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89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9]
九年级上期中试卷
"古城初中2006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悖谬 bó  疮痍 chāng  阔绰 chuò 谄媚 chǎn
B.东隅 yú  擅自 shàn   珍羞 xiū  探看 kān 
C.珍摄shè  狡黠 xié    熟稔 rěn  脱臼 qiǔ
D.绮户 qí  挑剔 tì     涅槃 bán  猗郁 y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浮想联翩      倔强挺立     妙手偶得      了截爽直      纵横决荡
B、繁荣昌盛      坦荡如底     望洋兴叹      欣然自喜      驰然而卧
C、急不暇择      黄绿错综     无穷溃也      潜滋暗长      傲然耸立
D、似水流年      妙龄十八     泰然自若      庭院涌道      果实累累
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使这位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B、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真叫人目不暇接。
C、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在天文学方面,崭露头角。
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4.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 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5.阅读下面文字,把文后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                ,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浏览完整试题A、《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盲目自信 、讳疾忌医的人。从他身上能吸取不少教训。如: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等。
B、《秋水》这则寓言故事可以包含如下道理:(1)人贵有自知之明  (2)知耻近于勇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自大由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C、《泊秦淮》中的“后庭花”指南朝后主陈叔宝所作艳曲《玉树后庭花》。作者写“商女”“犹唱”,有力地抨击了那些不知国家兴亡的歌女和沉湎酒色、碌碌无为的读书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D、《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结尾写“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可做这样的理解:(1)从思想内容上看,写愚公愿望得以实现,用事实反驳了智叟的错误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2)从写作方法上看,借用神话故事,为文章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6分,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存的手段) B.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 ) 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2分)
A、人皆有之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D、呼尔而与之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文选自《孟子 》(作品),它和《论语》、《大学》、《春秋》合称“四书”。(2分)
B、本文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其中心论点可用四个字“舍生取义”概括。
C、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中的“得”在句中的意思是感激。
三、(14分)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取一个观点:(3分)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便事先派人去测量澭河,在浅处树立了标志。
不料后来澭水暴涨,水位升高。而楚军一无所知,夜半更深赶至岸边,仍按原来的标志偷渡,结果淹死一千多人,全军哗然大乱,如同房屋倒塌一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2.我县旅游部门计划评选“平武十大旅游景点”,请你以一个市民的身份推荐一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推荐理由。(不超过15字)(3分)

13诗歌赏析(4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四(8分) 
14.根据原文填写。
(1)、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的情势的句子是:              ,               。
(2)、在《泊秦淮》中,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是:      


展开余下试题                          ,                           。
(3)、在《无题》中,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
(4)、“                    ,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5)、在《秋水》一文中,表现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的句子是: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                         。
(6)孔子论述对待先进与落后的态度是:                ,                 。
(7)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
(8)士不可以不弘毅,                             。
五、阅读(20分)
(一)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的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了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5、第①段提出一个与敌论论点“                       ”完全对立的观点:“                        ”,从驳论的角度看,这是属于             (1.5分)
16、从全文看,第①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5分)
17、把下面相应的内容连线:(2分)
埋头苦干的人      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有益贡献的知识分子
为民请命的人      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
舍身求法的人      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18、第②段一组      句(修辞手法)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根据你的理解补出两个:如有              的人,有             的人。(1.5分)
19、第③段开头是一个         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5分)
 内容上:                                                  
 结构上:                                                  
(二)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展开余下试题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20.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1.5分)
                                                                          
                                                                           
21.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5分)
                                                                          
                                                                          
22.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2分)
                                                                          
                                                       &n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上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