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6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2006年下期遂宁二中高一期中测试卷语文
"2006年下期遂宁二中高一期中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田文学
考试范围:第一、二、五单元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写在第Ⅰ、第Ⅱ卷规定的地方。
2.选出第Ⅰ卷各题的答案后,必须将其准确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沉淀(dìng)  干瘪(biě)  纤绳(qiān)  勒(lēi)进
B.屏(píng)息   霉菌(jūn)   发酵(jiào)   油腻(nì)
C.眷(juàn)属   蔬(shū)菜   绯(fēi)红    迷惘(wǎng)
D.稠(chóu)密  憩(xī)息    拥(yōng)抱   沼(zhǎo)泽
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情绪激动,如浪涛般高扬)
B.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踯蹰,我踯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C.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喻指不朽的荣誉和伟大的思想)
D.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3.对下列比喻句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月光比作流水,用动词“泻”和修辞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淡月辉映下的荷塘幽静幽美的景色。)
B.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霞的艳丽多姿。)
C.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把母亲在古园里寻找儿子比作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表达在儿子设想中的母亲寻找儿子的不易与焦灼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D.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把山比作花蕊,让人联想到山上白花盛开的动人景象,从而衬托出花丛之中的小屋之美。)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秦军/函陵,晋军/泛南。
C.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
B.我摇着轮椅进入园子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D.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B. 地坛的每一棵树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C.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你只有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
D. 园子衰败但并不荒芜。
7、下面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新月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诗派诗歌的影响,风格飘逸轻灵,代表作是《再别康桥》。


浏览完整试题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齐国史官左丘明。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9、与下列文字,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得多,收获得少。
B、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但是收获也多。
C、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收获太少。
D、让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10、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B、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算计别人,这是不仁道的。
1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 然后求谋臣与爪牙之士
B、 丈夫二十不取
C、 行李之往来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每小题2分)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亡者。”上曰:“若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②王必欲长王关中
A、①(dù)②(wáng)   B、①(duó)②(wàng)
C、①(duó)②(wáng)  D、①(dù)②(wàng)
13、与“不及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何闻信亡
B、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C、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选出与“上不我用”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B、上未之奇也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十年不收于国
15、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是:
A、韩信,国士无双。       B、信为治粟都尉。
C、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信数与何语,何奇之。
16、选出对萧何评价有误的一项:
A、慧眼识英雄    B求贤若渴    C因小失大    D雄才大略
三、现代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一)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它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它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7.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    )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第Ⅱ卷   (共1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1.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6分,每空1分)
①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 
③群臣吏民,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3.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一种修辞方法,故事则可以说明这种修辞产生的原理,请问:(4分)
句子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_____,与故事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故事: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24—13题。(7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4.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______,下半阕着重于______。(2分)
25.“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的境界(有删改)(20分)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28、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7分)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
 “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各限4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_______,
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29、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
个要素。(4分)
答:要素一: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要素二: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30、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3分)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32、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感情。字数可以删减(5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十六七岁正是多梦时节,这些梦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也有对某一方面发明创造的“异想天开”……这些梦都是美好的,它表现了一个中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请以“我的梦想”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21.237.222.17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下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