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高一语文下第五单元
高 一 语 文 同 步 测 试(5)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氾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会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摇曳生姿(yè)
C.昳丽(yì)     窥视(kuǐ)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
D.唾弃(tuò)     翁媪(ǎo)      沟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B.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C.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戍,防守、守卫)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夫战,勇气也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5.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何厌之有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④辍耕之垄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晋军函陵    ②若不阙秦    ③闻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贱息舒淇,最少
    C.寡人闻古之贤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请勾践女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君将哀而生之乎。


浏览完整试题9.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
 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11.对下面一首唐诗评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A.首句点染远景。其中“隔”与“隐隐”相配合,创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
    B.二句勾勒近景,画面清幽明丽。“问渔船”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心驰神往。
    C.三四句有趣的一问一答,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透露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D.这首诗把眼前景与符合此景的桃花源故事水乳交融地写在一起,诗笔活泼,意趣盎然,耐人寻味。
12.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田野,月明荞麦花如雪。
A.诗的第一句点出秋色的浓重,渲染秋夜的凄清。第二句写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地勾勒出村夜的特征。
B.诗的第三句既是一个过渡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
C.诗的最后一句写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清新恬淡;并匠心独运地直接抒写人物感情的变化,读来亲切动人。
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A.作者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恋祖国的热烈感情。
B.这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炉中燃烧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国的炽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是指诗人长期被黑暗社会压抑,到现在(写此诗时)才获得自由。
D.全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热望,极富美感,令人感动。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饮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B.吊有忧,贺有喜
C.洁其居,美其服,饮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D.果行,国人皆劝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②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③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④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⑤夫差与这成而去之  ⑥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⑦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A.①⑤/②④⑥/③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⑦
C.①②④⑤/⑥/③⑦     D.①/②④⑤/⑥/③⑦
17.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之后,重用贤能,共治国事。大夫文种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为议和创造了条件。
B.吴王夫差受惑于大臣太宰嚭,所以不听伍子胥谏言,麻痹轻敌,养痈成患,为后来身死灭埋下了伏笔。
C.为了取信于民,恢复国力,勾践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为了迷惑夫差,他甚至屈尊作了夫差马前的开道者。
D.经过十年的养精蓄税,越国完全具备了复仇的条件;更由于勾践深得民心,因而民众能够同仇敌忾,所向披靡,最终灭掉了吴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展开余下试题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大后之色少解。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强:竭力
    B.至而自谢                 谢:道歉
    C.乃自强步                 强:勉强
    D.少益耆食                 益:更加
19.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②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④和于身也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进攻赵国,因此,赵太后非常气愤。
    B.齐国以赵太后的小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为派兵援救赵国的条件。
    C.触龙见赵太后之后问候并闲谈养生之道,是为了赵太后能答应安排他的小儿子进宫当侍卫。
    D.赵太后的怒色消解了些,为触龙说服赵太后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E.“太后之色少解”是因为触龙有了不必让长安君作人质就可以退敌的良策。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然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吴起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身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欲将吴起           将:任命……为将
B.吴起于是欲就名       就:成就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辞退         
D.卒母闻而哭之         之:代词,代母之子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B.破驰说之言纵横者
C.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D.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是指吴起贪图功名,而不是指贪求财富
B.司马迁笔下的吴起性格鲜明,既善于带兵、用兵,又“刻暴少恩”,终于丧命楚国。
C.鲁人对吴起的恶言攻击,嫉贤妒能,眼红他的赫赫战功,因而无中生有。鲁君“谢吴起”,实际上是担心他功高震主。
D.吴起最后“走之王尸而伏之”,足见其智谋过人,临死还不忘借他人之手为自己复仇。
25.翻译下面两句话(8分)
   (1)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26.《战国策》又名____,是记述我国___时期历史的___体史书,它属于___时代的历史散文著作,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整理过的。(4分)
2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8分)
(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
 _____,_______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_____。
六(8分)
28.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世说新语》)
    [注]坩:土罐。  鮓:鱼干。  饷:馈,送。  见:用在动词前,起代词作用。
    (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面这段话中有几处有毛病,请在有错误的地方画上横线(画两处即可),依次标上序号,然后再指出病因并改正这些错误。(4分)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一家不大的商店,挤满了路过的避难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展开余下试题序号 病  因 改    正


七、作文(50分)
30.某地街头的磁卡电话刚装上不久,就几乎被全部破坏;某些节日里摆上街头的鲜花,一
夜之间被人搬光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歌手们每每在评委设置的素质题面前手足
无措;以演“小燕子”出名的影星身穿日本国旗装的照片出现在《时装》杂志,遭国人
谴责。大学生们常常遗失“饭卡”,但很少有人还给失主,或还回卡时,卡上的钱已被
花光。张家界当年搞破坏性开发时估计没少花钱,如今拆掉这些建筑恢复自然景观,又
得花十个亿。媒体关注这类事情时,异口同声地把原因归之于国人素质太低。
请以“素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
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素质”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  (A游说shuì;B更改gēng;D沟壑hè)   2、C   3、C   4、D (介词,和。A介词,在 / 介词,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助词,的;C介词,因为 / 介词,用。)   5、B  6、C   7、A   8、B  9、D   10、A (“纪传体”应为“编年体”。)
二、11、C   12、D   13、C(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感情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三、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D
四、21、D   22、C   23、C  
24、C
25、(1)使法令严明并详细查究法令的执行,除去不切需要的官职,废除与楚王关系疏远的同族的俸禄。
(2)因为射杀吴起而被族灭的有七十多家。
五、26、《国策》   战国   国别体   先秦
27、(略)
六、28、(1)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
       (2)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29、①“路上行人”删掉“路上”;②“路过的避难人”改为“避难的人”;③“遇难者”改为“受伤的群众”;④“将近十余人”删掉“将近”或“余”;⑤“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删掉“仍需”或“继续”。
七、30、(略)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