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0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辰溪一中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复习题(二)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选出恰当的一项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_______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____简直不通;________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_______失去原文的妙处。
A、即使 也 即使 也就 B、如果 也就 如果 也
C、如果 就 如果 也就 D、即使 也 即使 也就
2、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变更(改变) 少不更事(很少经历事) 更深(指夜半过后,夜深) 更仆难数(换了很多人来数,还是数不完)
B顾念(惦念,顾及)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意义) 顾忌(恐怕对人或事不利而有顾虑) 无暇顾及(没有时间照顾到)
C 首肯(首先表示肯定) 首屈一指(表示第一) 首创(最先创造)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D发愤(决心努力) 发人深省(启发人深刻醒悟) 发端(开始,开端) 振聋发聩(比喻声音很大,使聋人也能听见)
3、依次填入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令人__________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②可以说,即使有________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③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_________,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作为______。
A、玄妙莫测 生花妙笔 语竭词穷 托词
B、莫名其妙 如簧巧舌 理屈词穷 托词
C、叹为观止 如簧巧舌 理屈词穷 遁词
D、叹为观止 生花妙笔 语竭词穷 遁词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历史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改革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B、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
C、他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归咎于他学习努力。
D、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
5、下列句子顺序恰当的是
①但迄今证据还没有得到。②除非有一天有人证明,这些长长的、缭绕如卷的、执着的曲调,被不同的歌唱者重复着,又加上了它们各自的修饰,这不过是为了向海面下数百英里之外传递象“鲸鱼在这儿”之类寻常的信息。③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来解释鲸鱼之歌。④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声明。⑤否则,我就只能相信,这些曲调是真正的音乐。
浏览完整试题
A、④②①③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②⑤③④①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_______________。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作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6、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A、但还是有音乐的 B、但并非没有音乐
C、但音乐还是有的 D、也许还有音乐
7、“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具体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用专业歌手练歌来描写鸟儿的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列文字,回答10——12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0、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世人与朱光潜对“推敲”的看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段文章,回答13——17题。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③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④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展开余下试题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对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3、概括说说《伊索寓言》给了我们哪三重安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读寓言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成年人只顾自己,使社会变得肮脏喧闹,孩子们就无法读书。
B、作者借题发挥,呼吁净化社会环境,成人要为后代创造纯洁朴实的社会空间。
C、寓言故事都是成人编给儿童看的,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看你编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义。
D、作者借题发挥,从读书转向环境保护,认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安定的环境,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5、卢梭反对小孩子读寓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寓言要不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文中“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钱钟书是否有贬低《伊索寓言》之意?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8、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
答:
19、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20、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
答:
21、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
(五)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2——27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也。”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人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赋税!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22、下列加点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数践民田 以给军食
A、shuò屡次,多次 gěi付给
B、shuò屡次,多次 jǐ 供给
C、shǔ计算 jǐ 供给
D、shǔ计算 gěi 付给
23、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马切谏 切:急切 B、请亟行刑 亟:开始
C、当马谏曰 当:通“挡” D、为之止猎 为:为了
展开余下试题
24、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何以出租赋”的“以”用法相同的项是
A、以给军食 B、虽董之以严刑
C、思无以怒而滥刑 D、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一:______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饥:_________________
③因前请亟行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前:_________________
26、解释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何泽为洛阳令 为:____________
②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为:____________
③叱县令去,将杀之 去:_____________
④县令乃得免去 去:_____________
⑤县令乃得免去 乃:_____________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_____________
27、、对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法。
(六)阅读下文,完成28——33题。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①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②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③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④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巳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进行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28、文中引述林肯评价斯佗夫
上一篇:
辰溪一中高一语文第二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下一篇:
骑龙中学初2006级毕业模拟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辰溪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