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9]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高考模拟试题一(湖南适用)
语    文
湖南省岳阳县教研室  易均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A.绿林  露骨  光怪陆离  戮力同心
   B.熨帖  酝酿  含蓄蕴藉  运斤成风
   C.游弋  谥号  以逸待劳  络绎不绝
   D.澄澈  呈报  千乘之国  惩前毖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融洽  涸泽而渔  明火执仗  制之死地而后生
   B.贸然  顾名思义  面黄肌瘦  众人拾柴火焰高
   C.赋予  省吃减用  各行其是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更迭  名门望族  毁家抒难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心里安稳;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B.李白与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有天壤之别。
C.刘翔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因为跨栏运动需要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就有可能影响发挥。因此请大家网开一面,不要再把他拉入舆论的漩涡中。
D.战地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前发布的《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胁》中表示,对于那些已发现禽流感动物或人类病例、并正在研制流感疫苗或建立疫苗生产能力的国家,将给予紧急支持。
B.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就能避免在我市“十一五”经济发展中少走弯路,少付出损害环境的代价。
C.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精彩的表演评价很高。
D.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内地市、县级公安部门2006年底将全部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无论发生什么事件,群众都首先拨打110,再由公安机关统一调配警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人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浏览完整试题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和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
5.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其中“自然”是指“人生世相”。
B.“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其中“艺术”主要指“取舍剪裁”。
C.“另建立一个宇宙”,其中“宇宙”是指“创作范围”。
D.“凿顽石为雕刻”,其中“雕刻”是指“艺术作品”。
6.下面是对第二段中画线的长句子的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A.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眼前必有钩摄神魂的新鲜生动的画境或戏境,使人忘掉一切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
B.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置身于独立自足之乐的小天地。
C.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霎时忘掉世间一切憎爱悲喜,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
    D.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必有新鲜画境或戏景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人达到独立自足的境界。
7.细读第三自然段,选出下面对诗的境界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
A.悠久而流动的。
B.使“刹那间”成为终古。
C.使“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
D.使形象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也可以说,一般艺术也都是人生世相的反照,它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B.“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诗的创作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C.诗“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也会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D.“诗与实际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要使诗达此妙处,在诗歌创作中要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浣 花 溪 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9.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10.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B  )
①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②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④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 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 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浣花溪清幽秀丽,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 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展开余下试题 D. 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共24分)
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②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④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吴声子夜歌
薛奇童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              ,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               ,厥有《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6)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五、(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客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展开余下试题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6.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分)
                                                                      
                                                                      
17.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2分)
                                                                      
                                                                      
18.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分)
                                                                      
                                                                      
                                                                      
19.请针对本文的思想内容或者表达技巧,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题目自拟。(18分)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