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66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第四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初中语文第四册期末综合检测题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姓名 总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18分)
1.选出加点宇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 )
A、装载 (zài) 粗犷 (guǎng) 蛮横 (héng) 粗糙 (cāo)
B、伺候(cì) 发酵 (xiào) 吆喝 (hè) 揣摩(chuǎi)
C、省悟(shěng) 刹那(chà) 着落(zhuó) 思宠 (chǒng)
D、赎罪(shú) 炽烈(chì) 埋怨(mán) 停滞 (zh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2分) ( )
A、别出心材 愤不顾身 中流砥柱 墨守成规
B、相辅相成 相提并论 暂露头角 嗟来之食
C、锲而不舍 伸张正义 不言而喻 协力同心
D、呕心沥血 格物致知 根深蒂固 混然一体
3.选出合适的一组词语填空(2分) ( )
(1)微生物的_________,是引起急性胃肠病最多见的因素,也是急性胃肠病一个不可_________的因素。
(2)在日本,极力_________历史,_________侵略战争的人毕竟是少数
A、感染 忽略 歪曲 美化 B、感染 忽视 捏造 赞美
C、传染 忽略 歪曲 赞美 D、传染 忽视 捏造 美化
4.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无论校长或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独立选择的权利。
B、他不但不答应赔偿,反而斥骂消费者无理取闹。
C、虽然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可能包打天下的。
D、如果多读勤写,就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语言简明是衡量一篇说明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B、虽然住进了医院,但程老师无时不刻不惦记着班上的同学。
C、难道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不能算是好学生吗?
D、《新华字典》所收的字大约有8千5百个左右。
6.一天,住在楼上的徐阿姨见到小华的姐姐时说:“你家小华真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了,她还在拉琴。”
假想你是小华的姐姐,既要委婉地替妹妹解释,又要表示对影响别人休息的歉意,你怎么说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越过40宇,2分)
小华的姐姐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要求或上下文提示默写古诗文句(6分)
(1)《醉翁亭记》中,揭示太守饮酒本意的文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反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的文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14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机一带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泣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这位父亲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浏览完整试题这位父亲心中兴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八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同学们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亲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下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弦。
2、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2分)
(1)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3)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 )
3、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个小时?(3分)
4、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5、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6、当经历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后,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3分)
(二) 种 瓜 小 唱(12分)
①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人。春天,孩子找来了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迷离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②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熏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③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④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⑤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⑥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⑦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⑧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
11.文章首段写到不知道种子“到底能结什么瓜”,为什么还是种下了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②段的叙写突出了什么?这一段的叙写和下面两段有什么关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作者由苦瓜中联想到了几点生活的哲理?试概括,每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此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展开余下试题1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第①段中说“到底能结什么样的瓜,是一个迷离的梦”,这一句已对后来收获的是令人“失望”的苦瓜有所暗示。
B、文章第②段写到想象中“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突出了自己对收获的满怀希望。
C、文章第⑥段提到“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这表达了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一哲理。”
D、文章在写作上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奋斗和收获关系的认识。
(三)(8分)
①“享受生活”,有一位青年朋友问及此话恰当与否,我认为是可以的。春华秋实,夏种冬藏,人生是极其美好的,有幸成为一个人,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姹紫嫣红的荚好生活,不好好“享受”一下,不是枉为一世人了吗?当然,要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还必须创造社会、个人的必要条件。
②如今,能热热闹闹地议论“享受生活”问题,说明作为“人”在社会条件上大大优于从前了。
③不过,对“享受生活”要全面地理解。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不但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更有多彩的精神生活。“享受生活”,就不仅表现为对人间物质财富的享用,更表现为对精神力量的发扬。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一生,不要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就由于他特别珍视人的创造力,珍视人对社会的贡献,把这个视为人的最大“赏心乐事”,视为对生命与生活的最好享用。因此,不宜把“享受生活”简单地等同于“生活享受”,更不可异化为对声色犬马的追逐。
④“享受生活”,自然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享受,但就人的本质而言,是享受劳动,享受工作。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特有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大科学家洪堡说:“工作就是我的生命。”爱因斯坦则声称:“没有研究工作,我就不想活下去了。”劳动、工作,创造了人间的欢乐与美好,同时也使人的天赋火花得以燃烧成熊熊大火,发出耀眼的光与热,离开了劳动与工作,物质享受再好,人生的味道也是空缺的。爱迪生不无幽默地说过,他最喜欢的休养是在实验室里。所以可以说:“享受生活”,首先是享受工作。
⑤享受工作,不只是一般地珍惜工作,而且要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的价值。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孙权就恭请过他出山,他之所以舍孙就刘,是觉得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贤亮”,就是尊重他;“尽亮”,就是充分用其才能。诸葛亮一生的辉煌,源于他一生努力“尽”才。他也就成为善于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命的人。
16。试简要解释文中“享受生活”与“生活享受”的不同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为什么文章说“‘享受生活’,首先是享受工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⑤段用诸葛亮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试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8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环而攻之( ) (2) 兵革非不坚利( )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4)亲戚畔之( )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为现代汉语(2分)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说下面两个句中“之”字各自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1)委而去之 之:_______________ (2)天下顺之 之: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后人从本文第4段中概括出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分)
四、写作(40分) 24.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一个家庭、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是十分重要的。请以“信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加 试 卷(50分)
一、选择题:(6分)
2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 B、
C、 D、
26、下边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2分)
A、在火车上写标语。 B、出远门要穿好鞋。
C、跟王师傅学艺的是几位学生。 D、不欢迎参加的是小李。
27、不能证明“古往今来,许多文章高手都精于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一观点的论据是 ( )(2分)
A、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三次”。
B、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但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写成了不朽的巨著。
C、古人作诗,为了“吟安一个字”,达到了“捻断数根须”的地步。
D、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达七次之多。
二、填空与简答:(9分)
28、联系上文,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3分)
有一天,戴着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怂恿:“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拿下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回到岸上,戴上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来了,她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29、仿照下边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3分)
书上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30、依照例句,给下面一段话续句。(3分)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 ;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三、阅读 (一)(16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是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愉的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31、“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是为了(不超过10个字) 。(3分)


