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76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63]
初中古诗鉴赏方法及练习
"鉴赏技巧及练习 
表现手法
1、象征: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贵。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烘托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及如何运用烘托的手法。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作者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作者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4、渲染
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即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首联颔联的作用?这首诗的主题?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为抒情作了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5.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6、对比手法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二、修辞
1、比喻
“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蓬草”,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浏览完整试题分析《兰溪棹歌》中比喻的作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三、炼字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A 从炼字的角度: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孤烟”状其神韵,“直”字,孤独荒凉中透着挺拔雄伟。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故“长”,“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B 从意境的角度: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图景  +   表达的情感 (略)
C 艺术特色:诗中有画,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三,色彩上丰富,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早春景色。“新”“早”描绘初春娇嫩;“争”“啄”刻画莺燕争春。
诗歌赏析练习
练习一    品味意象  体会感情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有争论。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有所寄托;有人认为此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出理由。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王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王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练习二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1、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拂”入手,分析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一答案:  品味意象  体会感情
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有争论。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有所寄托;有人认为此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出理由。 
答案:这首诗借景写意,有所寄托。前两句写诗人独爱幽草,与以鸣声诱人的黄鹂作比,喻仕途世态,寓意明显。第三四句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王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王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3、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3.(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练习二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1、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展开余下试题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2)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2、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拂”入手,分析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中考题实战练习
1、(宁夏)填空选择你最熟知的一组,介绍它的出处、作者并作赏析。。(2分)
    (1)          ,清风半夜鸣蝉。 (2)    征蓬出汉塞,         。
   (3)仍怜故乡水,         。   (4)             ,拄杖无时夜叩门。
   (5)         ,身世浮沉雨打萍。(6)忽如一夜春风来,         。
   (7)人有悲欢离合,                       ,        。
  
  2、(铜仁)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女儿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送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联中,“海内”与“知己”、“天涯”与“比邻”这两组词相对应,道出了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表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诚挚情谊。
3、(济南市)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4、(广东省河源市)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分)
  全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2分)
5、(湖北省十堰市)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6、(贵州)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唐诗描绘了             (填季节)的兰溪夜景。(1分) .
  “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指的是                  。 (1分)
  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图景描绘出来。(2分)
7、(眉山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2分)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中考题实战练习答案;
1、(1) 简笔勾勒,以动写静,描绘了清幽静谧的山村夏夜图。
      (2)即景设喻,情景交融,凸现诗人孤寂、感伤、飘零的心情,抑郁慷慨。
     (3)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4)直抒胸臆,写出诗人置身农家生活的安逸,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5)比喻形象,对仗工整,感慨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自己人生的艰辛。
     (6)想象奇特,设喻巧妙,描绘出塞北壮美雪景和多变的胡天,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借月抒怀,景、情、意和谐交融,极富哲理。
2、.C此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悲酸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表现了宽阔的胸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3、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4、破 深 ;  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5、离愁;志愿或志向。
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以落花自比。新颖的比喻巧妙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
立意上构思新奇,格调高昂。一改落花象征美的毁灭;但诗人眼中,却是落红化作春泥,是美的再生。诗人借花自喻,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他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6、春季:  清澈平静的溪水:  月儿弯弯挂在柳梢,山色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水中的鲤鱼儿撒欢,抢上沙滩,一片生机盎然。7、略
初中古诗词重点名句鉴赏


展开余下试题   古诗词赏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成了考试的热点和重点,而对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又成了重中之重。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中考,特对初中所学古诗词中的重点名句赏析归纳如下:
   1.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一样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
   3.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中心。
  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
   4.你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诗人坚信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1)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2)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6.请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8.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9.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略作赏评。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请加以赏析。
  两句诗中,诗人将映入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来之镜,将辉照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楼,向我们展示了荆门外雄阔壮丽,气势磅礴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倾情赞美。
   11.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涵的哲理。
  意思:沉没的船只旁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万木竞相争春。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12.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冬雪,新颖奇特,“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1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到达新境界。
   14.“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点品析。
  这两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勾画了汉江之水滔滔而去,两岸青山若隐若现,迷迷蒙蒙的画面。
   15.请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略作赏析。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前句展示了小溪曲折多姿,环绕农田的情景;后句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又写出了山势若奔,争相扑向庭院的动感。
   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出长江滚滚远去的情景,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17.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表现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18.请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古诗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