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50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0]
2006年高二语文9月考试卷(必修五全册)
"翁源第一高级中学
2006——2007上学年9月份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0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
㈠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4小题,共8分)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骓不逝兮可奈何,                 ?(项羽《垓下歌》)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李密《陈情表》)
③樊哙曰:“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              ,花城柳暗愁杀人。(李贺《三月》)
              ,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到韶山》)
(二)古诗阅读(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归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山中寡妇》首联明确交代了丈夫的死因之后,用白描手法从       和       两个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颈联(第三联)中又从       和       两个方面写出她艰难穷苦的生活。(2分)
(2)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尾联(第四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4分)
                                                                           
                                                                           
                                                                                                                                                                                        ㈢文言文阅读(20分)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9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选自《鸿门宴》)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运  
    D.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部敢言      戚:忧愁
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分)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11分)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选自《梁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亲戚:内外亲属
B.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
C.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与:跟,介词
D.僧珍常导以卤簿          导:引导,带
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3分)
                                                                         
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3分)
                                                                        
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僧珍曰:“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㈠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徐迅
①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
②一个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边斜靠着一根锃亮的竹拐杖。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里的旧镜头。阳光不老,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但父亲不见了。如今,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落落的,如我空落落的心。泪水爬出我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的晶莹,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着我。阳光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又依然照亮那里,如泻地的一摊水银,成为我面前不会消逝的最坚硬的事物之一。
③“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们也最多。冬天里,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开始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了……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毕毕剥剥,满嘴流油。通常,他们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郎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捂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
④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人们,在他们的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太阳底下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的秘密:一定是额头皱纹里隐逸着的生命的苦涩需要在阳光下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下曝晒一番;抑或身上流动缓慢的血液必须与阳光勾兑与打通,才会使他们更加舒展、坦荡、明媚。也可能他们想得更远,无边无际的黑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因为,不仅一颗晦涩的心需要阳光的照耀;一颗纯净的心,也同样需要阳光的映照。最后,阳光收拾走了许多谜底,父亲肉体生命的消逝正如阳光的消逝一样。


展开余下试题⑤“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这是一位俄罗斯诗人的诗句。写这诗的巴尔蒙特这时仿佛就象一个婴儿,在春天里降生时一睁眼,就看到了温煦的阳光。他身上泛着金黄的绒毛。的确,阳光可以渗透所有的语言,但无法谛听;阳光像一块黄金可以让人贪婪地攫取,但无法永远占有;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却无法为一个人永远开放。剩下的你只有看看的份了!阳光照耀的日子,生活明净得一览无余,纤毫毕现;阳光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这些人们都可以看到,因此也体会出阳光本身充满的慈祥、温暖、仁爱和平静。果然,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又多了一张陌生而嘶哑的喉咙。那陌生的嘴角牵动乡村的最后一缕阳光,仿佛是在向阳光做着永别。我想,一个阳光铺就的舞台,父亲和他的乡亲裁剪着一块阳光的绸缎,然后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幸福地睡去了。
⑥但丁说:“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神曲•天堂》)仅仅默念着这一句,我的心绪在阳光下就显得一派苍茫。
(摘自《福建文学》2003年第2期)  
8.下列对文章的评述,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老人们喜欢聚在阳光最多的地方,打捞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拉家常,反映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无聊寂寞。
B.本文语言表达感情充沛,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得全文读来如一条叮咚流淌的清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C.作者写父亲去世后的失落感,写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写仿佛是在向阳光做着永别。在字里行间表露出对生命的无奈。
D.本文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细腻而又生动地抒写了对父亲、对故乡的深刻思念,就像那阳光一样挥之不去。阳光照得愈多,亲情乡情愈是浓烈。
E.文中写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作者写狗舒服自在的神态,是为了烘托老人们幸福陶然的心境。
F.温煦的阳光充满暖意,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对阳光充满了虔诚和膜拜的敬意。 
9.父亲和老人们为什么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请分别列出3条理由。(每条最多15字)(6分)
   ①                                                                           
   ②                                                                           
   ③                                                                           
10.请分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1.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但丁的话,用意何在?(2分)
                                                                                
