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69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9]
八年级第二单元习题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班级:八( ) 姓名: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蹊跷qīqiāo玄xián虚 B.嫣yān红 圣诞dàn
C.机械jiè 草坪píng D.卵ruǎn石 感慨kǎi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蹊跷:奇怪。 B.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C.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D.踏访:步行去探访。
3.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ī) 赚(zuàn)
4、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
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性人物。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6、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泊秦淮》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中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4’
二、阅读理解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线的字 8’
(1)欣然起行 ( )( ) (2)念无与乐者( )
浏览完整试题
(3)遂至承天寺( ) (4)怀民亦未寝( )
(5)相与步于中庭(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翻译下列句子:4’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境界,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完全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2’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7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2’
8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
9、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0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 2’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二)……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能性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长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
2从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2’
3朋友虽久居海外,仍称自己的儿子是“小子”,女儿是“姑娘”,用一句唐诗来概括这种情景。2’
4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就”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
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⑵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⑶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⑷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作用:(2分)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6“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2分)
7.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5分)
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
②
8.文中友人到了外国,要“我”从中国带几颗枣核,而且把家里也布置得像以前在家乡的模样,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9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我——我——”
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给加线字注音。 祈祷( )惨白( ) 哽住( ) 3’
2.在______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3’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3’
展开余下试题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3’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2’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8.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2’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
10.第二天,普鲁士侵略者带来了一位德语教师,小弗郎士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话。150字以上。 8’ (222.186.112.202)"
上一篇: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
2006年高二语文9月考试卷(必修五全册)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八年级第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