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8]
临沂市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临沂市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2006年7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纸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纸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笫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夜深还照读书窗
葛兆光
 ①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翚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的,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           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得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很多。据说孔子“孝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但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现代人读书太实用,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在现在这个一切都需析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的时代,“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读书法,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读书观,早已把“读书”二字从乐趣变成了折磨。一旦有用,则读书有用论甚嚣尘上,一旦无用,便引得读书无用论铺天漫地。如今读书已           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读《朱子语类》,朱子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底”同“的”,宋元口语),理会得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的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汗牛充栋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人心神妙如此,却不去养它,自旦至暮,只管辗转于利欲之中,浑然不觉”,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养心,尽管不排除获取谋生的知识与技能。
    ③公平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登时心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处不禁抚掌,是赏心乐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化为心头素养。
    ④朋友从南方来信,说起一肚子苦衷,最叹息的是无读书之乐而只有读书之苦。“何当松风明月下,漫把诗书,联床夜话邪?”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还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能给人一丝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功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何必到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了些许快意,残存了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卸了尘世的            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文中加双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觉怆然      创伤     寒伧     满目疮痍
B.临月漫披卷    蔓延     曼妙     顺蔓摸瓜
C.焦躁的心境    燥热     聒噪     藻类植物
D.案牍文字      渎职     黩武     买椟还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鹅一组是
  (l)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___了。
(2)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___焦躁的心境。
(3)读书已____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
(4)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了些许快意,残存了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____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A.情致   安慰   流落   疲倦
B.情韵   抚慰   流落   疲惫
C.情致   抚慰   沦落   疲惫
D.情韵   安慰   沦落   疲倦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得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寻章摘句。
 B.一旦有用,则读书有用论甚嚣尘上,一旦无用,便引得读书无用论铺天漫地。
 C.现在这个一切都需析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的时代,“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读书法,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读书观,早已把“读书”二字从乐趣变成了折磨。
 D.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汗牛充栋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辩的睿智和儒雅的情
  怀。
 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
 C.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己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有相通之处。
5.根据文意,以下引言与读书的感悟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A.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
 B.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二、(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4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进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田,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水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坚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日: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
6.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7.老弱罢于内              罢:罢工,指不听指挥。
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使……遭到失败。


展开余下试题9.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10.“庞涓恐其贤于己”与“请救于齐”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示比较,后一个引出动作的对象。
11.“并威王欲将孙膑”与“并使田忌将而往”中的“将”意思一样,都是“率领”。
(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3分)
12.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骄横轻敌而兵败。
13.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预先埋伏弓箭手在马陵道成功射杀庞涓。
14.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以史学家的眼光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第Ⅱ卷(综合题,共120分)
三、(2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将由忌善而客待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下是李商隐《无题》中的一二联。该诗写情,但无一字及情,诗中借百花残、蚕吐丝、蜡炬成灰等具体意象含蓄表露出内心缠绵浓烈的情思。请将这四句诗改写成白话文,改写时 要保持文字的精致与文气的流畅。(6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
 注意:
 ①将古典诗改写成白话文时,不必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处理,原诗所描述之人、事、物、时空背景都不宜忽略,叙述者的口吻、人称也不应改动,有时可增加局部描写以补足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写情,情感缠绵浓烈,意境蕴藉有味,改写的文字应该忠实保留这种氛围,以与原诗情境契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峡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干古的名句。
(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在摄景取物上的特点(与他人抒写羁旅愁思的作品比较),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处。(6分,每空1分)
  (1)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苟子在《劝学》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四、(20分)
阅读越剧《红楼梦》之“宝黛初会”一场戏,完成19-2l题。
(众声)宝二爷回来了,宝二爷回来了。
宝 玉:老祖宗安。太太安。
贾 母:宝玉,家里来了客人,快过来见过你林妹妹。
宝 玉:林妹妹——
   (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 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 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挟柳。
黛 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 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白)唉,这个妹妹好像是看见过的。
贾 母:啊呀呀!又要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啊。
宝 玉:虽没见过,看起来面熟,心里好像相识的一般。
贾 母:哦,好啊,这样嘛,以后在一起,就和睦了。啊哈哈!(对黛玉)坐下坐下。
宝 玉:妹妹,你读过书吗?
(黛玉点头)
宝 玉:尊名? 
黛 玉:名唤黛玉。
宝 玉:表字呢? 
黛 玉:无字。
宝 玉:无字?!未若我送你一个表字,曰“颦颦”如何?
(黛玉看见宝玉佩戴的玉)
宝 玉:妹妹,你有玉没有啊?
黛 玉:我没有玉,你那件玉想必也是一件稀罕之物,岂能人人都有的!
