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18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5]
木杆中学2006年语文阅读复习题(四)
"""木杆中学2006年毕业班语文系统复习(四)
班次:       学号:         姓名:       得分:          
议论文阅读糠?议论文阅读部分
(一)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____不行,_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②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 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2分)
                      ,                         
2. 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
3. 第6段中,加点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2分)


浏览完整试题                                                                           
4. 第7段中,加点的“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5.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划线句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 根据文中画线句②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C、尽信书不如无书D、思而学不学则殆
(二)
①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②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③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④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⑤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⑦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⑧在他二十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⑨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
7、本段文字的论点是第_____句? (1分)
8、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9、第⑦⑧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1分)
A. 描写 B. 议论 C. 抒情 D. 记叙
10、“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_____________,本文用作引证,如改为例证,该怎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沉默未必是金
  ①别再说沉默是金,沉默未必是金。即使是金子,闲置久了,也会蒙尘落垢,何况人乎?别让沉默的铅云再恣意挤压你的性情。
②风一旦沉默,就没有抖荡的思想;雷一旦沉默,闪点只是虚无的幻影;小溪一旦沉默,就会有冰茬儿贴上冰的封条。人生每一个路口的第一个驿站,你都要有自己的发言。
③树是沉默的,轻风一来,就有绿叶婆娑的絮语;山是沉默的,但它草拟的渴望燃烧与冶炼的腹稿,等待掘进机浑厚的讲演。
④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贴合早春气息的(a),弥合朋友间人为的小隙;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b),阐述构想与金色的成熟;你的辨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c),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d),一腔热血澎湃的春汛潮水。
⑤心灵遭到扭曲时不能沉默,真理遭到践踏时不能沉默,甜歌烈酒燃起豪情时不能沉默。在色彩纷呈、波涌跌宕的时代,过分的沉默是肤浅,是另一种世故。生活中即使有短暂的沉默,也是在运筹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寻找恰当的突破口,而不是一味呆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司令部。
⑥该说就说,当歌则歌,该笑就笑,当哭则哭。人沉默久了,就会变成一尊木讷的石雕,但它不是罗丹的《思想者》。我们理应敞开心扉表述自己,少一些隐讳,,多一些坦露。阳光透过云层是一种表述,岛屿浮出水面是一种表述。人,只有在挣脱一层层自我束缚中才能实现超越。
 11.把“豆荚”、“力量”、“柔风”、“盾牌”四个词语按正确顺序填入第④段的括号中。
    a.             b.              c.              d.          
 12.仿照第②段,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述另一种事物“沉默”时的表现。
 13.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1 4.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
造福人类的生活目标能激励人们为事业而献身。
    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天生的,它只能在阅读、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勤奋还是怠惰,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坚持不懈还是五分钟热度,一句话,人们对待各种活动的不同态度,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点又是与目标的不同紧密相联的。
    关于目标,近年来议论颇多。但大都是讲具体事业的目标,比如学理还是学文?攻数学还是搞绘画?自然,选择好这样的目标是重要的,但这种选择的背后仍然潜在着一个问题:你选择这样的事业目标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就联系到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根本的目标:生活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活目标、具体事业目标,以及各种具体活动的目标,组成了一个多层次系统,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其中,生活的目标处于主导的地位。
    (1)有些人的生活目标只是“名”、“利”二字。(2)这种目标也能刺激人们作出一定的努力,但在许多关键时刻常会为个人的穷途移志,以致进退失据、迷失方向。(3)特别是一当他们功成名就之时,便觉空虚无聊,从而失去过去那种热烈追求的动力。(4)于是科学便对他们发生隔膜,真理也同他们日渐远离。(5)牛顿后半生的悲剧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6)他童年时曾经抱有这样的志趣:“世俗的冠冕呵,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7)可是成功之后,他却千方百计地央求有权势的朋友为他在宫廷里谋了国家铸币局大臣的职务,当上了国王的侍从,心满意足地安享尊荣。(8)只有那些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使命在于造福人类的人,他们的智慧之火才能真正为理想之火所点燃。(9)人们常说:天才在于勤奋。(10)而造福人类的生活目标所激发起来的,不仅是勤奋的努力,而且是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11)爱因斯坦认为,正是这样的“真正的献身者”,对科学知识所做的贡献很大。


展开余下试题16、 如果这篇文章是作者与你的交谈,你觉得作者对你的希望是什么?(2分)
    答:作者希望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2段中,“而这一点又是与目标的不同紧密相联的”,“这一点”指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段中文字回答)(2分)
18、准确概括第3段大意。(3分)
19、第4段共11句话。第(5)(6)(7)三句与前四句的联系是怎样的?(3分)
20、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木杆中学2006年毕业班语文系统复习(四)
参考答案:
1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2.承上启下  
3.在学习前人,把前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上  
4.指创造时要摆脱对古人的模仿,超越古人,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5.可用自己的实例说明有些想法尽管幼稚或不切实际,却能帮助开启新的思路等。
6.C
7第③句
8.正反对比论证、事实论证   
9.记叙  
10.《世说新语》
11.A柔风b豆荚c盾牌d力量  
12.雨一旦沉默,春芽就会痛苦地抽搐。 
13.人生每一个路口的第一个驿站,你都要有自己的发言。 
14.希望人们都能以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对待人生,对待社会。 15.应该敢于挣脱世俗的束缚,积极地投入生活,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16、树立造福人类的生活目标
17、人们对待各种活动的不同态度
18、在多层次的目标系统中,生活目标处于主导的地位
19、(5)(6)(7)句用牛顿后半生的悲剧作为事实论据,采用例证法论证了前四句作者的看法,它们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20、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220.164.198.20)" " "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木杆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