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高语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并答案
"高语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高一(    )班学生                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chèng)    以俟君子(sì)      摄乎大国之间(shè)
B.哂之(shěn)         率尔(shuài)        铿尔(kēng)
C.喟然(kuì)          撰(zhuàn)         浴乎沂(qí)
D.舞雩(yú)           莫春(mò)          章甫(fǔ)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òng)        槁暴(pù)        驾驭(yù)
B.靛青(dìng)         跂而望(qì)      须臾(yú)
C.跬步(guī)          驽马(nú)        假舆马(jiǎ)
D.可镂(lǒu)          锲而不舍(qiè)      舟楫(jí)
3.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zhòng)绳       槁暴(pù)  参省(xǐng)
B.须臾(yú)  砺(lì)  跬(guǐ)步  舟楫(jí)
C.锲(qì)而不舍     契(qì)约  驽(nú)马  强弩(nǔ)
D.君子生(xìng)非异也  可镂(lóu)  声非加疾(jí)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                  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认为)       ②比及三年(比较)       ③且知方也(正道)          ④摄乎大国之间(夹)     ⑤夫子哂之(大笑)      ⑥不吾知也(了解)       ⑦因之以饥馑(蔬菜不熟)       ⑧舍瑟而作(起)
A.①③⑤⑧    B.②③④⑦     C.①③⑦⑧    D.④⑤⑥⑧
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隔绝。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检查。
    C.用心一也  一:统一、一致。
D.声非加疾也  疾:快,急速。
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请以战喻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父斤以时入山林        


浏览完整试题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8.对下列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伤乎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若辈得无苦贫乎      ④摄乎大国之间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9.下列加横线的“于”字与“青于蓝”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双石于潭上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盛)
11.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稍稍宾客其父
12.下列加横线的“而”与“吾尝终日而思”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3.下列关于“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D.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隔绝)
14.下列关于“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强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寡人之于国夜,尽心焉而已      ②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王好战,请以战喻      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⑤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       ⑥养生丧死无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6.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
17.从子路等四人在谈论理想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性格,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B.曾皙潇洒超脱,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
C.冉有娴熟礼仪,善于应对,谦逊。
D.公西华心直口快,有元大抱负,刚强果决,知难而进。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9.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20.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1.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以已    ②无以成江海      ③锲而舍之       ④六跪而二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22.找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中的“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展开余下试题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3.下列加横线的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遂廷见相如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以下24、25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2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A.积累善的德行,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得到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B.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C.平常不断地做好事,养成良好品德,达到很高境界,圣心也就具备了。
    D.积累一件件好事,养成善好的品德,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会形成,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
2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劣马驾了十天的车,成功就在于不放弃行走。
    B.愚笨的马拉车跑十天,也能达到终点,它的功绩就在于坚持不懈,不停地前进。
    C.愚笨的马拉车跑十天,它的成功就在于持之以恒。
    D.劣马拉车连跑十天,也能走很远,成功就在于坚持不懈,不停前进。
2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深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起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①,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②,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③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返列,且行法!”右司马返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仁义之祸。                                              (《韩非子》)
注:①二毛:头上已有白发的人,指年老兵士。②阨(è):险隘。③腹心:比喻国家。
27.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及济  济:渡河。       B.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  趋:小步而前。
C.楚人已成列撰阵矣  撰:结集。  D.此乃慕仁义之祸  慕,同“暮”,末路。
28.为“特为义耳”的“特”,选择正确义项,应为( )。
A.特地  B.只,仅  C.特别  D.独特
29.比较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返列,且行法      ②且尔言过矣
③楚人众而宋人寡      ④三日而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鼓不成列           B.公乃鼓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1.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
    A.必败(之)            B.(右司马)不返列,且行法
    C.(公)三日而死        D.楚人未及济(河)
                
