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44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4]
枣庄市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枣庄市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模拟1)
命题人:傅敏 祁有理 审核人:祁有理
2005.5.28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烧灼(zhuó) 盎然(àng) 祸起萧墙(xiāo) 通衢大道(qú)
B、华裔(yī) 盘诘(jié) 茕茕孑立(qíong) 玲珑剔透(tì)
C、煞白(shā) 纤绳(xiān) 接踵而至(zhǒng) 夷为平地(yí)
D、踬踣(bèi) 汗涔涔(cén)命途多舛(chǔan) 浩气四塞(sai)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搓手 爱代 迫不急待 听风就是雨
B、撤消 芜杂 无计于事 一锤子买卖
C、襁褓 精彩 难以置信 山不转水转
D、耗废 栗冽 全神贯注 赶鸭子上架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真理——“我们相信人类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这是显而易见的真理”。
B、经过美国朋友的努力,原告和法官理解了《刮痧》的治疗作用,撤消了原来的判决,许大同一家终于团聚了。
C、于是我说:“你好吗?格斯拉先生。你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D、本顿完全忽略了贾斯尼的反对声:“昆兰先生,你必须马上回答,是?还是不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就是不关心集体,每次班委有事找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蹊江谷地————————,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000米深的谷地。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已成为当前中华民族同甘共苦的主旋律,但——————也掺杂有些不和谐的音符。
A、推脱 考察 期间
B、推托 考查 期间
C、推托 考察 其间
D、推脱 考查 其间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和姚明,一个灵活,一个稳健,球路风格不同,但实力相当,可谓半斤八两,这场对抗赛一定有看头。
B、这座古代宫殿建造的真是腾蛟起凤呀!
C、多年的努力使他终于获得了提拔的机会,现在他已在政府要害部门任职,父亲欣慰地说:“你也算是升堂入室了。”
D、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为豪。
浏览完整试题
D、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正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人员最尊重, _____________ 而律师、银行管理人员、政府官员都有上升。显然,人们尽管尊重从事科研和教育的人,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更实际”、“更现实”的职业。
A、25.4%的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最好,但在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希望孩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比例只下降了8个百分点。
B、52.4%的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最好,但在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希望孩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比例上升了8个百分点。
C、52.4%的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最好,但在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希望孩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比例却下降了8个百分点。
D、25.4%的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最好,但在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希望孩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比例只下降了8个百分点。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国山川颂》的主要内容包括景物的描写和抒情两种。景物描写部分可以用平缓的叙事性语气朗诵,而抒情部分总体上用高亢的赞美语气来处理,要把奏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传达出来,要读出“颂”的味道。
B.在诵读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时要特别注意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第一层欲扬先抑,提出问题,第二层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利。这两层诵读时语气都应比较平稳,不卑不亢。
C.“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也哉!”在此句中“呜呼”,要突兀而起,读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哉”要适当重读,并且延长。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言辞恳切,字字珠玑,层次清晰,要言不繁。对马克思的评价中肯,格调沉痛而又激昂。
9、下列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
C、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蓝田/日暖/玉/生烟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存《楚辞》、《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
B、张溥,明代文学家。崇祯时组织“复社”,评判朝政。有《七录斋集》。
C、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D、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北宋词人,有《乐章集》。
第II卷(120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翻译下列句子,完成11——12题。(8分)
1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选自孙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庖丁解牛》,完成13——16题。(12分)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3、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族庖月更刀(众、一般;形容词)
B、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名词)
C、 善哉(好、妙;形容词)
D、 善刀而藏之(好好的;形容词)
14、下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B、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作为的意思。)
C、 ①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②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D、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从。)
15、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5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我知道新的一代的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展开余下试题
因此,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但它也使人微微感到,一些树木因生育过多而露出来的倦意。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么?你看它比荡漾在涟漪的春水上面的睡莲如何?
17、作者为什么要说“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所选文字回答,作者如何描写具有特色的四季景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段戏剧,完成19——20题。(5分)
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侍萍 旧衬衣?
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侍萍 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朴园 要哪一件?
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朴园 (惊愕)梅花?
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9、在节选部分中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这种变化,试分析侍萍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揣摩画线部分的潜台词,探究这些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性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节选文段,完成21——23题(10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极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
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⑶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聚,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⑷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上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⑸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⑹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⑺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句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⑻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了一点事,打了开楼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人们都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⑼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梭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⑽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的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港,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⑾再见吧,胡同。
1993年3月15日
21. 结合上下文,分析“远亲不如近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含义。(2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①“远亲不如近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阅读概括第⑷段,文中“大白菜文化”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作者是怎样阐述胡同文化的“精义”的?你从这种精义中悟出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名句名篇(20分)
2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⑴⑵题(4分)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平静的荣誉
都曾骗过我们一阵痴情,
去了,去了,啊,青春的欢愉,
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
然而,我们还有一个意愿
在心里燃烧:专制的迫害
正笼罩在头顶,我们都在
迫切地倾听着祖国的呼唤.
我们不安地为希望所折磨,
切盼着神圣的自由的来临,
就象是一个年轻的恋人
等待他的真情约会的一刻.
朋友啊!趁这颗正直的心还在蓬勃,
让我们倾注这整个心灵,
以它美丽的火焰献给祖国!
同志啊,相信吧:幸福的星
就要升起,放射迷人的光芒,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跃起,
而在专制政体的废墟上
我们的名字将被人铭记!
⑴如何理解“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这一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4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找出作者笔下具体描写声音的诗句,并结合学过的课文分析此句的表达技巧。(4分)
——————————————————————————————————————————————————————————————————————————————————————————————————————————————————————————————————————————————————————————————
26、宋词鉴赏(4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①行人: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②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⑴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在文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名句名篇默写(8分)
①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 ,—————————————, ,发其志士之悲哉?
③默写出孔子认为不应攻打颛臾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色惨淡, &
上一篇:
曹县一中2004------2005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枣庄市2004”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