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39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内含答案)
"梁季彝纪念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说明:
1、 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满分130分,包括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30分。
第Ⅰ卷 (选择题20分)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2分,共8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辍chuò耕 轩邈mào 顿踣péi
B倏shū忽 皱缬xié 明mòu眸
C 瞥piē见 涸gū辙zhé 揠yà苗助长
D 蕈xùn菌 惺xīng忪sōng 老茧jiǎn
2.下列成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揠苗助长 明眸善来 B心扩神怡 百废具兴
C无人问津 霍然开朗 D鸡犬相闻 觥筹交错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D )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
当风。
B、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
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
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
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4、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B )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B.“这件事非常严重,”他说:“这关系到家庭、事业、朋友,不能等闲视之。”
C.《中国青年<发刊词>》发表于1935年。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5至第10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B )
浏览完整试题
A、欲穷其林 (穷尽) B、仿佛若有光( 你 )
C、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6、选出下列句中的“之”与“忘路之远近”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C )
A辍耕之垄上 B悍吏之来吾乡 C前人之述备矣 D高尚士也,闻之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D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夹着两岸几百步,中间没有杂乱的树)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香草味道鲜美,落花纷纷扬扬)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树林穷尽在溪水的源头,便得到一座小山)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用说魏晋代了)
8、选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
A、既然出去,得到一艘船,就扶着向来的路,到处做标记。
B、已经(从桃花源)里出去,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每到一处都作上标记。
C、既然出去,找到他的船,就扶着原来的路回去,到处做标记。
D、已经(从桃花源)里出去,得到一艘船,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每到一处都作上标记。
9、作者“刘子骥”的故事的用意是( D )
A、使文章形象生动,更有可读性。
B、增强文章的神秘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表明像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D、表明像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表现了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自然环境描写;
B、写桃花林目的是:渲染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铺垫。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表现了桃花源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又不关他们的事,“叹惋”什么?表现了桃花源的人杞人忧天,多管闲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至23题。(第11至15题13分,第16至19题12分,第20至23题10分)
(一)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1、本文的“生日”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2分)
答: 时间:“我”30岁生日的晚上; “我”家里 。
12、选文第(2)段的交代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为下文点出这次生日也是为了纪念母亲的埋下伏笔。
13、第12段我为什么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2分)
答: "我"为母亲过生日("我"纪念母亲) 。
1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
(a) 处:__ 虔诚的忏悔和自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展开余下试题
(c)处:__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3分)
母亲:慈爱“我” “我”:孝顺 妻子:__善良________
(二)对财富的态度
➀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➁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➂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➃ “富而不骄者鲜。”将二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➄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能做到这六个字的人也真是不多,试问,无论古今中外,能“守得贫,耐得富”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➅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➆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➇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⑨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16、用文段➂的词语解释“邦有道”、“邦无道”(2分)
邦有道: 国家政治好
邦无道: 国家政治坏
17、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 和 道理论证(或者引用论证 。(2分)
18、请你在➅的“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的后面加上一个事实论据。(4分)
19、你是如何理解“守得贫,耐得富”这句话的?(4分)
答:“守得贫”就是再穷也不放弃做人的准则,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穷得有骨气;“耐得富”就是再富也不张狂,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和事。(“守得贫,耐得富”告诉我们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三)一瓶蓝墨水
一瓶蓝墨水,静静地置放在我桌子的一角,像生前一样,它永远是那种形状,那般姿态。对于一个稍微有点美感的空间,它的存在仿佛显得有点多余。对它的结局,我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它活在幽蓝的气氛里,活在朦朦胧胧的气氛中。
但一瓶蓝墨水,并不寂寞,在它不事声张的内部,有一肚子的话要表白,有一肚子的魔幻要施展,有一肚子的工作要展开。当我旋开它的盖子,我知道,我的行为并不能代替它,但我需要它,它也等待我,等待与需要是双向的意愿。我与它所有的话,世上最多最多的话,一千零一夜的话,都在纸上说。
一滴水会彻底消失,在干枯中消失,蓝墨水不怕干枯,它的意义在于干枯,在干枯中表达,在干枯中永存,蓝墨水走的不是一滴水的路线,蓝墨水跋涉的是奇妙的旅程,它是东、西、南、北,它是金、木、水、火,或者说:“万有都留下它的踪迹。”在一滴水留下遗憾的地方,一滴蓝墨水却留下永远,尽管那只是相对的永远。
在一首诗感动的地方,谁能发现一滴蓝墨水的心跳;在一出情感缠绵的地方,谁能感觉一滴蓝墨水的泪湿;在一出故事终结的地方,谁能知晓一滴蓝墨水的归宿。蓝墨水,我熟悉而陌生的蓝墨水;熟悉的是,你那副幽蓝的神秘面孔;陌生的是,在你出发之前,你仍然深不可测,你仍然是个未知数。
一滴蓝墨水的疑惑,正是我的疑惑,也是我自身的未知。我的蓝墨水,用幽蓝的阴影寻找我,用冷峻的面孔照应我。我的想法,我的灵感,我的焦虚的中心,缠结在你密密麻麻的世界里难以逃逸。你不加掩饰地袒露我,纵容地应对我,记载我。我在你的视线里,你在我的意念中。只要我的理智仍然清醒,你上下左右,纵情挥洒的空间,终将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蓝墨水,亲爱的蓝墨水,让我再辛苦你一趟,再一次使用你,淘尽你,耗费你幽蓝幽蓝的心血,写下一句发自我心底的声音:“谢谢您。”
20、这篇短文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
答:主要用了 抒情 、议论这两种种表达方式
21、“在一滴水留下遗憾的地方,一滴蓝墨水却留下永远”,作者把一滴水和蓝墨水放在一起写,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答: 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蓝墨水对人类的贡献(突出了蓝墨水好处)
22、文中写出蓝墨水的主要作用是 帮助人类表情达意 ,主要品质是 无声无息地为人类做贡献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2分)
2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的“心跳”、“泪湿”、“归宿”各指什么?(用原文的词语回答)(3分)
答:“心跳”:指的是“诗歌感动”;“泪湿”:指的是“情感缠绵” “归宿”指的是故事终结
四、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24、默写或按要求填空。(共10分,每小题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展开余下试题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 ,志在千里。
(4)大漠孤烟直, 。
(5) ,左牵黄,右擎苍。
25、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
(1)、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小院士表彰活动作为2004年国家“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同时,重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题目: “科技活动周”少科院小院士受表彰
(2)写出下面文段所说明的观点(限20个子以内)(3分)
目前世界上所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多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观点: 生物物种在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附加题:(共10分)(龙)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 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施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而浣衣于水者( 洗衣服 )
②庶几其一惧( 差不多 )
➂虎亦寻卒去 (离开 )
(2)你从本文得到什么启示?(3分)
启示:困难就像老虎一样可怕,如果我们不怕它,它就会被我们吓跑,反之,就被它吓倒。
2、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4分)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1) &
上一篇: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下一篇:
中考文言文默写填空练习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初三第一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