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9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04-05年上学期高二语文同步优化测试(期中测试A卷)(
期中测试(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II卷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II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骏马  竣工  险峻  怙恶不悛  逡巡不前
B.悔悟  草莓  敏捷  晦涩难懂  诲人不倦
C.幡然  藩篱  蕃息  翻云覆雨  龙蟠凤逸
D.基础  茁壮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解析】考查汉字的字音。A项“骏”“竣”“峻”均读“jùn”.“悛”读“quān”。“逡”读“qūn”。B项“悔”读“huǔ”。“莓”读“ méi”。“敏”读“mǐn”。“晦”“诲”读
“huì”。C项“幡”“藩”“翻”读“fān”。“蕃”读“fán”。“蟠”读“pán”。D项“础”“茁”“拙”“咄”“绌”分别读“chǔ”“zhuó”“zhuō”“duō”“chù”。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间谍  喋喋不休  纱锭  露出破绽
B.谙习  万马齐喑 辨析  唯物辩证
C.辐射  幅员辽阔  圆梦  世外桃园
D.蜻蜓  山清水秀  松弛  风驰电掣
【解析】考查汉字的字形。“世外桃园”中的“园”应为“源”。
【答案】C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审定(审查、决定) 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估量形势)
审慎(周密、谨慎)  博学审问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
B.消沉(情绪低落)    烟消云散(像烟雾浮云一样很快消散)
消气(平息怒气)    冰消瓦解(冰块破碎后马上消失)
C.形迹(举止和神色)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于天下)
行迹(行动的踪迹)  畏影恶迹(害怕自己的难看的影子和足迹)
D.处置(处理或发落)  泰然处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沉着镇定地对待)
处事(处理事务)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策划谋算)
【解析】考查词语意义的解释。A项“审时度势”为“观察或了解时机,估量形势”;B项“冰消瓦解”为“冰块消融,瓦器破碎”C项“畏影恶迹”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官场上一干就是十五年,李向廉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
B.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B.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C.2002年NBA新秀状元姚明在1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第一次和全美观众见      
面,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又一名中国篮球队员在NBA粉墨登场了。
【解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B项“叹为观止”是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C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D项“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讽刺意味,感情色彩不当。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A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茶馆          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很兴隆。
②韩日两国考虑到世界杯决赛期间的安全问题,在每个赛场的出入口增加了有关检查手续,球迷们侧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          规定得过于烦琐。
③整座城市那么大,          我又不知道他的详细住址,很难找到他。
A.固然   不免      何况
B.虽然   不免      况且
C.固然   未免      况且
D.虽然   未免      何况
【解析】考查虚词的正确用法。“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语气较轻,“虽然”一般用于前半句,后半句往往用“可是、但是”配对表转折,语气较重;“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之意,“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何况”常与表让步的“尚且”“都”相呼应,且有对比性,一般用在反问句中。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走过了十年开拓进取的路程。 
C.采取各种办法培养餐饮业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我公司的当务之急。 
D.市领导在检查某市属国营企业工作时,提醒他们要向竞争对手南方企业学习。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A项应在“议论文”后加上“是否”;B项中“为了”改为“为”;C项中“培养”改为“提高”。
【答案】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l0题。(12分,每小题3分),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7.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解析】引人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须及时行乐的思想。
【答案】C
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解析】“尚武”与“轻儒”是一正一反的对举关系,共同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项说“对‘轻儒”’是错误的。
【答案】D
9.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
A. 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解析】A、C、D三项均为以偏概全。
【答案】B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解析】文中只是说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不能规范和束缚任侠精神,不能就此推断任侠精神是从这三种意识形态中发展起来的。
【答案】C
第Ⅱ卷(共70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l~13题。(8分)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相、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日:“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
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日:“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日:“汲黯何如人哉?”助日:“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日:“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
任气节,内行修洁            
士亦以此不附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答案】修善    归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上常赐告者数
译文:                       
奈辱朝廷何!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答案】武帝曾经多次特许他休假。(重点词,赐,告)
使朝廷受到屈辱怎么办!(重点词,辱,使之辱,奈何)
13.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朝廷君臣敬畏汲黯的原因
                             。(2分)
【解析】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答案】秉正敢言。
四、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宋艺术论(节选)
