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一、(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歆羡( xīn )    惩创(chuāng)    垝垣(yuán)    周公吐哺(pǔ)
B、伶俜 (pīng)    踟蹰(chíchú)    蹊跷 (qiǎo )  长歌当( dàng)哭
C、庐冢 (zhǒng)       偌(ruò)大     陨(yǔn)落     退避三舍 (shè)    
D、菲薄(fěi)      浸渍(zhì)    铿 (kēng) 然     针砭(biān)时弊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桀骜不驯       冥顽不灵      既往不咎      各行其事
B. 肆无忌惮      殒身不恤      委曲求全      寥寥无几
C.  礼上往来       破釜沉舟     涣然一新        黯然销魂
D. 察颜观色          朔风凛冽      金榜题名     仓皇东出 
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③“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        。
④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A.品味   点缀    启迪    虽然,却       B.品味  陪衬   启迪   即使,也
C.品位   陪衬    启示    即使,也       D.品位  点缀   启示   虽然,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本次学校的田径运动会连爆冷门,你看我们班平时那么不起眼的王平还跑了个短跑第一。
B.这句话蓦然点燃了沈善增重读《庄子》的兴趣,回家后,他便找出《庄子》来读,不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
C.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D.在度过了一段低迷期后,小将欧文居然一发不可收拾,以12粒进球在射手榜上独占鳌头,曾经以个性张扬而闻名的阳光少年,在这个赛季再次让人领略到那逼人的青春气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在雅典奥运会比赛中实现首场开门红。
B、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浏览完整试题C、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D、2004年7月31日,英国BBC报道了部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中收受贿赂.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对这起事件做了更为详细的报道。
6、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美人之贻(遗留)   水石相搏(击,拍)
B、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  爱而不见(隐藏)  往往有所得(得失)
C、匪我愆期(拖延)       盛衰之理(道理)     君既若见录(记得)
D、自可断来信(书信)     桴止响腾(传播)    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可谓智力孤危
B.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C.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与风水相吞吐
8、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子何恃而往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C、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香山居士,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有两部史书。
D、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泛指少年时代。
10、下列古诗依次吟咏的是哪种花,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③不是人间变,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①梅花   ②菊花   ③荷花   ④桂花
     B、①菊花   ②梅花   ③桂花   ④荷花
     C、①桂花   ②梅花   ③菊花   ④荷花
   D、①菊花   ②荷花   ③桂花  ④梅花
二.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回答11-13题(6分)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句是 (      )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扣”通“叩”,敲打
B. 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C.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空中:半空中
D.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识:知道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13.对这一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7题(8分)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子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1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是岁之春 是说也,人常疑之
B.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始旱而赐之以雨 余是以记之
D.官吏相与庆于庭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而弥月不雨 弥:满
B.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南边
C.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滋:滋长
D.岁且荐饥 岁:每年
16.下列四句加点的词,与“五日不雨可乎”中的“雨”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B.范增数目项王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天下云集响应
17.下面四句判断阐明以“喜”命亭的主要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因久旱逢甘霖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与此融为一体,故以“喜”命亭。
B.因雨适时,会得到丰收,国泰民安,故以“喜”命亭。
C.作者能与朋友在亭子上游玩,故以“喜”命亭。
D.邀请客人来亭子上饮酒欢庆,故以“喜”命亭。
第Ⅱ卷(36分)
四、(共20分)
18. 翻译下列上文画线的句子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9.默写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扈江离之辟芷兮,_______________。       
2、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5、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郑风·子衿》)
20.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片断,做以下两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1)两首诗歌黑体部分分别运用了古代诗歌      和       的表现手法。(2分)
(2)请分析它们在各自的诗歌中塑造人物上的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6—29题(10分)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
2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题:(6分)
2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展开余下试题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26、电视栏目好的标语,可以起到强化栏目形象的作用。它可将宗旨、特色、功能等各要素融为一体,通过有创意的口号,凸现栏目形象,展示栏目风采。这样的包装既对栏目的内容定位起到了很好的强调烘托作用,又可以拉近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贴近感和亲和力。如:
      “新闻调查”——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人与自然”——讴歌生命,关注环境
请你参照例句,再从下三个栏目中,任选两个来写,以突出栏目的内容、特色。(4分)
      “艺术人生”——                                              
      “新闻联播”——                                              
      “梦想剧场”——                                              
七.作文:(30分)
大家一定欣赏过仪仗队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的画面,也欣赏过名曲演奏时音律错落有致的参差美;但你不会愿意自己的牙齿具有“参差错落美”,恐怕也不会愿意每天午餐时迈着整齐的步伐排队上食堂。
请以“整齐”或“参差”或“整齐与参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800字,题目必须另拟。
参考答案
1、C(A、混    B跷   D拙)
2、B(A各行其是   C礼尚往来  D察言观色)
3、D(品位:名词;品味:动词,品尝)
4、A(A指在某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  B项“重读”与“相见恨晚”语意矛盾;C、过分夸奖的言辞,贬义  D项的熟语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   
5、D(A开门红即有第一的意思; B、前后不能照应;C、500多不能修饰岁月,改为日子)。6、C
7、B
8、A
9、C
10、B
11.C 应为“中间是空的”
12.A①⑤用法相同,都是助词,的;②③④用法相同,都是代词。
13.A
阅读题答案
14.C (C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介词,因,因为。A都是代词,这;B都是名作动,命名;D都是介词,在)
15.D 应为“年成”之意 
16.D是名作状,其他都是名作动 
17.A
《喜雨亭记》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又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当做米饭。如今一雨三日,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上)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