宝 玉:(摘玉扔玉)什么稀罕的东西,人之高下不分,还说灵不灵,找可不要送东西!
贾 母:孽障。你生气啊,要打骂人容易,何苦去摔你那命根子!
宝 玉: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今天来了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她也没有,哼,可见不是好东西!
贾 母:宝玉,把它戴上!
熙 凤:宝兄弟!
王夫人:哎呀,宝玉,你快戴上!
贾 母:宝玉!
王夫人:宝玉!
贾 母:宝玉!
王夫人:宝玉,当心你爹知道,快戴上吧!
(熙凤给宝玉把玉戴上)
熙 凤:宝兄弟,老太太不是常常说的吗,这富贵家私,就指望着这个命根子呢。
19.阅读上面的越剧选段并结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概述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在林黛玉眼中的发展变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小说与戏剧同属叙述文体,通过对情节的编织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对生活的审视和思考;由于二者不同的艺术特性,其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试就上面越剧片段(节选)和小说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两段文字人物出场时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摔玉”一节,小说《红楼梦》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玉摔玉后)贾母忙哄他(宝玉)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在改编成越剧时,编剧把它改为“熙凤给宝玉戴上”。这样的改动在一些名著的改编时并不鲜见,这一改动效果如何?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22.下面的一段文字,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一句连贯性上较差,请改一下,使之语气更连贯。(2分)
    孩子需要爱,需要长辈的爱,需要师长的爱,也需要同龄人的友爱,但他们不需要溺爱。许多时代的废人,社会的累赘都是溺爱的结果。因此,我们呼吁:不娶让孩子在溺爱中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6分)
    材料:①李清照,祖籍山东济南,②她是我国文学史上在诗、词、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最擅长词)的杰出女作家。③其父李格非乃当时著名的文学家,④其配偶赵明诚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金石专家。
    要求:①内容完整。②表达得体。⑧符合口语特点。
    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李清照故居时,向大家介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共建节约型校园”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天,一个爱尔兰小女孩下了火车,她的手里提着一袋很重的行李。她是去某个城堡里当女仆的,城堡离车站约一英里,小女孩请车站搬行李的工人捎带着把行李带到城堡里去,答应给他一先令。这是她口袋里仅有的钱。搬运工人用不屑的眼光拒绝了。这时一个人走上前来,他穿着随便,答应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边走边和她谈话。到城煲以后,他接受了那一先令,再三地表示了谢意,然后才离开。直到第二天,女孩见到城堡的主人时,才发现昨天帮她把行李从车站运到城堡,并且接受那一先令小费的人,就是这个城堡的主人诺克福公爵。
    世界上所有高贵的品质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件事看起来不大,却可以使人有所联想和感悟。请你根据这篇短文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短文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临沂市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题3分)
1.D(A项chuàng  chuāng  chen  chuāng  ;B 项màn  màn  màn  wàn ;C项zào  zào zào  zǎo  ;D项均读dú)
2.C(情韵:侧重于气韵和韵味;情致:强调情趣和兴致。抚慰:动作由别人发出的,书面语强;安慰:动作可由别人发出,也可自我安慰,口语化强。流落:多形容个人穷困潦倒,漂泊异地;沦落:侧重家族沉沦和衰落。疲倦:侧重形象外表上疲乏困倦;疲惫:侧重精神心理上疲乏,程度更深。)
3.C(A“寻章摘句”与上文语义重复;B感情色彩有误;D“汗牛充栋”使用范围较为狭窄,可用“车载斗量”等)
4.C(错在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5.D(该项谈的是珍惜时间。)
二、(15分,6-11每题1分,12-14每题3分)
6.A
7.B(通“疲”,疲劳,疲乏)
8.A
9.B(期,约定,与成语“不期而遇”意思相同)
10.A
11.B(前一个“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将”)
12.B(消灭齐军士卒过半仅是庞涓的推断,非事实)
13.B(庞涓乃自颈而死)
14.B(“后世多有非议”错。“世多有”并非“非议”,“故弗论”的是世人的评价)
三、(28分)
15.(1)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3分。注意对“善”“客”的解释)
 (2)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3分。注意对“因”“导”的解释)
 (3)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4分。注意对 “弃”“轻锐”的解释及省略成分的补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玉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动用刑法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想任孙膑为将,孙膑谢绝说:“受过刑的人是不可以的。”于是就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军车中筹画计谋。田忌打算率军前往赵国,孙膑说:“现在梁国和赵国正在交战,精锐部队必定全部开往国外,留在国内疲于应付的都是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兵迅速前往大梁,占据要津,冲击敌人正好虚懈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临沂市2005”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