展开余下试题3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2分)
33、首段中的“窗外”和结尾一段中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3分)
34、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写法。(4分)
35、从全文组材、构思的特点来看,将“飘起,落下”的词序调换为“落下,飘起”可以吗?请说明理由。(4分)

(二)(19分)
(1)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羞涩,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2)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下身子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的手的温暖。
(3)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4)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5)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6)十几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又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7)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诧异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满慈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暧流汩汩地流进我心里。
(8)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燥,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妍妍,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太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您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暧暧的,有点咸。
(9)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拔动你的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徘徊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10)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36、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
37、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限四个字) (2分)
38、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1)这段话的位置应在哪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3分)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39、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10)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40、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4分)

2002—2003学年度初中语文第五册期末综合检测题(答案)
一、1.D 2.C 3.A 4.B 5.B 6.例:对不起,小华正准备考试,琴得多练些,影响了您休息,以后我让她早点结束,好吗?(此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连贯得体即可) 7.(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5)、(6)略。
二、(一)1、C2、动作,神态,心理,外貌。3、用时间的变化突出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儿子的挚爱。4、强调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突出 了父亲挚爱儿子,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真挚感情。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要一起”,这句话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巨大精神力量。6、是父亲的爱教会了他在任何时候都先想到爱别人,再考虑自己,是父亲对他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养成了先人后已的品德。 (二)11.一是会有叶有花有实,二是种下收获的喜悦和希望 12.我对瓜苗的精心照顾和寄予的厚望。反衬、突出内心的失望 13.①一辈子奋斗的人为后人开辟了道路 ②经历苦的人终能找到甘甜 ③苦斗中本身就有甜滋味(能答出两点即可) 14.不虚度年华,以有限的生命努力奋斗,使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15.C (三)16.既享用社会物质财富,也重视对社会作贡献;单纯追求物质享受 17.因为工作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18.能在工作中发挥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是善于享受工作的人。 19.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必须享受工作,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四)、20.(1)围困 (2)兵器 (3)使……安居 (4)背叛 21.略 22.(1)所守之城 (2)得道者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四、24、作文:参考中考作文改卷标准打分。
加试卷
一、25B,26C,27B。
二、28、世上有些人常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29、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第四册期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