                                                                                                                                                          
㈡实用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12~13题。
歌声传出难民营
“太阳给我们光明,月亮给我们宁静,我们在森林里奔跑,蝴蝶在我们身边飞舞,朋友们,让我们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在科伦坡以南约100公里处泰尔瓦塔海啸难民营的一个简陋帐篷里,当地的孩子们、来自科伦坡的同龄人,以及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共同唱起了这首动听的僧伽罗语歌曲——《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13岁的舒兰•吉卡泪流满面,因为歌声让她想起了被海啸夺去生命的同学们,想起了已经逝去的亲友,他们永远无法和自己一起歌唱了。一曲终了,吉卡和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特卡莎•西松紧紧拥抱在一起。西松不停地安慰孩子说:“一切都会过去,生活会重新好起来!”
泰尔瓦塔,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斯里兰卡小渔村,因为海啸而闻名于世。在海啸中,这个约有500个家庭的渔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海啸中丧生,有35名孩子失去了母亲,23名孩子失去了父亲,17名孩子失去了双亲。房屋大量倒塌,绝大多数村民赖以维生的渔船也被破坏殆尽。海啸改变了很多村民对大海的看法,有人对夺去亲友生命的大海感到愤怒,有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人因为难以面对灾后的惨象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展开余下试题特卡莎•西松说,她和她的39名同事自愿来到这里,目的就是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克服眼前的困难,除去海啸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一顶帐篷下,记者看到十几个孩子和西松并肩坐在凳子上围成一圈,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西松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
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游戏的另一项内容,是大人牵着孩子们的手,孩子们互相牵着手,手拉手走出昏暗的难民营,来到阳光下。大人们不停地告诉身后的孩子:“拉紧手,往前走!” 
和西松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本地的志愿者。他们细心地跟着心理医生做每一件事。西松说,她和同事们在这里的时间毕竟有限,她们将把心理辅导的技能传授给本地志愿者。她们走后,这些志愿者会将心理辅导工作继续下去,帮助孩子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17岁的伊莎拉•瑙杜纳是科伦坡一所中学的学生。听说西松和她的同事们来给灾区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她立即决定跟着她们到灾区,义务担当僧伽罗语翻译。她说,海啸对斯里兰卡人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但海啸让斯里兰卡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也让斯里兰卡更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她从中看到了斯里兰卡的未来和希望。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这篇通讯报道的事件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后,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在斯里兰卡当地志愿者的协助下,为经历海啸打击的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与他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B. 这次海啸是一次突发性的灾难,顷刻之间就夺去了斯里兰卡泰尔瓦塔村孩子们的亲友、房子……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C. 心理医生西松和她的同事们以及当地志愿者不分国界,团结互助,义务为灾区的孩子们提供帮助,他们的爱心行动令人感动。
D. 这篇通讯以《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一曲开头,既描述了西松进行心理辅导的情景,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为全文营造了和谐亲切的氛围。
E. 第四段的“手拉手”游戏,引导孩子们不要总是躲在昏暗的难民营里悲伤流泪,而要走到阳光下,转移注意力,锻炼好身体,除去心理阴影。
F. 这篇通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灾难是极大的不幸,但它可以使人们团结起来,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这正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13.(1)这篇通讯中在报道哪些人物时既用了人数又用了人名?请列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材料。(5分)
(2)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7分)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80分)
三、语言表达(共20分)
1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  勿庸置疑    矫健多姿    厉兵秣马    猖厥
B.  鳞次栉比    暴殄天物    为虎作伥    踱步
C.  悲恸欲绝    揠旗息鼓    风云变换    俯瞰
D.  断壁残垣    好高鹜远    天堑通途    慰藉
15.下列各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2006年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