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0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7]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无奈的惆(chàng)       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小时候在院里听蝈蝈的叫声,抬头数天上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nǎo)       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zhōng)       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紧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zāi)       培苦涩?
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⑷但愿人长久,                    。
⑸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⑹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送别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⑺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傅雷家书》中写到古今中外的名著给了他精神的滋养,你能说出四部名著吗?并选其中一部说说它给了你怎样的精神养料。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后面补写一小段议论性文字,揭示出故事所包含的哲理。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年青女画家看见窗外的一棵树,上面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她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女画家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浏览完整试题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天的土地是          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稗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稗子;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如果                                                                        
如果                                                                        
秋说: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1)把“诚实”和“温馨”两词分别填入第一段的横线上。
(2)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写与加波浪线句子结构相同、意思相反的两句话。
                                                                                 
(3)“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6.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60载,九兄妹跨越海峡大团圆”——“别离时黄发垂髫,归来日白发苍苍”。(《钱江晚报》2005年5月13日)
  B.“黄霑生前没有立遗嘱,他死后到底留下多少身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消息说他遗产不超过千万,但也有消失指出,他曾投资失利,又不会存钱,结果晚年负债,搞得两袖清风。”(《扬子晚报》2004年11月27日)
  C.“据悉,张导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尽管开机仪式比较隆重,但还是拒绝记者采访,看来来自全国的记者到时也只能望尘莫及了。”(《燕赵都市报》2004年11月18日)
  D.“当讲解员小心翼翼地为李敖打开那些尘封了几十年的文物盒子时,他一脸疼惜地轻快止说,别开别开,这样看看就够了。”(《扬子晚报》2005年9月21日)
7.读下面的古诗词,研究分析后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以“                ,                  ”为纲目统摄全诗,体现全篇中心的一个字为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中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二、现代文阅读
(一)木屐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沉重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印。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着岁月的车轮。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到江南的雨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现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执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却看见一行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一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班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的财物,一头是心爱的儿子。 示例: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爸爸的关家和影响下渐渐长大。
(1)     
(2)     
当晚,堂屋里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要像爱惜牲口一样爱惜东西。”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展开余下试题终于,我接到那张我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我梦想的地方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安慰我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8.“沉重的木屐”和“江南惆怅的雨”为全文营造了一种伤感而凝重的抒情基调,“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敬意中渗透着深深的怜悯,请找出两句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
                                                                                 
9.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是什么?请根据全文内容,写出这一礼物。
                                                                                 
10.《木屐》与我们学过的课文《       》相似,都是抒写在特定环境中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然而在语言上却有不同特点:《         》一文的语言平实自然,《        》一文的语言则深沉含蓄,两文的共同点都是用            这一特别举动来表达“我”对父爱的突然感悟。
11.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右边的示例①,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句子,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作两处批注。
(1)                                                                            
(2)                                                                            
12.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本文是否也勾起了你万千的感触呢?不妨捕捉你的亲人给你的感动瞬间,谈谈体会。
                                                                                 
(二)到海底安居
⑴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⑵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⑶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⑷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⑸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⑹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             。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⑺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⑻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⑼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⑽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展开余下试题13.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14.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15.文章第⑷、⑸段分别介绍了法国人和美国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16.请指出第⑸段中加点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17.在第⑹段空白处填上句子,请从下列备选项中挑选最恰当的一项(    )
  A.不需要其他条件           B.还要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空气
  C.有可能要一些条件         D.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18.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不少于2条。
                                                                                 
三、文言文阅读
(一)醉翁亭记(选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