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30
标签:
广东版
高二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决 赛 试 题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下面各诗句都写到“柳”,其中不是表达依恋思念之情的一句是
A.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B.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下面都是孔子的名言,其中不是阐明为人处世道理的一句是
A.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少古诗用花卉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填在下面诗句中的花名,正确的一组是
⑴ ①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⑵ 五月②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⑶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③开。 ⑷ 沾衣欲湿④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A.①蔷薇 ②榴花 ③桃花 ④杏花
B.①桃花 ②木莲 ③蔷薇 ④榴花
C.①蔷薇 ②杏花 ③木莲 ④榴花
D.①桃花 ②榴花 ③木莲 ④杏花
6.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7.填入下面五言律诗横线内的诗句是
蜀先主庙 刘禹锡
浏览完整试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A.泣尽弓剑前 B.飞血溅林梢 C.卧埋淮海边 D.生儿不象贤
8.下面是李清照《永遇乐》的上阕,依次填入 ① ② 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①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②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A.①春意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B.①春意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C.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D.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9.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10.下面是元代散曲作家白朴的《天净沙》,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淡烟衰草孤村 ②雪里山前水滨 ③半庭新月黄昏 ④一声画角谯门 ⑤竹篱茅舍
A.③①④⑤② B.②①③④⑤ C.④③②⑤① D.④⑤②③①
二、(20分,每题2分)
11.苏轼的《赤壁赋》中感叹人的生命渺小的句子是 , 。
12.写出李白《苏台览古》中有关“月亮”的诗句: , 。
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撰写《史记》的目的的句子是: ,
, 。
14.古人以考中科举为人生一大快事,孟郊在《登科后》就写到:“ ,
”,表现自己无比欢欣的心情。
15.姜夔《扬州慢》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烘托。杜甫《蜀相》中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是: , 。
读下面材料,完成16~17题。
下面周邦彦《西河》一词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诗句,请依次写出这两首诗中的相关诗句。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6.《石头城》: , 。
17.《乌衣巷》: , 。
18.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拨动诗人的心弦。读苏轼《定风波》中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可领略词人的旷达与豪迈;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便感到词人无尽的愁思和凄凉;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深巷明朝卖杏花”,能体味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19.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诗:“ , ”,表达了自己矢志报国的情怀。
20.在古人眼中,“君子”受人敬仰,而“小人”则为人不齿,古文中有许多名句表达了对这两种人的看法,请你写出其中一句: , 。
三、(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展开余下试题
21.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2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②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
23.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4分)
24.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 (6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急欲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改动)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怀王封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因救赵途中畏缩不前,羽杀之。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怀王,项羽称霸后尊他为义帝。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因举兵而攻之 因:趁此
B.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意:怀疑
C.见楚使,即详惊曰 详:通“佯”,假装。
D.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
2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属于实施陈平“反间计”内容的一项是 (3分)
①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② 顾楚有可乱者
③ 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④为太牢具,举进
⑤ 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⑥ 项王果大疑亚父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27.下面对苏轼《范增论》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易经》、《诗经》中的话语,意在说明范增应把握时机及早离开项羽。
B.范增最终离开项羽,根本原因是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而对范增失去了信任。
C.选段对历史人物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说服力很强。
D.范增拥立义帝,意在为项羽收买人心,如同陈胜借助项燕、扶苏,是一种谋略。
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3分)
⑵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3分)
29.有人认为范增不应该离开项羽,应有君臣之义,臣应当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人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视主而侍”,请结合上面两个文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分)
五、(20分)
30.某学校新修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文德楼”。学校向全校教师征求对联,要求将“文”“德”二字分别嵌入其间。语文老师写出了上联“十年树木文化满园桃李”,如果你是一名政治老师,请你对出下联。下联是: 。 (4分)
31.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课文《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原标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又如《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和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的标题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选取其中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6分)
材料一: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卖骏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接连)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2.请以南方春天特有的景物(如山水、植物、动物等)为意象,创作一首体现南方初春特色的诗(或词)。在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10分)
⑴ 写一首绝句,诗题自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
⑵ 仿照下面示例,写一首《渔歌子》词,题目可不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
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0分)
1.D(A.应为“脉脉不得语”;B.应为“舞榭歌台”;C.应为“蓝田日暖玉生烟”)
2.C(“勾”应为“钩”)
展开余下试题
3.A(出自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讽刺了当时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的丑态,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B.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诗中的“丝不断”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的惜别之情;C.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D.出自李白的《塞下曲》,“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表现了春天边塞艰苦的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4. D[句意:(对任何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阐明了“教”与“学”的方法及态度,不是谈论“为人处世”道理的。A.句意: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友人;不可以与他说话却与他说,就是浪费言语。B.句意: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C.句意: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5.D(⑴出自宋代汪藻的《春日》;⑵出自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花于五月开放,温庭筠有诗句“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明代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中有诗句:“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⑶出自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木莲又名木芙蓉,金秋开放;⑷出自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6.A(⑴出自王安石《元日》,“桃符”是古时习俗,春节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压邪;⑵出自唐代张封建《竞渡歌》,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⑶出自宋代高菊涧的《清明》;⑷出自唐人姚合的诗,因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⑸出自李商隐《月夕》,中秋节又称“月夕”;⑹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元宵节有点放花灯的习俗;⑺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⑻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7.D(根据格律诗的对仗和押韵特点及诗歌的背景知识来判断。其中,“蜀先主”指刘备,“得相”指刘备得到了孔明的辅佐,“生儿不象贤”指“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8.B(根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牌特点来判断)
9.C(根据格律诗的押韵特点可确定④为诗歌的第三句。根据诗歌内容及思路可确定其余三句的顺序:②扣题点出“夏日”,由时令写起,故可以确定为诗歌的首句;③写诗人立于山亭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接下来的两句都是描写池塘及池塘周围的景色的,故可以断定③为诗歌的第二句;①承接④,正因为“微风起”,才有“一院香”,故①为诗歌的第四句。)
10.C(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律特点判断:第一、二句要求字数、结构、平仄相同,且从描写景物的顺序来看,先“声”后“月”,故④③为元曲的第一、二句;《天净沙》的第四句是四字句,故可确定⑤为该曲的第四句。从内容来分析,②⑤①是写孤村冬景的,其顺序是由远而近,即②写远山,⑤①写孤村茅屋,故②⑤①为该曲的第三四五句。)
[20分。单项选择,多选的,该题不给分。]
二、(20分)
1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2.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1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前三字可要可不要)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1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6.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或: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17.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8.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
19.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例: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20分。每题2分;除13题外,每横线 1分;13题答对一横线不给分,答对两横线1分,答对三横线2分;凡错、漏、多一字,该横线不得分。]
三、(20分)
21.陈诗描写了边塞上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恶劣环境,但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猎猎的红旗在皑皑的雪山上飘扬,表现出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了将士们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描写了边塞“秋月”下响起琵琶声的凄清景象,烘托边关将士们背井离乡的悲怆愁绪,表达他们悠长哀婉的思乡之情。
[4分
上一篇: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试题
下一篇:
北京东直门中学八下期中试卷
标签:
广东版
高二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06年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