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2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9]
06年中考诗歌赏析专题(含152省市中考)
"诗歌赏析2006
江西省(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5、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分)
6、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
7、“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5、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6、破、鸣、点。(答对一个给1分) 7、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河源市非 (一)(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联。(1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分)
7.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2分)
5. 1分 第二联(或颔联)
6. 3分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 2分 颈联对仗
百色市(一)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19—20题。(5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一)19.D 20.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铜仁地区非(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按要求答题。 (5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浏览完整试题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9.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诗歌第二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②诗歌第四联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9.①3分;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开放性试题,符合诗歌意境即可)。
②2分;淡淡的思乡愁绪(意思对即可)。
遵义市(四)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大儿锄豆溪东,
溪上青青草。 中儿正织鸡笼。
醉里吴音相媚好, 最喜小儿无赖,
白发谁家翁媪。 溪头卧剥莲蓬。
19、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4分)
答:
20、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19、这里是“顽皮”的意思,褒义(2分)。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于中流露了作者由衷的欢喜之情(2分)。(意思相同,亦可给分。)
20、这首词勾勒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1分)。上片勾勒环境气氛,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1分)。三、四句勾勒老人生活安详,精神愉快的神态(1分)。下片勾勒一农户的三个儿子,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1分)。(答案不要求统一,合乎以上意思,即可给分,如答案不完整,只要合乎其中一点,可酌情给分。)
昆明市7.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c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河南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1.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2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20.雄伟高大(2分)
21.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2分)
河南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22. 断肠人在天涯 (1分)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2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共2分)
天津市8.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8. D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减克家《有的人》)
诗人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截然相反的两类人。一类人,虽生犹死;一类人,虽死犹生。这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诗的前两句运用“兴”的手法,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C.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词的开篇用笔新巧,以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为后面描写人物风情做了铺垫。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温州市6.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6、(1)满 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嘉兴市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8-25题。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8。阅读《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l分)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18(l)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浙江省2
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 ▲ 。(2分)
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1分)
16、(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2分,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清凉(1分)
金华市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8-26题。
(一)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
19.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分)
18.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19.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徐州市(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
15.(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衢州市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1)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2)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丽水市4.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问题。(4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展开余下试题
①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 ”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②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表现了词人 的心情。
绿肥红瘦 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杭州市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绦(tāo):丝带。
⑴.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
⑵.“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3.(3分。意思符合即可)四(40分)
⑴.嫩绿柔美(2分,各1分)
⑵.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㈡古诗欣赏,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21.C(2分) 22.D(2分)
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
资阳市(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7题。(5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这首诗选自 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1分)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
上一篇:
06年中考名著导读专题
下一篇:
实验中学初中2008级八年级(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06年中考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