                   廖     奔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狭小的一代。尽管汉唐辽阔幅城的掠影还飘荡在回忆里,但已转化为宋人心理上挥之为运河的悲凉情结。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软弱的王朝,它使宋人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理想。
与宋朝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宋代的艺术特质也向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发展,形成新的审美思潮,它决定了宋朝一代艺术的成就,也影响了后世的历代艺术。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苍茫浑灏,不再是炽热情感的发扬蹈厉、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造境的波涛起伏、汹涌澎湃,而是对某种心灵的精神透妙的关照,对某种人生况味的谨慎细腻的品味,这是识尽愁滋味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旷达、超然、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的折光。宋代艺术在形貌上不取丰腴雄硕而取瘦削矍铄,在气质上不取浅表声容而取深潜意态,在神韵上不取春华之精而取秋叶之容。它就如同汇集了千万条溪流之后的湖水,消失了激流漩涡,沉溺了浪音涛声,托浮而出的饱胀、平静、澄清的水面,就是一种清波容与、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从而,意境、神韵就成为宋代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与特色。
宋人爱讲意境、韵味,追求一种由外物形象自然触发而产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艺术品言外之意的追求,自然就酝酿了宋代文人把“逸品”视为最上品的审美准则。所谓逸品,就是在于造化、师于自然之上,作品还能够放逸出一股超尘脱俗之气,透视出深沉的人生况味与历史领悟。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把逸品放在神、妙、能品之上,反映了宋代审美趋势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变化。
对于意境、韵味的追求,势必导致艺术风格趋于平静幽淡。传世宋人山水,无一不体现出淡泊静谧、幽深邈远的浓郁意境,其题材多为雪景寒林、渔村小雪、秋江暝泊、烟岚萧寺、寒江独钓等等,透示出悠远、静谧、闲适、疏淡的意境,追求一种旷远晴空、远离人世超尘脱俗感,其中又以水墨山水画为主流,更为突出萧索寥落的空寂感,物化出天人相容、物我两忘的人生哲理,染有浓郁的禅意道心。
  典雅平淡是宋代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宋瓷又最能代表它的这一风格。宋瓷的造型质朴平易,很少有繁缛的装饰,色彩晶莹透彻、清淡纯一,这种风格从南清北白的五代十国时即已奠定,类银类雪的那窑瓷、似冰似玉的越窑瓷成为宋瓷最好的先声。尽管在瓷质、釉料和色彩上,各地宋瓷的风格诡谲多变,但清纯雅洁,却是它们一致的趋势,无论是汝窑瓷的天青葱绿,宫窑瓷的古典雅洁,哥窑瓷的粉清开片,钧窑瓷的乳光焰红,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宋瓷这一突出的风格特征。宋瓷可以说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真正达到了雅淡清淳的艺术境界。宋瓷艺术特征在宋代艺术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平淡典雅是宋代一切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节选自《文艺研究》2002年第一期)
14.本文论宋代艺术,开篇却由宋代的版图和国力谈起, 意在说明什么?(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答案】勾勒宋代艺术发展的外部环境(或社会环境)。
15.简述宋代审美情感追求的具体表现。(3分)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文章第2段中“宋人的审美情感……取秋叶之容”一节可以得出。
 【答案】对心灵情感的关照,对情感意绪的辨察,对人生况味的品味。
16.请任以两种宋代艺术形式为例,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艺术追求。(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的理解。由文章第3段可知文中的“艺术品”就是指诗文而言,由第4段可知文中“宋人山水”即宋代山水画,由第5段可知宋瓷的艺术追求。
【答案】①宋代诗文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②宋代山水画追求超尘脱俗感;
③宋瓷追求雅淡清淳。(以上答出任何两点即可)
17.对这篇文艺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宋代的时代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宋代艺术特质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


展开余下试题B. 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不仅影响了宋代以及后世的艺术发展,还导致了旷达、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的产生。
C. 被宋代文人视为最上品的“逸品”,其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注重“表现”和“写意”。
D. 宋代的山水题材多为悲凉萧索孤寂之景,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佛道思想。
E. 宋代艺术将典雅平淡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传世的各类宋代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体现质朴、平易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想及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B项中“旷达、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 不是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所导致的;D项中“宣扬… 佛教思想”属于曲解;E项错在表达的绝对化上。
【答案】AC 
五、(8分,每小题4分)
18.根据语境,续写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李白是中国古代一流的大诗人,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更应该会背会写。考生平日应养成背诵名句名篇的好习惯,同时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以避免考场上背得出却写不对的尴尬。
【答案】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1)中“随金鼓”“抱玉鞍”突出了随时备战的紧张的军旅生活;用“无花”“未曾看”“晓战”“宵眠”等词突出生活环境的艰苦。(2)中末两句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之精神。在此基础上整首诗表现出将士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答案】(1)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2)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发向上、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意思对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六、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甘肃省某县在西北地区历年来考上名牌大学人数多,而该县又是我国最穷的扶贫县之一,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前年,该县两位囊括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并分别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动情地谈起读书的艰辛、同学的不幸:一位同学的母亲为支持儿子上学,悄悄到远方去乞讨,做了几年乞丐;一位父亲步行几十公里来学校,背着近百斤粮食,带来孩子的母亲几个月拔菜挣来的12.5元,而这位同学最后还是辍学回去种田,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说起这些,两位同学不禁潸然泪下,听者也无不受到巨大的震撼。
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04-05年上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