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2]
2007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绿洲新莳竹学校2007届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06.8.28
第1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滂沱(pāng) 狡黠(jié) 落拓不羁(tuò) 振聋发聩(kuì)
B.炮烙(luò) 胡诌(zhōu) 责无旁贷(tài) 甘之如饴(yí)
C.肄业(yì) 谙熟(ān) 吃里扒外(pá) 腾挪跌宕(dàng)
D.泥淖(zhuó) 忖度(cǔn ) 文采斐然(fěi) 如蚁附膻(t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跻身 风雨如晦 趋之若鹜 米珠薪桂
B.陷井 披沙拣金 蜂涌而来 卓尔不群
C.翔实 面黄饥瘦 擢发难数 老生长谈
D.熨帖 唇焦口躁 开门缉盗 风光旖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文章中有些 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才能读懂。
②中西方文化的会合与交流,不断地给我们制造着新的发展契机,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的头脑,坚决____西方文化的糟粕。
③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 代圣人之言的载道之文, 抒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④从积分表上看,尤文图斯只要不 ,就将蝉联意甲联赛冠军,这首先要归功于“老狐狸”里皮的深谋远虑。
A.隐讳 摒弃 不仅是/而且是 马失前蹄
B.隐晦 摒弃 不是/而是 马失前蹄
C.隐晦 抛弃 不是/而是 马前泼水
D.隐讳 抛弃 不仅是/而且是 马前泼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个人虽然没人性,背着大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用法律这准绳来衡
量,还是罪不容诛的,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B.有些党员干部心胸狭隘,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下属提出与自己
不合的意见,便给人穿小鞋,这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C.我们都是国家培育了多年的热血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锻炼
身体,一旦被祖国挑选为飞行员,就要肝胆相照,报效国家。
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
人隐私,这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在农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农民打不起官司,难打赢官司,赢了官司难执行的问题相当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更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分化和不公。
B.2005年8月19日,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在台北开幕,马英九从卸任主席连战手中接过象征党权的党旗,标志着马英九时代的到来。
C.笛卡儿说,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地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
D.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在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扶持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上岗”的思路,开展了以扶持青年创业为主线的“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开辟了激情澎湃的青年创业时代。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简明的一项是 ( )
A.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B.应该尽量让全体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C.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映衬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十分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D.近年来,由于日方在认识历史的问题上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食月食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选自陈嘉映《哲学是什么》,有删节
2001年9月,德里达教授应邀来沪,在餐桌上,德里达随口说了一句他对中国哲学的感想:“中国有思想,但没有哲学。”
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德里达似乎不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印象还没有逾越孔子的那本畅销书小册子———《论语》。在中国历史上,断章式的语录体的确很受欢迎,禅宗和尚、朱熹、熊十力、毛主席,简短的格言、思辩笔记与豪情万丈的革命话语并存于语录这种文体之中,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东方的解构主义谱系。
在我看来,德里达是在刻意地以偏概全,以孔子来抹杀《老子》和《墨子》的存在价值。逻辑的缺失确实使中国人的文本和思维方式显得跳跃性很强,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逊色于西方同仁。《公孙龙子》中的形式逻辑使那些将芝诺悖论孤立起来的企图化为泡影,而《老子》是一部环环相扣、逻辑相当严密的哲学著作,它几乎就为整个中国哲学史奠定了基调:有与无、名与实,以及作为最高存在的不可言说之“道”在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中被发扬光大了。
王元化先生将佛教因明学归入一种外来文化,不可不辩。就像将佛学排斥出中国传统的殿堂之外,将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完美融合的因明学仅仅视为舶来品似乎也失之偏颇。假设没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地下暗流(比如佛教体系内的言传身教),因明学在近现代的最后一次回响造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巨著之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几乎就是不可想像的。
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比较起来,中国哲学史也许看上去会显得单薄,但它的分量绝不会轻于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古国,这也是不得不辩的。
——摘自《东方早报》(文 河西)
7.不属于第一段中“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的内容的一项是( )
A.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
B.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
C.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比较起来,中国哲学史也许看上去会显得单薄,但它的分量绝不会轻于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古国,这也是不得不辩的。
D.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8.下列属于陈嘉映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的一项是( )
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B.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
C.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
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