32、33题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32.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 )
A. 不再受伤,不被年老者捉住,不把敌人推到危险的地方去。
B.不再伤害已受伤的敌人,不捉拿年老的敌人,不把敌人推到危险的地方去。
    C.不再伤害受伤的敌兵,不捉拿年老的敌兵,不在危险的地方推倒敌兵。
    D.不重视受伤的敌兵,不捉拿年老的敌兵,不在危险的地方推倒敌兵。
33.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 )
    A.请让楚国人毕涉指挥好队列,我们再打鼓命令士兵进攻。
    B.请让楚国人全部过了河摆好阵势,我们再打鼓进军。
    C.让楚国人全部过了河摆好阵势,我们再打鼓命令兵士进攻。
    D.等楚国人全部排队过了河,我们再打鼓命令兵士前进。
34.这则短文记叙了楚宋泓水之战,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襄公的失败在于过分地轻敌。
    B.宋弱楚强,宋人的失败是不可逆的。
    C.“仁义”不可体现在用兵打仗上。
D.右司马关键时刻“返列”,说明他是贪生怕死之徒。
35.作文。《劝学》一文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作者对“风雨”和“蛟龙”“蟹”的认识等;论述学习意义及方法时,只强调了积累、锲而不舍、专一,而没有强调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
请你根据本文提供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加上对它不足之处的重新认识,写一篇以《也谈学习态度及方法》为题的议论文。
    要求;①论点正确、鲜明;
    ②议论深刻、透辟;、
    ③不要再像《劝学》那样以比喻论证为主,而要以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及对比论证为主;
④字数不少于700字。







































700






800


第一册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b(乘、沂、莫)   2a(靛、跬、镂)   3a(跬、锲、镂)  4d(有、知、生)   5c(②比:等到;⑤哂:微笑)   6b(绝:横渡;一:专一;疾:强)   7 D(①④⑤用;②凭③按)   8D(①语气词,呢;②同“于”,跟;③④)   9D(比、从、对于、向)     10D(优美的)11 C(舟、穷、舍、宾客)    12 D(表修饰,地;却;而且;却;修饰)    13 E(横渡)    14D(勉强)    15A   16D(其他为倒装)    17 C(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    18D(两个“如”的内容对调。另比喻的灵活多变还可有: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山成的,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不”、“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19B(兴起)    20D(了。其他都是兼词,“于是”,在那里)    21D(依次为:而、无义、就、并且)    22C(陈述语气,其他的分别为……的人、判断中的提顿、……的人)    23C(动词或使动,其他均为名词作状语)    24B    25D


展开余下试题26C(应是“舍“与“不舍”的对比)    27D(依恋,向往→追求)    28B    29B(依次是将要、而且、表转连、就)    30D(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31A(省主语“楚人”)    32B(B)    33C    34C(从末句可知)
第一册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b(乘、沂、莫)   2a(靛、跬、镂)   3a(跬、锲、镂)  4d(有、知、生)   5c(②比:等到;⑤哂:微笑)   6b(绝:横渡;一:专一;疾:强)   7 D(①④⑤用;②凭③按)   8D(①语气词,呢;②同“于”,跟;③④)   9D(比、从、对于、向)     10D(优美的)11 C(舟、穷、舍、宾客)    12 D(表修饰,地;却;而且;却;修饰)    13 E(横渡)    14D(勉强)    15A   16D(其他为倒装)    17 C(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    18D(两个“如”的内容对调。另比喻的灵活多变还可有: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山成的,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不”、“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19B(兴起)    20D(了。其他都是兼词,“于是”,在那里)    21D(依次为:而、无义、就、并且)    22C(陈述语气,其他的分别为……的人、判断中的提顿、……的人)    23C(动词或使动,其他均为名词作状语)    24B    25D
26C(应是“舍“与“不舍”的对比)    27D(依恋,向往→追求)    28B    29B(依次是将要、而且、表转连、就)    30D(名词作状语,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语第一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