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竞赛试卷

阅读:103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竞赛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初四语文创新能力试题
"初四语文创新能力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卷面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卷面分:视卷面书写情况在(-3―+3)区间加减分。
一、 积累运用 (共 10 分,每小题2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 2分)
三峡蓄水第一天,记者放眼瞿塘峡,只见两岸群山依旧高 

 
sǒng 入云,雄伟险jùn,只是奔腾咆xiào得大江没有了往日的喧xiāo。 
2、 下面有两组默写,请你选择最有把握的一组来做。(要求:书写规范、整洁、美观。2分)
A组:(1)闲来垂钓碧溪上,                    。
(2)东篱把酒黄昏后,                    。
(3)问渠哪得清如许,                    。 
B组:(1)              ,白云千载空悠悠。
           (2)半卷红旗临易水,               。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禽流感疫情慢慢的被控制住了。
(B)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兴趣。
(D) 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4、下列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小学、初中课文除外)(2分)
例:《红楼梦》葫芦僧断案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5、 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说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2分)
材料一: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城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国有四个集团军、一个装甲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月17日,德军集中100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没,损失官兵150万人。
二、 阅读(共40分)(一)(8分)(每小题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虽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时先主屯新野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D、咨臣以当世之事
高可二黍许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7、下列句中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虽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E、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以光先帝遗德   H、以塞忠谏之路也
8、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乙文:                                                                    
  
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12分)         半亩方塘
○1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不远处的那半亩方塘,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她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她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民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萧萧暮雨也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浊水,更是归流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地,而将明净奉献田园。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融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秋天也会奉献出玉臂式的荷藕……
⑤只要有田野,就会有方塘,长着 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0、文中两处                    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2) 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3) 人们就会抽取 方塘一年的积蓄
(4) 方塘让人们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A)(1)(3)  (B)(2)(3)   (C)(1)(4)  (D)(2)(4)
11、注意对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析每组中两个句子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含义。(4分,每一小题2分)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展开余下试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的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不超过20字)(2分)
只要有一粒种子,她(松树)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的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13、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它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园”,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4分)             
                                                          
                                                      
                                                                                     
(三)(8分)                
(甲)香蕉 不仅甘香可口,而且营养十分全面、丰富, 从营养价值来看可称水果之王。营养化学的实验研究证明,香蕉所含的维生素B1、卫生素B2、尼克酸分别是苹果的3倍、5倍、7倍;胡萝卜素和铁含量分别是苹果的3倍;磷的含量是苹果的4倍,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达苹果的6倍。英国谚语说:“每天吃一苹果,不用找医生。”说的是多吃苹果有益健康;但是营养成分与香蕉一比,苹果就相形见绌了。香蕉也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能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现今非洲、亚洲一些热带地区,人们常年以生、熟香蕉为食,体格普遍健壮。
(乙)香蕉还有其他价值。明代《本草纲目》说甘蕉(即香蕉)“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止咳润肺。”《本草本原》说它“止咳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胜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民间用香蕉根、茎、叶捣烂绞汁外用治牙痛、疖肿,用香蕉花治“心痹痛”。国人一向把香蕉当作止咳润肺,治便秘、痔疮出血,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食疗佳品。
在国外,也早已有人进行用香蕉治疗疾病的研究。美国迈尔斯医生研究证明香蕉是肾病人的理想食品。爱德医生还将香蕉和牛奶混合制成锅粥作为治疗肾病的辅助药物。
14、指出甲、乙两文说明对象与内容的共同点或不同点。(2分)
                                                                      
                                                                 
15、请分别从营养“全面”和“丰富”两个方面概括甲文有关材料的内容。(4分)
(1) 说它“营养”全面,是因为                              
                                                            
(2) 说它“营养”丰富,是因为                             
                                                          
16、上面两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分)
                                                                         
                                                               
(四)(12分,每个小题2分)
风格与耐性
一位著名建筑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古建筑使用石头建造的而我们的古建筑都是用的木头?这是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在建筑界曾经引起过一些专家的思考。我曾翻阅过有关资料,大多是从建筑材料和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的。因为我们古时的建筑都在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是没有石料的,所以按照就地取材的方便就选用了木材。西方的古城则建在有石料的地方,他们自然就选用了石头作为材料。但是,我觉得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民族的耐性或者就统治者的耐性来认识。


展开余下试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总是要焚毁一些宫殿重新建造自己的宫殿。一个皇帝的在位时间最长也不过几十年。作为皇帝,在登基前必须得建好宫殿,而在位期间又要建好陵园。这么繁重的建筑只有木制结构才可以完成。而西方的石头建筑是极费时日的,圣彼得广场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锤声不断,巴黎圣母院从动工到结束用了300 年的时间,可以想这是一种怎样的耐性!莫非我们的民族就一定比西方缺少耐性吗?说到底,还有一个为什么而建筑的问题。我们是为人而建筑,西方是为神而建筑,为神而建筑就比为人而建筑有着更多的耐性。这里面有一个崇高感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生产一种著名的小提琴,那是以阿马蒂家族命名的。从中世纪至今,他们一直恪守着制作工艺:备料选料一二十年,制琴大师亲自深入深山老林选材,砍伐、晾干、锯板、再晾干,起码也得十年才能使用。每把小提琴制作过程得一两年。
再看看维也纳的伯森多费尔钢琴,当初出自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李斯特使他们扬名。成为名牌后一百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传统手艺为主,生产一台专用三角钢琴工艺流程需要62个星期。我国近年来兴起的钢琴狂热,一个早晨就可以冒出几架钢琴厂,而年生产几百几千台的厂家也并不稀奇。对比一下,也是一个“为什么而造”的问题,一个是为了商业和音乐的崇高永恒;一个是为了纯粹的经济效益,多赚快赚。
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名牌名优金奖,到处充斥着正宗祖传什么的,可是,我们恰恰丢弃了祖辈就不怎么多的耐性。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一个人没有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一个民族缺乏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民族。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 为神而建筑就比为人而建筑有着更多的耐性
② 从中世纪至今,他们一直恪守着制作工艺。
 
18、为什么西方的古建筑是用石头建筑的而我们的古建筑都是用的木头?(2分)
19、为什么西方人比我们更具耐性?(2分)
20、阅读文章第二段,联系我国的古代史,请你举出几个和朝代或统治者有关系的建筑。(2分)
21、如何理解“一个人没有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一个民族缺乏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民族”?(2分)
22、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请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方法这两方面任选其一提出一个问题,并加以解答。(2分)
三、作文  (50分)
请以“热门话题”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02.102.138.4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竞赛试卷
相关:关于“初四语文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