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4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4]
福州八中2005—2006高三毕业班模拟考.doc
"福州八中2005—2006高三毕业班模拟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黄敏      审核:林浦松      校对:黄敏      2006.5.23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码填写说明:准考证号码共九位,每位都体现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0 3
    教学班代号填写按如下规定:(没有分层次的科目教学班代号为00)
教学班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代号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类代号填写按如下规定:理科为“1”、文科为“2”
答题卡上科目栏内必须填涂考试科目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蒙娜丽莎之美
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沃那•达•芬奇是发见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达•芬奇与鲍梯却梨或奇朗大育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气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鲍梯却梨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之纳(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蒙娜丽莎》”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沃那•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浏览完整试题   1.关于达•芬奇的绘画技法有什么特点,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重表现体积,虚化脸部轮廓 B.调动一切因素,表现人物特点
C.善于观察事物,好用点睛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推断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蒙娜丽莎”的脸部轮廓是浮动的,只有体积,没有线条,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
B.鲍梯却梨的作品非常注意人物脸部的轮廓,往往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但人物的体积感不强。
C.“蒙娜丽莎”微笑的中心在口缝之间,脸上的凸陷、眼睛的倾向、下巴部分不规则的线条,都是“中心”的余波,也是微笑的标识。
D.《蒙娜丽莎》是一位长期潜心思考,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天才创作出的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令人惊奇的反物质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又发现了大量的其它粒子,这些粒子都有正负之分,也就是说,粒子既有正粒子,也有反粒子。 所谓反物质就是物理学家根据反粒子理论提出的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果然,在1965年,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海洋实验室用7 千兆电子伏的质子作为炮弹,去轰击用金属铍制成的靶子时,得到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反原子──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反氘”。此后不久, 又用同样的人工方法产生了“反氢”。只要我们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人工制造一些更复杂的反物质是完全可能的。自从人工生产出反氘和反氢以后,不断引起人们的猜测,在我们这个宇宙中,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另一半宇宙,可能是反物质世界。
  1933年12月,狄拉克在诺贝尔获奖演说中曾断言:宇宙是对称的,正、反物质各占一半。显然,地球上是绝对不可能存在自然形态的反物质,因此, 要想探寻反物质,就要到遥远的宇宙空间去寻找。鉴于物质与反物质仅在电磁性质上相反而其它方面相同,所以要确定另外一个星球是否存在反物质,最理想的办法是测量其粒子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这就需要把一个大磁铁送到太空中去。
  1998年6月3日,科学家们将重达3吨的阿尔法磁谱仪送上了太空,其中磁铁就占了2吨,它是由中国科学家制造的钕铁硼磁铁。阿尔法磁谱仪除了要寻找反物质,还要寻找暗物质。而暗物质的研究无疑又是当今科学上的一个难题。但是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人类终将解开反物质之迷。
   3.根据文意,下列对反物质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物质是物理学家根据反粒子理论提出的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B.宇宙当中广泛存在反物质,我们宇宙的另一半就是反物质的宇宙。
C.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海洋实验室实验证明反物质是存在的。
D.中国科学家制造的钕铁硼磁铁被送上太空主要是为了寻找反物质。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科学家狄拉克大胆提出反物质的存在,因此获诺贝尔奖。
B.我们的身边不存在着自然形态的反物质是因为我们还没探测到。
C.反物质的研究推动了科学探索的全方位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人类还有许多像反物质一样未知的难题等待探索,比如暗物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岌然:高耸的样子
B.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C.不为皦察之政 皦察:精明苛求
D.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请大夫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作者认为从徐望喜欢杉书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D.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是在直节堂建成之后。
   8.下列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写景叙事,又记人明志,叙事描写自然贴切,情与心思俱入佳处。
B.“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直节堂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


展开余下试题 C.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赞赏徐望圣的品行节操。
D.客醉而歌,畅抒胸怀,是作者多年来不平遭遇郁积的愤懑的一次宣泄。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 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2)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3分)
          译文:                                                    
 ②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3分)
译文:                                                    
 ③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2分)
译文:                                                    
  10.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 萨 蛮
[宋] 李清照①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①李清照生于济南,北宋被金朝灭后,随宋王朝南渡到江南。此词为作者南渡后所作。②沉水:沉水香,一种凝结为块的香脂,入水能沉。
(1)词的上下两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4分)
(2)试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句的表达特点及其妙处所在。(2分)
  11.默写。(8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__________。(毛泽东《泌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但愿常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③此曲只应天上有,              。(杜甫《赠花卿》)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2)根据下面的要求加以回答。(4分)
①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也有类似的见解,即“                      ,                   。”
②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诗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手,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展开余下试题  1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2分)
  13.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4分)
  14.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8分)
(1)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贫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贫血”?(4分) 
(2)文末最后一段 “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5.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它丰富的内涵。(6分)
六、(12分)
  16.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中国文化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比方说:有“忍一时风平浪静”,又有“是可忍孰不可忍”;有                     ,又有                           ;有               
又有                        ……很难说谁对谁错,应该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不可走极端。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劳凯声教授指出,我们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了。
(1)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是:(不超过25个字)

(2)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措施是(不超过20个字)

  18.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用于祝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4分)
    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                                    
七、(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规定要求作文。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题为《屋顶上的山羊》的寓言故事。故事说,一只山羊悠然自得地站在屋顶上吃稻草,还不无得意地讥笑从下面经过的四处觅食而不得的狼。狼于是反唇相讥:“你如果真有胆量,就从屋顶上下来!不要忘了,真正高大的不是你,而是屋顶!”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屋顶的。世上的人多了,纷纷盖房,这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屋顶”。而且,站在“屋顶”上的,也未必都是“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的“屋顶” ——这其间的利与弊,苦与乐,喜与忧,真是颇为耐人寻味。自然,这些思考并非止于动物,“屋顶”也并非只有建筑学的意义。
试以“对‘屋顶’的思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福州八中2005—2006高三毕业班模拟考
语文答题纸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24分)
9.(10分)
(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2分)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福州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