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8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长清 国云平
一、 积累运用(12分)
1.按要求默写。(3分)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②自古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赵翼在《论诗》中表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2分)
2、 综合性学习(共3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提出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号召,各级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纷纷响应。下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一些具体举措,请从中归纳出“以人为本”的含义(3分)
材料一:政府,应对各类兜难事故,要不惜人力物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教育,为保护来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新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了有关对“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
材料三:商业,倡导顾客是上帝,规定超市里的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必须符合人们的购物习惯,便于人们拿取和识别。
材料四:交通,火车不断提迷,尽量让乘客节省时间;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增设公交车站点,微笑服务。
3、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4分)
,
《西游记》:
,
《水 浒》: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二)课内文言文
隆 中 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浏览完整试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8.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
(1)
(2)
(3)
9.简答: (2分)
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 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8~21题。(8分)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0.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宫室之美。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文:
13.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神秘的海啸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人海的河流逆流商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展开余下试题
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 (据《科技日报》等报刊有关报道综合整理)
14、感知说明内容—— 全文介绍了海啸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15、分析说明方法——第三自然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 么?还有哪一段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3分)
.
16、 味说明语言——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
②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17、发现与探究—— 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分)
②第三段中有一句话写了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你能找出这句话吗?(2分)
③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一:在迎接2005年到来时,一场印度洋大海啸猛烈地冲刷了这个舞台,唤起了人类惺惺相惜的本性。美国派出了航母战斗群,澳大利亚派出了军用飞机,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灾民;在欧洲,很多城市把过节买焰火的钱用来支援灾区,节日中的娱乐节目被削减,取而代之的是募捐广告,英国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大游行,维也纳金色大厅依然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游行和音乐会所得款项全部汇往灾区。有报道称,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款项现在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而且数目还在增加。
材料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抗灾救援的第一线。随着灾情的发展,中国不断追加援助资金,目前已达5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出钱出力,其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百姓。
(二)阅读《回不去的故乡》,完成第24—27题。(20分)
回不去的故乡
影子先生
回不去的,就是那个叫故乡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个叫故乡的地方。我一直不很清楚,故乡究竟应该是算你的出生地还是你成长的地方。而我在湘中的一个小城里出生,又在另一个小城里成长,两个小城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提起出生的那个小城,脑中就会自然浮现出一幅素淡的水墨画,画中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有一群嬉戏的孩子。在那里有我迷迷糊糊长大的童年,而那条河则是我童年里的乐园。那是条依山而下的小河,有着我唯一见过的青色的河滩,因为河沙都是青色的。河床伴着山行,有一处山突兀地鼓了出来,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风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形成了大人们天然的男女澡堂。上游是女子,下游是男子。当然,这对于我们小孩子自然是无所谓的,夏日的午后,我们三五成群的,躲过大人的眼光,结伴来到这片乐园。在河滩上玩沙丘,打水仗,在河中扎猛子,真正其乐无穷。
去往河边的路上要经过一片旷野,旷野边上长满了芦苇,毛茸茸的,在风中飘啊飘。赶到礼拜日,大人们心情好,偶尔也会带我们去小河上游摸螃蟹。螃蟹总是躲在大个的鹅卵石下,搬开大圆石头,就会看见它们急急忙忙的逃窜。大人们自然知道抓螃蟹该捏它的背壳,我那时小却是不懂的。伸出小手满把抓,结果常常被抓的是我,螃蟹没哭我哭了,蟹钳夹着手指好痛哦。
春天的时候雨水多,快下雨时蜻蜓特别多,成群成群的低低的飞。真惭愧啊那时也不懂什么蜻蜓是益虫,一大帮孩子都从家里拿来大竹扫帚打,还比赛谁打下的小飞机多,可怜的小飞机们最后都成了鸡鸭嘴里的美餐。更有意思的是小孩子过家家。记忆里过家家玩过坐轿子,玩过蒸馍馍,我们甚至还跑到家里搭盖的杂物间去,关上门来,在地上摆上搓衣板。别误会,不是要谁罚跪,是用来当床的。两个小人儿挤到小搓衣板上躺下来。当然,再往后就没啦,因为不会了。想想那时候都脸红,也好笑。小孩子的模仿啊,真正是童心无邪。
该上学的时候,随父母工作调动,就来到了另一个小城。在那里,我从小学读到了高中毕业,读书没有了太多时间嬉戏,于是记忆中的场景大多出现在来回上下学的路上。
第一个场景是一条长长的幽静的由青石板铺成的小街。它叫青石街,是这个古旧小城里最古旧的街道,长条的青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非常光滑,尤其是雨后,雨水冲刷过的街道青石纹理清晰可见。我那时已经是个安静的少女,每天来回走在上下学的路上,最开心的事就是低头看脚下的青石,抬头看蓝蓝的天。那时的天真的好蓝好高,白云飘啊飘,我常常会望的出神,以至于撞到对面走来的人身上。
第二个场景是黄昏的码头。小城中央,资水横穿而过,高中的校园在河的对岸,每周我都会坐着渡船来回过河。每次回家的时候正好黄昏,经常有很美的落日。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金黄金黄,一圈一圈的漾着,江面波光粼粼,我总会在码头上望得痴了去。
还有一个场景是春天的田野。春天里,地里除了金黄的油菜花,还有一种紫色的小花,大片大片的开着,在风中轻轻的摇曳,简直是美不胜收。一直不知道它的花名,因为种地的老乡说,它没名,就是专门种来当草肥的。那么美丽的植物没有名字,还被用来给土地作肥料,真是不公道也不可思议。
离家以后,一直很想回去看看,寻觅一下我童年的足迹,看看我曾走过的无数个清晨与黄昏。可越来越多的有关家乡的讯息让我沉默,让我举足不前。童年的小河已不复存在,造纸厂的污水染黄了清澈的小河,小河终于干枯了。从前的旷野里盖满了林林立立的楼房,芦苇早没了。古旧的县城也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幽静的青石街被喧闹的水泥马路取代,大桥取代了渡船,高效的化肥让美丽的草肥花彻底消失了踪影。还剩下什么,也许,只有那不再碧蓝的天空了。
展开余下试题
我知道,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我记忆中的故乡了。
记得那首《一样的月光》中唱到:什么时候蛙鸣柳荫都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七彩霓虹将夜空点缀得如此美丽,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是啊,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也许,都在改变,我们在变,世界更在变。唯一不变的,也许就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了。
听着那首老歌《故乡的云》,使我不禁想起我的故乡。古人有词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古人尚有桃花依旧,而我的故乡,却早已是人不再,物也非。
朋友,只不知,你们的故乡可都还好吗? (选自《新散文》)
18、整体感知:文章开头说“两个小城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美好回忆中具体内容。(5分)
19、联系全文,理解划线句“朋友,只不知,你们的故乡可都还好吗? ”的深刻含义。(4分)
20、 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故乡为什么“回不去”?(4分)
21、这篇散文朴实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7分)
(1)本文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上一篇:
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人教版
下一篇:
初中古诗文背诵选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