鄼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侯,犹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
至徐州,建计据邵阳州,筑垒掘堑,以避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招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② 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B. 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①中使累加存问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项是(      )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侯,犹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州,筑垒掘堑,以避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里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道根以孝顺闻名,因为古人很重视“孝”道,但在“忠”“孝”产生矛盾时,他毅然选择了为国尽忠。


展开余下试题B.冯道根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带着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可以看出冯道根这个人为了个人前途能屈能伸。
C.冯道根谨厚俭约,从不居功自傲;安抚部下,不以功名为意;虽然地位显达,但自甘清贫,始终保持清廉的品行。
D.冯道根军事能力出众,带兵作战,多有战功,但在治理地方事务上就有所不足,政绩平平,常使朝廷忘记还有他治理的一州。不过百姓还是很欢迎他的宽厚严谨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译文:                                                                  
(2)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
     译文:                                                                  
(3)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招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诗的第一句“雨过一蝉噪”,如果把“一蝉”改成“数蝉”,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2)这首诗突出了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那些角度突出这一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5分)
秋,是古代文人十分钟爱的抒写对象,在他们笔下,秋被表现得异彩纷呈。如王维的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晏殊的《蝶恋花》“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序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                      ”等。
得分 评卷人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迎着早晨的轻寒,或夜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薊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鲁回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刚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身,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到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顾低眉顺眼,眼界自然只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盘,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潮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取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了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了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霭,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决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他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展开余下试题14、首段说:“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心境、追求?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5、文章写“寻春”一波三折,表现了作者那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作者经历了怎样几个情感变化过程?(6分)
答:                                                                      
                                                                          
16、标题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由“草色遥看近却无”悟出了一个什么哲理?(6分)
答:                                                                      
                                                                          
17、文章多处引用古诗句,请说说这些引用的作用。(4分)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