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8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7]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1——4题  
重读《阿房宫赋》有感 
   我幼年读过《阿房宫赋》这篇文章,但不求甚解。最近,我又反复读了它,特别觉得尾段总结得实在好: ①  
   战国、秦汉之际,是我国历史上 ② a 的年代,留给人们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赋文尾段首先断然指出:“ ③ a ”。作者认为六国之灭和秦之族灭,都不是外部原因,而是六国和秦的自身原因,都是 ② b 。同时,作者并没有排斥外部原因。如这里的“非秦也”、“非天下也”,后面的“足以拒秦”、“谁得而族灭”,指的都是外部原因。但是,作者在分析事变发生的主客观因素时,强调起决定作用的是六国和秦的主观原因,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当时可以说是了不起的。即是今天来看,也是合乎辩证法的。 
   在分析六国之灭和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时,作者指出:“③ b ”实际上这是古已有之的“民本”思想。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懂得,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任何政治上比较“清明”或“圣君贤相”统治的时代,不会有真正的“爱民”。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实行真正的爱民。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古语至今仍然起着 ② c 的作用。 
   作者接着用了四个“哀”字,一层深似一层。既醒目,又引人深思。历史就是那样无情。秦国破灭,迅即 ② d ,还来不及总结历史的教训,就落了个“不暇自哀”的下场,只好留给“后人哀之”。作者进一步申述,如若后来的统治者仅仅停留在“哀之”的表面,而不去作历史的借鉴,不去吸取历史的教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就会重演,就会重蹈秦亡的覆辙。这里重点突出的用了一个“鉴”字,而且尖锐的指出了“不鉴”的可怕后果。画龙点睛,一字千金。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教训啊! 
     ④  
   历史虽然不能简单的类比,但是历史的、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是必须借鉴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佳作,除了它的艺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它那丰富的思想内容,这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千多年前,作者就能提出上述光辉的思想,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如今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赋予它新意,可望起到古为今用的功效。 
1.填入①处的空缺处,恰切的一句话是: 
A.它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度,高度地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B.它既高度地概括了秦和六国兴衰的历史教训,又富有深奥的哲理 
C.它深刻地描画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揭示了悲剧的本质、意义 
D.它既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又寄托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2.选出适合②a、②b、②c、②d空缺处的成语(只写字母) 
A.土崩瓦解 B.浅斟细嚼 C.如坐炊甑 D.戎马倥偬 E.咎由自取 F.自取灭亡 G.警钟长鸣 H.摧枯拉朽 
答:②a ②b ②c ②d  
3.③a、③b两处空缺处的引文分别是: 
③a:  
③b:  
4.下面这段话应填入④处,它的顺序被打乱了,请重新调整顺序,并填入后面括号中。 
①《甲申三百年祭》,也不是郭老随便写的. 


浏览完整试题②好了疮疤忘了疼,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③当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越要密切联系群众。 
④“载舟覆舟”绝非妄言。 
( )( )( )( ) 
答案: 
本练习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阅读是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要开阔,利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特别要提醒的是背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
1.答案: B 
解题思路:
该题是对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概括,因为是选择题,可以排除答案,难度也就相应降低了。 A项“再现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度”与内容不符; C项也没有“深刻地描画了秦王朝覆灭的
历史悲剧”,这是扩大了范围; D项“它既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又寄托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也与内容不符。
2.答案:②a D ②b E ②c G ②d A
解题思路:
②a 此项考查的是历史常识,“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的时代,能够体现这个特征的只有D;②b 此项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在“咎由自取”与“自取灭亡”之间,“咎由自取”不但包括秦的灭亡这个结果,而且还包括后人对秦朝统治者的指责,所以选“咎由自取”更符合文意;②c 此项考查的应该属于文意理解; ②d 此项考查的也是近义词辨析,“摧枯拉朽”应该是从外部力量上说,“土崩瓦解”应该是从事物的内部说,所以“土崩瓦解”更符合语意。
3.答案: 
③a:灭六国者……非天下也
③b:使六国各爱其人……谁得而族灭也
解题思路:
③a、③b两处空缺处的引文,在填空后面的分析中都有内容的暗示,只要在课堂上稍微用心,或者稍具历史常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4.答案: ④ ① ③ ②
解题思路:
排序题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此处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 ①中有个“也”,所以①不可能排第一位,②是结论性的句子,故应该排列在最后,④与①呼应, ③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二 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有禁必止,有令必行 
   新年伊始,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一次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作出了专项部署。这是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紧急动员起来。采取坚决措施,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下来。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成为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应当承认,近些年来,我们对“减轻”问题一直很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整治,使得这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积弊甚深,根治起来难度很大,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党中央、国务院于去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部署,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久减不轻,久治不除的学生过重负担问题,与当前我们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称,成了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此害不除,其后患无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决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它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21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大而言之,这项工作事关我们民族的未来,事关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和全局来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领导干部,要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克服畏难情绪,真抓严管,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来。要有禁必止,有令必行。今后,哪个地方、部门和学校加重了学生负担,就需要从哪里的领导查起,予以揭露曝光,并对有关责任人严加查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通报制度,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社会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抓住重点,就一定能够把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症彻底治好,为培养一代合格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所谓“减负”工作所指的“减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减负”具体是指学生□□□□□□□□□□□□□□□□□(17个字以内)。 
2、细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这句话,回答: 
①“减负”的重要性如何理解? 
答: 
② “减负”为什么有艰巨性? 
答:  
③为什么说“减负”工作有紧迫性? 
答: 
3、文章把学生负担过重比喻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根据你自己的体会回答: 
答: 
4、文章用“有禁必止,有令必行”,这个成语作标题,它的效果是什么?请您试作分析。 
答:  
答案:
阅读议论文,体味语句的内涵和语气特别重要。
1、答案:
“减负”具体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解题思路:
这里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要注意抓关键句子。
2、答案:
①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21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 
② 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 。
③这一问题积弊甚深,根治起来难度很大,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解题思路:
这里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表达能力。
3、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负担过重,而且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学生没有时间,也不允许搞其他活动。同时,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不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文章把学生负担过重比喻为“拦路虎”也有强调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大的意思。人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改变现状,任重道远。
解题思路:
这里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表达能力。答案应该注意三个点:首先,“课堂教学代替一切,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学生没有时间,也不允许搞其他活动”;其次,“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不能全面发展”;再次,“拦路虎”的含义解说。答案合理即可。
4、答案:
不仅简洁明确,而且语气恳切,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有警策作用。
解题思路:
这里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感悟。回答问题注意抓住议论文语言特点来分析即可。 (222.245.98.15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三语文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