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285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5]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根据教科书,默写上句或下句。(任选五句。5分)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⑤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⑦怨不在大, ;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⑧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2.仿照下面的语句,用“无论……,无论……,还是……,都……”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4分。字数100左右)
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浏览完整试题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1)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 。
4.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各续写一个句子。(3分)
要求: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各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能分出许多层次。
. ,是草丛中流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10分)
①(抗击“非典)这一胜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②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受考验,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甲]众志成chénɡ( )、群防群控,开展了一场[乙]声势hào( )大的人民战争;地方和军队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奋不顾身、[丙]顽强拼bó( ),组成了战胜非典的强大突击队。③国际社会也对我国的防治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④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⑤我们要继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丁]毫不松xiè( )地抓好经常性防治措施的落实,坚决防范疫情再次发生。⑥同时,要认真总结抗击非典工作的宝贵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及干部思想作风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建设,切实改进有关工作,切实转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⑦这次抗击非典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我们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5.为文中拼音处,填写恰当的汉字。(2分)
甲.众志成chénɡ( ) 乙.声势hào( )大
丙.顽强拼bó( ) 丁.毫不松xiè( )
6.在文段中起承上启下的过度句是:( )(2分)
A.第③句 B.第④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7.下面对文段有关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句与第②句是承接关系
B.第①、②句与第③句是并列关系
C.第⑤句与第⑥句是转折关系
D.第⑤⑥句与第⑦句是递近关系
8.这段文字论证的论点是( ) (3分)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⑦句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8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后面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奋六世之余烈 / 兴高采烈 B.振长策而御宇内 / 振臂一呼
C.履至尊而制六合 / 如履薄冰 D.收天下之兵 / 兵贵神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吞二周而亡诸侯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执鞭而临之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然后践华为城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1.下面最能表现秦国兵将骄横的一句是:( )(2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2.下面对文段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概述秦始皇丰功伟绩的形成经过。
B.概述万世永固的秦国帝业的来历。
C.概述秦始皇的武力开拓和严酷统治。
展开余下试题
D.概述秦国的发展及其强大的经过。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7分)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盘游:
(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简能而任之 译文:
(2)仁者播其惠 译文:
15.你认为文中的“十思”,哪一条最有现实意义?并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题。(20分)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便叫金钏儿的母亲来拿了去。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16.文中“宝钗便不好提这事”的“这事”具体指什么事?请用一句话准确叙述出事件、
原因及结果。(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17.第一段中袭人和宝钗同时听到“跳井”事件,但是二人的反映却不相同。分别说说二
人的反映,并由此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6分)
答:袭人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
宝钗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
展开余下试题
18.从宝钗与王夫人的对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6分)
答:王夫人的性格特点是: ;
宝钗的性格特点是: 。
19.“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
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
明白。”中王夫人为什么“掩了口不说了”?宝钗“早知觉了八分”,她知道了什么?
(4分)
答:
五、作文(40分)(两题任选其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多个朋友开条路,得罪个人找堵墙。(中国俗语)
&n
上一篇: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wps
下一篇:
初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粤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