9.下列不属于河西对中国文化有关问题的理解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展开余下试题
B.佛教因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完美交融的产品。
C.断章式的语录体虽受欢迎,但它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D.《论语》虽然具有极大的思想价值,但的确存在逻辑缺失的问题。
10.根据两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嘉映和河西都认为老子、墨子、魏晋玄学涉及的思想属于哲学范畴。
B.孔子是思想家,但不是哲学家,陈嘉映和河西对此见解相同。
C.陈嘉映说的道理讲得好不好的问题其实就是河西所说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不强的问题。
D.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陈嘉映和河西的见解是一致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 “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 “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B.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C.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D.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B. 逾月,掀儿自归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 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 以字呼之而不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孟頫才气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③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④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⑤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⑥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他曾隐居江南,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必会公报私仇,不宜派去查
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判案的时间。
C.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天竺国尊为瑰宝。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他。
第Ⅱ卷 (共108分)
四、(21分)
1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 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注]似妇人。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6分)
17、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针对仆碑,提出治学应有的态度是:
(2)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半亩方塘一鉴开, 。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展开余下试题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不获世之滋垢。(司马迁《屈原列传》)
(5) ,或重于太山, ,用之所趋异也。(选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6)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记忆的高地(节选) 钱金利
(1)我始终无法绕过乡村。
(2)在城市寄居越久,对乡村的怀念就越为清晰。像余华在《兄弟》后记中说的: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乡村是根。走多远都是。所以,余华承认自己不会放弃对乡村的书写,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
(3)乡村是记忆一块无法逾越的高地,对每一个从乡村出走的人来说。
(4)对我来说,村庄是一个世界。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比村庄再大的地方。我无法用目光,穷尽一个村庄。实际,谁都无法穷尽村庄。村庄之外,仍是村庄。一个连着一个的村庄,是组成大地的骨架,沉默而坚毅地俯卧着。
(5)1980年,我四岁。或说,是三周岁。我不知道我当时是不是学会了记数。或许,这只是我在把记忆的钟,往回拨转,才看见的,一种类似真实的幻影。那一年,我头一回下地。此前,我曾无数次深入到旷野的深处,但我只是一名看客。这一回,是下地。是劳动。
(6)父亲在耕一块田。父亲要把一块地翻过来,像母亲把一床棉被翻过来一样。父亲在犁的两边压了两大块石头。这是两块我无法撼动的大石头。然后,父亲把绳勒进瘦骨铮铮的肩头。把着犁,向前走。泥是黑的。翻过来的泥,还是黑的。更深的黑色。新翻的泥土里,汹涌着一股新鲜的味道。我相信,这味道,一直在大地深处发酵着,奔窜着。在犁铧的背面,它们终于找着了出口。我站在一边,看着父亲,被泥土的味道,浮起。浮起。像一块木头,在水里浮了起来。
(7)父亲看见我的傻样,伸出巨大的手掌,拎着我的脖子,把我扔到了犁背上:“压住。一个农民的一辈子,应该从犁铧上开始。”父亲的话,让我的命运,现出一丝亮光,像被犁开的泥土,透出生命深处的气息。从我压犁的模样,父亲看出我天生该是个好把式。我在犁上,获得了一个足可满意的坐姿,比坐在手扶拖拉机上还舒服。甚至,从那以后,我再没坐过这么稳实的车子。哪怕是奔驰、保时捷,也不。
(8)劳动因为有了一个舒服的开端,而成了一件舒服的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缠着父亲要下地。我喜欢坐在犁背上,在新翻的泥土气息里,渐渐沉醉。劳动,让冗长而缓慢的时间,有了平实的飞翔的感觉。多年以后,在坐过山车的时候,有一瞬间,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当你坐在一个心仪的驾座上,时光便长出了翅膀。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劳动中,听到时光飞逝的声响。
(9)波浪一样的泥土,被敲碎,碾细,整平。一块地,平展展的,像一张辽远阔大的眠床,安安静静地躺着。除却了庄稼的掩映,大地仿佛一样子往下陷落了一截子,那些迷失在庄稼丛中的人们和草舍们,便都乘机,一层层往上浮了起来。人越来越多,汹涌着。我混迹在人群中,像一株稗草混迹在一片稻秧。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我的体重,还不足以压实一张深入大地的犁铧。我只能用高高低低的脚步,来丈量一块地的长度和宽度。
(10)父亲在后退,我在前进。父亲泥耙把萝卜籽掩住,我用小脚丫子,把土踩实。只有把土踩实了,萝卜才能长得瓷实。个顶个大。然而,我的体重,显然阻碍了我的脚步。我无法让我的脚,更深地陷落在泥土里。我虚浮的脚步,不像是在劳动,而像是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写字或作画。写一个颤动着的“一”字,或者,写一幅“米点”山水。我相信,当时,我一定不曾认识“一”字,或者“米芾”。这个意象,一定是多年以后,我在看着别人劳动的时候,突然被遥远的记忆掐住喉咙。
(11)有些记忆,无法逾越。父亲并不曾责怪我的虚浮。父亲,在印着我的小脚丫子的萝卜地上,又印了一串串宽大而沉重的大脚印。这是一双美丽的大脚,印下的这一串,是通往丰收喜悦的邮戳。我曾多么殷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双美丽的大脚。可以把美丽的邮戳,盖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12)我现在,我真的拥了这样一双脚。走路的时候,我常常不自觉地回过头去,看看身后。没有看见一个脚印。哪怕,一片像落叶一样虚浮的脚印。
(13)远处,被瓦屋,楼屋,挡住。除了天空依然辽阔。大地,已经被分割。零碎的大地上,拥挤的庄稼,再无法包围一幢高大的楼房。更无力把它遮挡,让它陷落。时间已经把事实颠倒。楼群把庄稼包围,让大地陷落。村庄走在越来越大的一条路上,越来越快地靠进一个城市。庄稼,无法阻挡一个村庄迈向城市的脚步。有人说:现在的村庄,就是一个城市。而一个村庄里,再找不出一个纯粹的农民。那些仍然赤脚行走在土地上的,有一多半,是充满矫情的怀旧者。
(14)我坐在一个城市的上空,怀想一个村庄的旧时模样。并且,从嘴巴里喷出,一根炊烟的模样。
18.联系全文内容来看,“乡村是记忆一块无法逾越的高地”,表达的实际意
上一篇:
初中古诗词背诵88首(人教版)
下一篇:
四川省江油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届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