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239  
标签:新课标教材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9]
《观潮》复习题及答案
28课《观潮》练习卷
《观潮》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重点字词并熟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           )其(     )远出(      )海门,仅(         )如银线;既而(         )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          )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每岁(    )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       )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     )弄(      )旗标(          )枪舞刀于(    )水面者,如履(      )平地。倏尔(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       )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        )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        )而上,出没(     )于(  )鲸波(        )万仞(            )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       )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        )看幕(                 ),虽(      )席地(                       )不容(        )闲也。
二、全文翻译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浏览完整试题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儿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戴着首饰的妇女,穿着华丽衣裳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所贩卖的饮食物品,都比平时的价格高出一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6.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7.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8.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9.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0.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      )      京尹(      )      艨艟(            )
如履(     )平地     倏(   )忽    一舸(   )无迹
善泅(   )者    溯(   )迎而上   鲸(   )波万仞(   )
罗绮(   )溢(   )目    倍穹(   )   僦凭(      )
五、《观潮》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六、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①                             ②__                               
③___________                __④______                           
七、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2.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 概括这两段文字内容
2. 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3.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展开余下试题4.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5.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6.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写法,这种写法有                                              作用。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7.概括这两段内容。
8.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9.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0.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课外延伸: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国。事被吴国相父伍子胥发觉,屡劝吴王杀勾践,但吴王听信太宰嚭的谗言,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把他的尸体投入江中。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一怒之下掀起了世界上最壮观的江潮——钱塘江大潮。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太阳、月球引力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江潮暴涨现象。如湄公河下游的江潮,潮差有时高达14米;亚马孙北航道的河口宽16千米,这里江潮时涌水量是世界所有江潮中最大的。但它们都不如我国的钱塘江潮著名,钱塘江潮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江潮。
      它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潮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最为壮观。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
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周密的《观潮》,从文中找出几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潮壮观景象的语句,OK?
《观潮》复习卷答案
一、 雄伟的景象;   农历十六日;   当……时;   指潮;   发、起;   几乎、将近;   
一会儿;   连接着天;   用水淋洗;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年;   战船;   穷尽;   马;   舞动;   树立、举;   在;   踩;   突然;
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船;   去、往。
画着文彩;   逆流迎着潮水;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在;   巨浪;  
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江岸;   满眼;   加倍的高;   租用;   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即使;   
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许、使。
三、 翻译句子(略)
四、 注音(略)
五、 宋;   周密;     临安;    钱塘江
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D   C    C    B
八、1.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2.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是对上文作形象概括,进一步说明涨潮时的宏伟景象,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3.形、色、声、势
   4.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5.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6.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7.第一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
第二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8.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9.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0.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课外延伸参考答案: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鲸波万仞”等皆可。
标签:新课标教材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观潮》复习”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