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18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一 夯实基础(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横线上。(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______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__   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_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__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2 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6分,其中前5题必做,后两题选做一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共沾巾。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一文中表现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人才出现的客观条件是使他经受艰苦的磨难,这样所要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他那矫揉造作的谈话方法,令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厌恶。
B.柯蓝写黄山的石、松、云、日、泉,着力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
C.《十面埋伏》的场景布置,灯光效果,堪称一绝,真是美轮美奂。
D.气象卫星虽然还不能为人类呼风唤雨,但是人们可以凭借卫星云图“指云报雨”。
4.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 选做3题)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在评价“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时说,②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成功,③标志着我国突破和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④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⑤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震国威的又一伟大成绩,⑥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
⑴第②句中        应改为          。
⑵第③句中        应改为          。
⑶第⑤句中        应改为          。
⑷第⑥句        的后面应补充词语          。
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3分)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8日在记者会上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性质严重,中国人民对他的这种言而无信并伤害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行为深感愤慨。孔泉在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政府对待靖国神社的立场和态度非常明确,即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 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们认为,无论小泉首相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改变他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中方理所当然地要做出强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运用(2分)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浏览完整试题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4分)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0,000  672,000 
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快乐阅读(51分)
(一)写给秋天    罗兰(14分)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萧萧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深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记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四辑)
8.本文的作者是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写秋天的,纵观全文,概述一下,作者为什么“爱秋天”、“礼赞秋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秋天是四季中颇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季节,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上,而是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试根据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作者从秋天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非常相似,仔细品味却又不同,试述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两句话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读了全文,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处?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说出你喜欢它们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历来文人墨客写尽秋之风采、秋之神韵,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两句写秋的诗句。(2分)(多写一句加1分,最多可加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14分)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展开余下试题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13.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文中“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人与集体 (10分)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这种主张说: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这就是说: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你瞧,这公式多妙! 
    检验一下: 
    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月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 
    假定:我们的人民在四大家族的压榨下,挣扎呻吟在死亡线上,人人都为自己,请问,还有没有人民的解放?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 
    假定:在向秀丽的工厂里,即将爆炸的那一危急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避免许多生命财产的毁灭? 
     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人人为大家吗? 
    必须改几个字:“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这才真正符合实际,这个“公式”才能成立。 
                                                                                            (魏巍《小驳论两则》) 
18.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加点的“四大家族”是指国民党时期“蒋、宋、孔、陈”,其中“蒋”“宋”分别指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仿照画线句式“假定:在……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再拟写两个事实论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观弈 (13分)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 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①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②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浅深。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 
  及病笃③,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④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kè)⑤然长逝。
 [注释]①弈秋:古代下棋高手,秋,人名。②颔:点头。
③笃:厉害。④何以:“以何”,凭什么。⑤溘:突然,忽然。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人皆神之____________    ②自诩______________
③及病笃______________    ④吾何尝有谱_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密谱,何以不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太史某的做法可取吗?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妙笔生花(55分 其中书写分5分)
25.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600字。


展开余下试题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2略。3  B    4 (1)把“成功”改为“完成”(2)把“实现”改为“掌握”(3)把“成绩”改为“成就”(4)“集中”后加“体现”5 中国人民对小泉参拜行为深感愤慨。6略 7(1)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2)略。
 (一)8.(1)、秋天的景色很美,使人感觉“安闲明澈”;(2)秋天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伴我度过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3)秋天具有超强的容忍性。9.(1)秋天教会了他“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2)秋天告诉他“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3)秋天使他懂得“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10.前者主要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主要是呼应开头,总结上文。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因为前者在开头,强调的重点是“你的信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则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秋的“智慧的低语”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前一问2分,后两问共2分,意对即可。11.选出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作者感情或自己的感悟等方面去分析。(视分析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等因素酌情给分。)12.示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等。
(二)13.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15万人伤亡。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导致海湾生态脆弱,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
14.列数据。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15.因为它表明了后面结论得出的前提,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确。
16.①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②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③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17.示例:我同意,因为随着人类兑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必将超出人们的抵御能力,最终将招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说“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回答不同意也可,但需说明理由)。
(三)18.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19.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20.蒋介石、宋子文。 21.略。   示例:“假定:在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的一霎间,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呢?
(四)22(1)以之为神,即认为他很神 (2)自夸,自我炫耀(3)等到(4)曾经 23,(1)我一生不与人下棋,所以我一生没有败过一次。(2)如果你没有密谱,为何你下棋从来不败呢?24提示:这种态度当然不可取,装摸作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没有任何意义;空谈不如实干,空谈者更没有资格批评实干的人。现实中如同太史这样的人并没有绝迹,大有人在。(理由充分即可)25、略。 (61.177.201.90)"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初三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