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18  
标签:广东版 高二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8]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决 赛 试 题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下面各诗句都写到“柳”,其中不是表达依恋思念之情的一句是
A.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B.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下面都是孔子的名言,其中不是阐明为人处世道理的一句是
A.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少古诗用花卉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填在下面诗句中的花名,正确的一组是
   ⑴ ①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⑵ 五月②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⑶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③开。       ⑷ 沾衣欲湿④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A.①蔷薇    ②榴花   ③桃花    ④杏花
B.①桃花    ②木莲    ③蔷薇    ④榴花 
C.①蔷薇    ②杏花    ③木莲    ④榴花
D.①桃花    ②榴花    ③木莲    ④杏花
6.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7.填入下面五言律诗横线内的诗句是
蜀先主庙    刘禹锡


浏览完整试题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A.泣尽弓剑前       B.飞血溅林梢      C.卧埋淮海边       D.生儿不象贤
8.下面是李清照《永遇乐》的上阕,依次填入 ① ② 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①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②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A.①春意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B.①春意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C.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D.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9.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10.下面是元代散曲作家白朴的《天净沙》,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淡烟衰草孤村  ②雪里山前水滨 ③半庭新月黄昏  ④一声画角谯门 ⑤竹篱茅舍
A.③①④⑤②    B.②①③④⑤    C.④③②⑤①    D.④⑤②③①
二、(20分,每题2分)
11.苏轼的《赤壁赋》中感叹人的生命渺小的句子是                  ,                 。
12.写出李白《苏台览古》中有关“月亮”的诗句:                  ,                 。
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撰写《史记》的目的的句子是:                     ,
                    ,                     。
14.古人以考中科举为人生一大快事,孟郊在《登科后》就写到:“                        , 
                              ”,表现自己无比欢欣的心情。
15.姜夔《扬州慢》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烘托。杜甫《蜀相》中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是:                        ,                      。
读下面材料,完成16~17题。
下面周邦彦《西河》一词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诗句,请依次写出这两首诗中的相关诗句。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6.《石头城》:                       ,                       。
17.《乌衣巷》:                       ,                       。
18.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拨动诗人的心弦。读苏轼《定风波》中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可领略词人的旷达与豪迈;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便感到词人无尽的愁思和凄凉;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深巷明朝卖杏花”,能体味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19.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诗:“                    ,                   ”,表达了自己矢志报国的情怀。
20.在古人眼中,“君子”受人敬仰,而“小人”则为人不齿,古文中有许多名句表达了对这两种人的看法,请你写出其中一句:           ,            。
三、(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展开余下试题21.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2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②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
23.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4分)
24.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  (6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急欲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改动)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怀王封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因救赵途中畏缩不前,羽杀之。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怀王,项羽称霸后尊他为义帝。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因举兵而攻之               因:趁此     
B.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意:怀疑
C.见楚使,即详惊曰             详:通“佯”,假装。
D.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
2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属于实施陈平“反间计”内容的一项是 (3分)
①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② 顾楚有可乱者            
③ 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④为太牢具,举进
⑤ 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⑥ 项王果大疑亚父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27.下面对苏轼《范增论》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易经》、《诗经》中的话语,意在说明范增应把握时机及早离开项羽。
B.范增最终离开项羽,根本原因是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而对范增失去了信任。
C.选段对历史人物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说服力很强。
D.范增拥立义帝,意在为项羽收买人心,如同陈胜借助项燕、扶苏,是一种谋略。
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3分)
   ⑵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3分)
29.有人认为范增不应该离开项羽,应有君臣之义,臣应当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人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视主而侍”,请结合上面两个文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分)
五、(20分)
30.某学校新修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文德楼”。学校向全校教师征求对联,要求将“文”“德”二字分别嵌入其间。语文老师写出了上联“十年树木文化满园桃李”,如果你是一名政治老师,请你对出下联。下联是:                                   。    (4分)
31.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课文《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原标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又如《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和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的标题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选取其中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6分)
材料一: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卖骏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接连)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2.请以南方春天特有的景物(如山水、植物、动物等)为意象,创作一首体现南方初春特色的诗(或词)。在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10分)
⑴ 写一首绝句,诗题自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
⑵ 仿照下面示例,写一首《渔歌子》词,题目可不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
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0分)
1.D(A.应为“脉脉不得语”;B.应为“舞榭歌台”;C.应为“蓝田日暖玉生烟”)
2.C(“勾”应为“钩”)


展开余下试题3.A(出自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讽刺了当时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的丑态,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B.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诗中的“丝不断”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的惜别之情;C.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D.出自李白的《塞下曲》,“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表现了春天边塞艰苦的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4. D[句意:(对任何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阐明了“教”与“学”的方法及态度,不是谈论“为人处世”道理的。A.句意: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友人;不可以与他说话却与他说,就是浪费言语。B.句意: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C.句意: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5.D(⑴出自宋代汪藻的《春日》;⑵出自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花于五月开放,温庭筠有诗句“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明代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中有诗句:“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⑶出自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木莲又名木芙蓉,金秋开放;⑷出自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6.A(⑴出自王安石《元日》,“桃符”是古时习俗,春节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压邪;⑵出自唐代张封建《竞渡歌》,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⑶出自宋代高菊涧的《清明》;⑷出自唐人姚合的诗,因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⑸出自李商隐《月夕》,中秋节又称“月夕”;⑹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元宵节有点放花灯的习俗;⑺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⑻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7.D(根据格律诗的对仗和押韵特点及诗歌的背景知识来判断。其中,“蜀先主”指刘备,“得相”指刘备得到了孔明的辅佐,“生儿不象贤”指“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8.B(根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牌特点来判断)
9.C(根据格律诗的押韵特点可确定④为诗歌的第三句。根据诗歌内容及思路可确定其余三句的顺序:②扣题点出“夏日”,由时令写起,故可以确定为诗歌的首句;③写诗人立于山亭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接下来的两句都是描写池塘及池塘周围的景色的,故可以断定③为诗歌的第二句;①承接④,正因为“微风起”,才有“一院香”,故①为诗歌的第四句。)
10.C(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律特点判断:第一、二句要求字数、结构、平仄相同,且从描写景物的顺序来看,先“声”后“月”,故④③为元曲的第一、二句;《天净沙》的第四句是四字句,故可确定⑤为该曲的第四句。从内容来分析,②⑤①是写孤村冬景的,其顺序是由远而近,即②写远山,⑤①写孤村茅屋,故②⑤①为该曲的第三四五句。)
[20分。单项选择,多选的,该题不给分。]
二、(20分)
1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2.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1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前三字可要可不要)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1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6.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或: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17.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8.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
19.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例: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20分。每题2分;除13题外,每横线 1分;13题答对一横线不给分,答对两横线1分,答对三横线2分;凡错、漏、多一字,该横线不得分。]
三、(20分)
21.陈诗描写了边塞上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恶劣环境,但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猎猎的红旗在皑皑的雪山上飘扬,表现出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了将士们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描写了边塞“秋月”下响起琵琶声的凄清景象,烘托边关将士们背井离乡的悲怆愁绪,表达他们悠长哀婉的思乡之情。
[4分
标签:广东版 高二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06年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